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广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5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7篇头盔
  • 6篇飞行
  • 4篇飞行员
  • 3篇生物力学
  • 2篇弹射
  • 2篇载荷
  • 2篇数据显示
  • 2篇加速度
  • 2篇航时
  • 2篇飞行头盔
  • 2篇长航时
  • 1篇弹射座椅
  • 1篇动力学响应
  • 1篇动态载荷
  • 1篇眼位
  • 1篇引力
  • 1篇人机系统
  • 1篇生物力学效应
  • 1篇时装
  • 1篇头颈

机构

  • 14篇空军航空医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洛阳电光设备...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中航工业航宇...

作者

  • 14篇赵广
  • 10篇吴明磊
  • 6篇王兴伟
  • 5篇成海平
  • 4篇王致洁
  • 4篇刘何庆
  • 4篇柳松杨
  • 4篇丛红
  • 4篇杨毅
  • 3篇周海亮
  • 3篇王荣娣
  • 2篇刘敏
  • 2篇张慕哲
  • 2篇李连臣
  • 2篇邓略
  • 2篇刘威
  • 2篇吴锋
  • 2篇张金换
  • 2篇岳卉
  • 2篇陈勇胜

传媒

  • 6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人类工效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2006中国...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摩托车头盔设计要求和评价方法
摩托车是生产使用量最大、发生事故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摩托车头盔的质量、管理和使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头盔的分类、术语概念、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系统论述了影响头盔主要性能的设计原理和检验评价方法,包括吸收碰撞能量...
吴明磊郑学文陈晓勤赵广余文斌
关键词:乘员保护
佩戴头盔时头颈对-Gx加速度的动力学响应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模拟-Gx作用下头颈的运动,并进行力学测量,对-Gx冲击加速度作用下佩戴头盔时头颈的动力学响应和头盔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设计了一个由HYBRID Ⅲ假人头颈组成的头型摆。头型摆向前运动,颈下端的碰撞体与波形发生器碰撞。测量碰撞加速度、头部响应加速度、颈下端的力和力矩以及头盔位移。比较假人头型佩戴头盔与佩戴瞄准具头盔两种状态下头颈动力学响应和头盔位移的差异。结果试验中,假人头型的头部和颈下端的力、力矩对碰撞加速度的作用时间大幅延长。佩戴头盔时,-Gx冲击加速度峰值(6.82±0.27)G、脉宽(42.63±1.04)ms,头部响应加速度峰值(5.66±0.16)O、脉宽(173.91±2.31)ms,颈下端力和力矩的峰值、脉宽分别(390.37±10.98)N、(183.51±6.26)ms和(79.64±2.70)N·m、(164.17±1.53)ms,头盔相对头型的角位移和线位移分别为(13.16°±4.61°)和(21.51±10.58)mm。佩戴头盔与佩戴瞄准具头盔两种状态,头部响应加速度、颈下端力和力矩的脉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47、3.105、17.871,P〈0.05),佩戴瞄准具头盔的位移增大。无论是佩戴头盔还是佩戴瞄准具头盔,碰撞加速度与头部响应加速度的峰值和脉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485.26,P〈0.01)。结论头型摆的冲击试验方法基本反映了-Gx作用下人体头颈的运动和受力,研究结果对-Gx作用下佩戴头盔时头颈的安全和头盔的稳定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孙晓艳吴明磊刘何庆卜伟平赵广张金换张锦文陈联云彭华
关键词:加速度动力学响应
标准动态仿真假人内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标准动态仿真假人研制的必要性,针对弹射救生过程的要求,对标准动态仿真假人的内部测量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考虑。分析了信号特征、传感器的选择、采集系统各环节的设计考虑、可靠性设计考虑。
杨毅柳松杨刘宝善王致洁赵广王荣娣
文献传递
佩戴头盔模拟飞行8h的飞行耐力试验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测定飞行员长时间(8h)模拟飞行时,佩戴飞行头盔对其飞行耐力的影响,为飞行头盔设计改进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按受试者佩戴头盔的重量(1.7 kg与2.0 kg)和任务负荷(仅提供影视音乐节目与模拟航线飞行)的不同将试验分为3组,观察记录受试者的主诉和表现。结果:受试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是闷热和压痛。为减轻闷热和压痛,受试者不断地调整头盔。闷热、压痛和调整头盔频次与时间进程相关,闷热出现在1h-3h,压痛出现在4-7h。因头盔重量和任务负荷不同,各组受试者的主诉和调整头盔频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盔重量以及任务负荷等对飞行耐受能力有重大影响:头盔增重、任务负荷增加,加快了闷热和压痛的生成。频繁地调整头盔是缓解闷热和压痛的主要行为表现。相关测量结果为飞行头盔设计改进和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明磊赵广张信民成海平周海亮王聪张慕哲陈勇胜王兴伟陈立雄
关键词:长航时飞行头盔
人—椅系统旋转对飞行员的损伤研究
关于旋转和旋转加速度致脑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脑组织对旋转和旋转速度的生理耐限的研究,国外1946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2],国内文献报道甚少。 1.旋转加速度产生脑损伤试验方法 1.1动物模型和志愿者试验 Wrig...
柳松杨成海平丛红吴明磊王荣娣赵广杨毅王致洁李连臣
文献传递
眼位对观察综合显示头盔信息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研究中心眼位和上调眼位时受试者对观察综合显示头盔信息的影响,测定两种眼位下头盔的位移与观察信息的关系,为综合显示头盔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受试者为6名青年男性健康志愿者,视力良好.受试者佩戴综合显示头盔,头盔显示器为右眼单目,视场20°.中心眼位时,水平视线通过出瞳中心.上调眼位时,出瞳中心调整到水平视线上5°.通过分别施加与2.5Gz~8.0Gz的载荷相对应重量的沙袋模拟静载荷,保持10 s,重复3次;由低到高逐次加载.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上,依次进行G值增长率为3 G/s,峰值分别为3.5Gz~8.0Gz持续10s的离心机试验.由受试者报告观察到的显示信息变化.通过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头盔位移. 结果 静加载时,上调眼位的头盔平均位移约为中心眼位的50%,信息丢失仅在视场上、下端小于2.5°的范围.离心机试验,上调眼位的头盔在6.5Gz10 s时整个视场信息基本可见,但中心眼位的头盔在6.0Gz10s时50%以上的信息丢失.静加载试验和离心机试验,上调眼位观察信息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结论 上调眼位明显好于中心眼位对信息的观察.上调眼位对观察综合显示头盔信息的优势,为综合显示头盔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吴明磊邓略赵广张立辉王兴伟金朝刘敏刘何庆向华
关键词:数据显示人机系统引力
弹射时装显示器头盔对人体的生物力学效应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索装显示器头盔对人体的生物动力学效应,为制订头盔的设计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HYBRIDⅢ型假人和志愿受试者,佩戴飞行头盔和装显示器飞行头盔,进行了一系列的弹射试验,弹射动力从0.3到0.8 MPa。测得不同弹射加速度作用下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并计算了严重指数、头损伤指数和动态响应指数。结果研究发现,在人体头、颈、胸及头盔测量的加速度峰值存在明显超调现象;在颞部和头盔上测量的X轴向的加速度,在装显示器时明显增大;动态响应指数与弹射加速度峰值成线性关系;严重指数、头损伤指数与弹射加速度峰值成指数关系。结论当弹射加速度峰值<20 G时,试验中所用的头盔,无论是否装显示器,其动态响应指数、严重指数、头损伤指数、作用于颈椎的压力和剪力都在人体的耐限内。
吴明磊马春生刘威岳卉赵广丛红王荣娣李连臣黄世霖
关键词:弹射座椅生物力学
佩戴瞄准具头盔的人体振动响应和目标跟踪能力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研究振动条件下佩戴瞄准具头盔时,头和头盔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点的正弦振动以及随机振动对头盔稳定性和目标跟踪能力的影响,为飞行头盔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被试6人,体检合格,佩戴适体的头盔.头盔上安装瞄准具或激光器.受试者坐在弹射座椅上,座椅刚性固定在振动台上.在振动台、座椅、头、头盔上分别固定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拉杆式线性位移传感器固定在面部,拉出端连接在头盔上.受试者的前面有一显示器,显示器上有一运动着的目标.先进行正弦扫描振动试验,频率范围2~110 Hz,确定头和头盔的共振频率.然后在共振频率点进行正弦振动试验,受试者观察瞄准显示信息或进行目标跟踪,测量头盔位移.最后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 头和头盔的共振频率4.5 Hz左右.头盔位移在0.5~6.7 mm之间,振幅对头盔的位移有较大影响.振动对目标跟踪误差和有效跟踪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结论 佩戴头盔后,人体头部仍为低频响应;振动对目标跟踪能力有显著性影响.
吴明磊赵广吴锋王兴伟谢宏郭金洋李善明曹亦庆
关键词:飞行头盔生物力学目标跟踪
仿真躯干假人在评价救生伞开伞动载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定量研究仿真躯干假人在确定救生伞开伞动载试验中的作用,为其开发研制提供可靠的试验手段。方法仿真躯干假人披挂救生伞进行冲击试验,用63.4kg冲击块分别以0.20,0.40,0.60,0.80m高度释放冲击块,模拟不同开伞载荷,并测试肩带拉力;同时与5具刚性躯干假人在同样冲击能量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24名健康男性被试者佩带救生伞背带系统,取站立姿式和坐姿,参加对比试验。结果在同样的冲击能量下,刚性躯干假人肩带响应的冲击力峰值最大,其次为人体站姿,最小为人体坐姿,各试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模拟开伞载荷条件下仿真躯干假人肩带冲击力峰值分别为2795,3873,4816和5736N,与人站姿试验数据(2541,3042,3720和4250N)最为接近。结论仿真躯干假人因仿真人体黏弹性特征,其在开伞冲击试验中的测试结果比刚性躯干假人更贴近人体的实际状况,而这一特性会直接影响到获得的开伞动态载荷,因此建议在救生伞研发试验中使用仿真躯干假人。
柳松杨成海平杨毅王致洁赵广吴铨杨春信徐宏马坤昌宋柄辉
关键词:救生伞仿真动态载荷
飞行员综合显示头盔长航时舒适性研究
吴明磊周海亮陈勇胜张慕哲刘何庆王聪王兴伟刘保钢成海平赵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