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园园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用药
  • 1篇造血损伤
  • 1篇摄入
  • 1篇神经内科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脊髓炎
  • 1篇受性
  • 1篇尿嘧啶
  • 1篇谱系
  • 1篇卒中
  • 1篇卒中患者
  • 1篇嘧啶
  • 1篇细胞外
  • 1篇细胞外基质
  • 1篇利妥昔
  • 1篇利妥昔单抗
  • 1篇耐受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李园园
  • 2篇李园园
  • 2篇于迪
  • 1篇沈若武
  • 1篇邵联波
  • 1篇沈月平
  • 1篇陈向军
  • 1篇俞海
  • 1篇古彦铮
  • 1篇方琪
  • 1篇王宜强
  • 1篇薛群
  • 1篇宁金玲
  • 1篇王婷
  • 1篇赵路
  • 1篇沈莹
  • 1篇吴坤

传媒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脑卒中患者摄入不同能量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不同能量肠内营养摄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耐受性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合理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7年3月1日~2018年1月31日进行肠内营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设低能量组68例,对照组40例。统计两组基础情况、用药情况。对比对照组和低能量组在营养耐受性指标、住院天数、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胃胀、呕吐、便秘和腹泻、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死亡率、住院天数、肺部感染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低能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率明显升高(14.70%vs. 2.50%,P=0.04),抗菌药使用天数明显延长(10天vs. 6天,P=0.04)。结论:两组在营养耐受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低能量组机械通气率升高,抗菌药使用天数延长,建议采用合理积极的营养方案,促进肠内营养合理应用。
李园园李园园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肠内营养耐受性
5-氟尿嘧啶诱导的造血损伤中骨髓基质重建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究胞外基质重建相关基因在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造血损伤重建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57BL/6小鼠腹腔注射5-FU(200 mg/kg)建立造血损伤模型。注射后3、6、9、15、21、27 d常规检测外周血象;在相同时间点用TRIzol法提取骨髓总RNA,反转录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胞外基质重建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包括细胞外基质(ECM-1)、明胶酶(MMP-2)、基质降解素(MMP-3)、胶原酶(MMP-13)、组织金属酶抑制剂(TIMP-1)基因。结果:小鼠经5-FU注射后外周血出现典型的造血损伤与修复过程,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损伤修复的动态不同;RT-q PCR显示在5-FU损伤期骨髓胞外基质重建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MMP-2在注射5-FU后第3天时表达最高,MMP-3、MMP-13、TIMP-1、ECM-1在第6天表达最高;MMP-3在骨髓中表达较低,但损伤后上升幅度最大。结论:在5-FU建立的骨髓造血损伤模型中,胞外基质重建相关基因可能参与造血损伤和随后骨髓基质的重构过程,且不同基因发挥的时段和作用对象不同,但彼此协同为造血损坏后重建奠定基础。
赵路吴坤宁金玲王婷沈莹胡雅彬邵联波李园园王宜强沈若武
关键词:5-氟尿嘧啶造血损伤细胞外基质MMPTIMP-1
108例管饲用药合理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调查2017年3月1日~2018年1月31日医院神经内科管饲给药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分析管饲用药合理性。本调查所涉及的108例患者均采用鼻胃管给药,管饲药物共112种,用药1326例次;药物剂型包括普通片剂、胶囊、缓控释片、肠溶片、滴丸、颗粒剂等;管饲给药常见同时服用6~10种药物,占62.04%(67/108);甚至有患者单次管饲给药品种多达17种。61例患者管饲用药不合理,共185例次。其中药物剂型选择不合理152例次;33例次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对此,临床药师应发挥药学专业特长以促进管饲给药合理化。
李园园李园园
关键词:神经内科合理用药
一项B细胞监测下减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B细胞监测下减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规律随访的35例NMOSD患者临床资料,分为B细胞监测下减量利妥昔单抗组、硫唑嘌呤组及环磷酰胺组,比较治疗前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差值、未复发的可能性、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RTX组比AZA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下降水平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TX组和CTX组的复发风险明显低于AZ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9.147,P=0.01);(3)RTX组总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较CTX组少,RTX组激素停药率高于AZA组和CTX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RTX组平均用药间隔时间7.00(6.0,10.0)m。结论B细胞监测下减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NMOSD总体安全、有效,可延长用药间隔,减少患者的用药费用支出。
李园园俞海王笑竹沈月平古彦铮田璟鸾方琪陈向军薛群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