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胸封堵与正中开胸修补室间隔缺损的倾向性评分对比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对比匹配法比较经胸封堵与开胸修补室间隔缺损效果差异,探讨经胸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单纯室间隔缺损治疗患儿368例,其中经胸封堵组40例(微创组),正中开胸手术修补328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经胸封堵组最匹配的40例(开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封堵组在手术时间[(1.97±0.48)h vs.(3.55±1.95)h]、ICU停留时间[(21.15±30.52)h vs.(38.37±10.91)h]、胸液量[(28.39±32.67)mL vs.(174.84±85.36)mL]、手术切口长度[(2.98±0.72)cm vs.(11.76±2.89)cm]等较正中开胸组明显改善,两组间在术后瓣膜返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等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随访期间两组生存及并发症无明显异常。结论经胸微创封堵婴儿室间隔缺损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肯定,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曹勇陈波胡楝刘超程华森韦国雄池繁武余观水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 微创全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微创全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手术治疗的手术结果及远期随访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1096例(微创组胸腔镜405例,正中开胸组691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入组404例病患(微创胸腔镜组202例,正中开胸组202例)。收集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资料,随访及SF-36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微创组比正中开胸组在体外循环时间[(145.97±34.65)min对(92.24±25.58)min,(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3.89±25.25)min对(56.42±18.09)min,(P〈0.001)]、手术时间[(237.49±47.48)min对(217.31±55.95)min,(P〈0.001)]等方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输血比例少(24.26%对33.66%,P=0.037)、机械通气时间短[(15.29±11.45)h对(21.34±40.36)h,(P=0.041)]、ICU停留时间短[(44.12±39.51)h对(61.15±106.01)h,(P=0.033)]、胸腔引流量少[(404.11±485.84)ml对(674.82±585.37)ml,(P〈0.001)]、保留胸腔引流管时间短[(2.59±1.75)天对(4.25±1.91)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5.64±3.07)天对(11.44±6.71)天,(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并发症及sF一36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虽然增加了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但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没有额外增加,具有明显创伤小、输血少、切口感染少、恢复快、美容等优势。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 陈波郭惠明谢斌黄焕雷刘健刘菁卢聪庄建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
- 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69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47.36±13.02)岁;传统开胸组,39例,男10例、女29例,年龄(49.17±13.09)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胸腔镜组与传统开胸组相比,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但术后住ICU、术后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更短、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胸腔引流量更少且住院总费用更低,术后30 d内恢复工作比例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脑梗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至4年7个月,平均(38.5±12.7)个月,两组粘液瘤均无复发。结论与传统开胸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比较,胸腔镜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佳,可作为外科治疗左心房粘液瘤优先选择术式。
- 刘健郭惠明谢斌陈波黄焕雷张晓慎刘菁卢聪陈寄梅庄建
-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左心房粘液瘤微创手术
- 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左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 目的 比较分析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行左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左房粘液瘤切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69例左房粘液瘤患者,男18例,女51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30例,...
- 刘健郭惠明谢斌陈波黄焕雷张晓慎刘菁卢聪陈寄梅庄建
- 多中心二尖瓣狭窄为主型保留瓣膜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后中期心功能变化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在二尖瓣狭窄为主瓣膜病患者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对出院后中远期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型瓣膜双病变或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6个月及以上进行随访,遵嘱回手术医院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查心脏,收集资料。全组365例,男123例,女242例。平均年龄(48.48±9.41)岁。平均随访时间(22.65±16.64)月。其中保留全瓣膜下结构29例,保留后瓣膜下结构158例,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178例。均应用双叶机械瓣。测定左房舒张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行ANOVA分析、SNK-q检验。结果各组均未见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无瓣膜功能障碍,无瓣周漏。保留全瓣膜下结构组的左房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均大于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短轴缩短率方面,保留全瓣膜下结构组好于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及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组,最差是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尖瓣狭窄为主型瓣膜双病变或合并有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保留瓣膜下结构的术式是可行的,对中期左室心肌收缩力的恢复及维持有益,保留全瓣效果可能好于保留后瓣。只要改进手术技巧、精心操作、选取合适的双叶机械瓣,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
- 张万青戚春梅梁克曹勇陈波刘培兰陈如红程可洛陈雪松黄位任冉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瓣膜置换术随访研究
- 微创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效果比较的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随着外周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心脏外科手术逐渐从传统正中开胸到微创胸腔镜转变。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二尖瓣手术中的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异。微创胸腔镜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美容等优点,但亦存在学习曲线长、操作空间狭窄、器械要求高等问题。综合比较传统正中开胸与微创胸腔镜二尖瓣手术早期及远期结果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开展微创胸腔镜二尖瓣手术。
- 陈波郭惠明
- 关键词:微创胸腔镜二尖瓣手术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 曹勇陈波余观水朱任胡楝白培儒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治疗
- 3D胸腔镜下切除成人右心房憩室一例
- 2017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体质量60kg,因“反复活动后气促、胸闷3年,加重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27/58mmHg,唇甲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心率57次/min,心律不齐,心界向有侧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 陈波郭惠明雷迁曾庆诗臧鑫刘健谢斌
- 心脏瓣膜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心脏瓣膜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分析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同时,完成心脏瓣膜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患者同意为前提,从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群体中抽选66例开展此次研究,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分期治疗组与同期治疗组,前者在不同时间段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术治疗,后者在同期完成两种手术治疗,监测并记录患者心功能水平,汇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LVEF、LVEDV指标)水平类似(P>0.05);术后1个月,同期治疗组LVEF、LVEDV指标水平均优于分期治疗组(P<0.05);同分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治疗组(P<0.05)。结论 给予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心脏瓣膜术同期进行,其效果更加,对于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都具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白培儒陈波曹勇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改良Del Nido停搏液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在成人联合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比较改良Del Nido停搏液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两种不同心肌保护液在联合瓣膜置换术的心肌保护效果及临床结果,为临床选择合适心肌保护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不同的心肌保护液分为两组:改良Del Nido停搏液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3.13±9.52)岁;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71±9.29)岁。收集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血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及肝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同时比较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术前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瓣膜置换手术。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相比,改良Del Nido组灌注次数(1.19±0.39 vs.2.99±0.75,P<0.001)明显少,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P=0.003);两组术中心脏停搏良好,两组复跳后除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el Nido停搏液具有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同样的心肌保护效果,灌注次数减少,阻断时间缩短;此外未发现其额外增加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其心肌保护能力在成人心脏瓣膜手术中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 陈波曹勇冼明海林飞胡楝余观水张开天
- 关键词:联合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