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文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薯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1
- 2007年
- 从实验室建立的甘薯冷胁迫抑制消减文库中分离出一cDNA片段,经NCBI比对后发现该片段与其它植物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具有90%的同源性,根据相关物种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薯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首次获得全长1182bp的甘薯SAMS完全编码区,NCBI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不同种属植物sam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达85.48%,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3.6%。根据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别构建了SAMS系统进化树,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植物种属间的亲缘进化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该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SAMS,酶切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在不同温度下诱导3h后均表达出一63KDa大小融合蛋白。
- 岳昌武何博文何明雄张义正
- 关键词: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冷胁迫RT-PCR原核表达
- 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成功地构建了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IBGSTU1的原核表达质粒pET-IbGST,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酶活性测定表明可溶的重组蛋白具有GST的活性。纯化的重组蛋白质用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甘薯组织不启动IBGSTU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但是在冷胁迫或重金属离子等的作用下,可以检测到该基因的mRNA和编码的蛋白质,表明该基因在甘薯的胁迫耐受中行使重要功能,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 刘珣何博文张义正
- 关键词: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冷胁迫RT-PCR蛋白质印迹
- 甘薯愈伤组织分化及抗生素耐受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为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愈伤组织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以及在不同激素配合使用时的分化情况,为甘薯转基因工程奠定基础,将不同浓度的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潮霉素以及不同浓度和组合的NAA、BAP和2,4-D添加到MS培养基,接种不同来源的甘薯愈伤组织并进行观察。不同甘薯品种对3种抗生素耐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在较低羧苄青霉素浓度(1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所有品种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在较高羧苄青霉素浓度(≥5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南薯99和绵粉7号表现出较强的抗生素耐受性。NAA(0.1mg/L)与较高浓度BAP(≥1.0mg/L)配合使用,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分化率为100%,较低浓度BAP(0.1mg/L)与不同浓度NAA配合使用,分化率极低。
- 何博文岳昌武张义正
- 关键词:甘薯愈伤组织分化
- 三个甘薯品种光合特性与生产量关系的比较被引量:10
- 2008年
- 对种植于成都地区的3个甘薯品种的植株性状、光合特性、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绵粉一号在生长前期净光合速率最低,而在生长后期则最高;潮薯一号在生长前期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在生长后期则最低;徐薯18在生长前期与后期都处于中间水平。在3个品种中,绵粉一号是低产量高淀粉含量的品种,潮薯一号是高产量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徐薯18则是产量与淀粉含量都较高的品种。
- 许可周爽何博文张义正
- 关键词:甘薯净光合速率T/R生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