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胜
-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影响被引量:3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和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组和D组,每组2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30 mL,D组局麻药中添加1μg/kg右美托咪定.采用M型超声在神经阻滞前、气管导管拔除后30 min测量膈肌移动度,分别计算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膈肌麻痹发生率.记录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有效镇痛时间、术中全麻药的使用量以及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消耗量,记录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R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氟比洛芬酯消耗量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延长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镇痛时间,同时不增加膈肌麻痹的发生率.
- 鲍丽娜吴振宇杨晓春何文胜
- 关键词:臂丛神经喙突肩胛上神经膈肌麻痹肩关节镜
- 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旁入路双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喙突旁入路双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拟行上肢肘关节及其远端部位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双点注射组(D组)和单点注射组(S组),每组4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S组诱发出目标肌肉运动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D组需要诱发出2次不同的肌肉运动,每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注射药物完毕后每隔5min测试臂丛在前臂终末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并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组总体感觉和总体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S组(P<0.05),D组尺神经和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S组(P<0.05),D组桡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S组(P<0.05)。D组阻滞成功率高于S组(P<0.05)。D组操作时间长于S组(P<0.05)。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点注射能缩短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和运作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效果,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是需要更长的操作时间。
- 何文胜祖玲洁杨晓春孙海军吴振宇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臂丛喙突
- 超声引导经锁骨上窝进针在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评价经锁骨上窝进针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18~60岁,BMI 18.5~28.0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进针组(A组)和锁骨上窝组(B组),每组30例,实施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从锁骨下进针(A组)和锁骨上窝进针(B组),在腋动脉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20ml。记录操作时间、调针次数、起效时间、注药后15min感觉阻滞评分、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调整针次数、起效时间、注药后15min感觉阻滞评分、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锁骨上窝进针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期间更短,效果确切,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何文胜吴振宇祖玲洁杨晓春
- 关键词:锁骨上窝喙突臂丛神经阻滞超声
- 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上肢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喙突旁入路组(A组)和腋入路组(B组),每组40例。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喙突旁入路和腋入路。定位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40mL。注射药物完毕后每隔5min测试臂丛在前臂终末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和运动阻滞情况,并记录操作时间、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持续时间和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和总体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P<0.05);2组尺神经、桡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正中神经、总体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P<0.05);2组尺神经和桡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阻滞成功率高于B组(P<0.05),止血带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何文胜祖玲洁杨晓春孙海军吴振宇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臂丛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