尚娜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液体管理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肺癌根治术中液体指导的作用,以及围术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常规组(n=42)。观察组行TEE指导液体治疗,常规组行传统方法补充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液容量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血乳酸水平(Lac),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尿量、输液总量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术毕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高于常规组,中心静脉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观察组的DO2I、VO2I均高于常规组,Lac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TEE指导液体治疗肺癌根除术患者安全性高,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机体内环镜,从而维持外周循环的稳定。
- 李鹏飞王伟王启尚娜
-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肺癌根治术外周循环血流动力学
-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5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索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至今我科行全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的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根据采取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单操作孔组(25例)和三孔法组(16例)。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等指标。结果单操作孔胸腔镜组较三孔法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等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获得与三孔法相同的疗效,可以替代常规三孔法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 李鹏飞尚娜
- 关键词:胸腔镜包裹性胸腔积液
- 单孔和双孔胸腔镜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单孔和双孔胸腔镜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5年4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单孔胸腔镜组(单孔组,45例)、双孔胸腔镜组(双孔组,53例)、开胸手术组(传统组,37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单孔组具有切口长度最短(F=8585.958,P=0.000)、术中出血量最少(F=686.322,P=0.000)、术后住院时间最短(F=406.947,P=0.000)、引流持续时间最短(F=95.563,P=0.000)、切口满意度评分最高(F=68.241,P=0.000)、术后6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最低(F=90.219,P=0.000)、术后24h VAS评分最低(F=263.125,P=0.000)的优点。此外,单孔组的肺不张发生率(χ~2=17.667,P=0.000)和切口感染发生率(χ~2=13.841,P=0.001)均显著低于双孔组和传统组。且术后切口恢复图片显示单孔组术后两周恢复状况较好于双孔组和传统组。结论相较于双孔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明显提高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 李鹏飞尚娜王延军
-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传统开胸包裹性胸腔积液
-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单给予TP化疗效果、TP化疗+贝伐珠单抗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观察组在TP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25、CA199、甲胎蛋白]、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癌胚抗原、CA125、CA199、甲胎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癌胚抗原、CA125、CA199、甲胎蛋白水平分别为(3.36±0.50)ng/mL、(30.64±4.80)U/mL、(58.91±6.04)U/mL、(8.19±1.82)IU/mL,均低于对照组[(5.46±1.03)ng/mL、(38.05±5.79)U/mL、(65.80±7.82)U/mL、(10.20±2.00)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IgA、IgM、IgG水平分别为(1.60±0.32)、(2.70±0.44)、(11.48±1.62)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4±0.49)、(1.48±0.51)、(7.95±1.5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TP化疗两种方案联合使用可调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疗效,还能降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毒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李鹏飞尚娜王伟李子良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
- 超声引导下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肺外周病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肺外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肺外周病变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导穿刺活检方式的不同分为超声引导组和CT引导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活检成功率、活检确诊率及病理学结果,比较两组穿刺活检总时间、穿刺活检有效时间及平均穿刺深度,比较两组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活检成功率、活检确诊率、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活检总时间、穿刺活检有效时间、平均穿刺深度均少于CT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活检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3/48),低于CT引导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37)。【结论】超声引导下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均较高,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 尚娜汪军虎刘新羽李鹏飞
- 关键词:超声检查
- 血清NETs、CCL3联合检测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趋化因子配体3(CCL3)联合检测对多发肋骨骨折(MRF)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112例MRF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11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将MRF患者进一步分为无DVT组(78例)和DVT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NETs、CCL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DVT组NETs和CCL3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无DVT组比较,DVT组NETs和CCL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ETs水平与CCL3呈正相关(r=0.4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糖尿病(OR=1.649,95%CI 1.051~2.588)、手术时间(OR=2.137,95%CI 1.178~3.878)、NETs(OR=1.603,95%CI 1.094~2.349)和CCL3(OR=1.797,95%CI 1.207~2.675)均是MR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ETs、CCL3水平联合预测MR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灵敏度为91.18%,二者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Z=2.241、2.094,P=0.025、0.036)。结论MRF术后DVT患者血清NETs和CCL3水平均升高,二者血清水平联合检测对MR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预测价值较高。
- 李鹏飞王伟张军朝尚娜
- 关键词:多发肋骨骨折深静脉血栓
- 电视胸腔镜下治疗GGO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表现为GGO13例病例的临床分析提高人们对GGO的认识。方法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麻醉,健侧卧位,全胸腔镜手术。结果 13例病例中,全胸腔镜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11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结果证实良性病变4例;恶性肿瘤9例,均属Ia期,恶性率69.23%。结论尽早发现在影像学上表现为GGO的肺部病变并实施有效的治疗;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GGO效果可靠。
- 李鹏飞尚娜王伟王延军李竹林
- 关键词:磨玻璃影CT图像电视胸腔镜单肺通气麻醉
- 超声和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超声和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1年1月—2023年9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胸部创伤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不同的术前定位方法分为重建组(n=61)和联合组(n=51),重建组根据常规CT三维重建定位手术切口位置,联合组根据CT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对肋骨断端进行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定位准确率、切口长度、骨折断端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切口愈合等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术前定位准确率、术后1个月VAS、手术切口愈合等级甲级分别为94.4%、(2.26±0.48)分、96.1%,重建组分别为84.1%、(4.52±1.34)分、72.1%,联合组优于重建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切口长度、骨折断端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和胸管滞留时间分别是(7.32±2.44)cm、(18.06±4.78)min、(48.16±4.58)d、(55.46±7.48)min、(3.57±1.28)min,重建组分别是(10.16±2.86)cm、(29.45±5.65)min、(55.36±4.45)d、(64.36±7.52)min、(7.49±1.52)min,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超声联合CT三维重建的方式,其术前定位准确率有所提高,可指导手术切口的设计,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愈合,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
- 李鹏飞高帅王启尚娜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肋骨骨折疼痛
- 孤立性肺结节术中超声辅助胸腔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术中超声辅助胸腔镜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80例纳为本次参研对象,都需要接受孤立性肺结节术,随机均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参照组。两组病人完成相关的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病人的治愈率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超声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胸手术治疗病人(P<0.05)。结论:对孤立性肺结节病人实施超声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治愈率,可以缩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
- 尚娜李鹏飞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超声辅助胸腔镜
- 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院的10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实验组患者则给予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总体治疗效果、疾病相关参数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总引流量、引流时长与并发症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DA、LDH、CA125与胸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有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VC、TLC与FEV1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与Karnofsky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李鹏飞尚娜王延军
- 关键词:包裹性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