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超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解剖学
  • 1篇动脉弓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分型
  • 1篇腰骶
  • 1篇腰骶椎
  • 1篇支链
  • 1篇融合术
  • 1篇入路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上肢
  • 1篇上肢标本
  • 1篇上肢动脉
  • 1篇生物力学
  • 1篇内踝
  • 1篇内踝前动脉
  • 1篇皮瓣
  • 1篇轴向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孙超
  • 3篇丁自海
  • 3篇谭为
  • 3篇张伟
  • 1篇赵卫东
  • 1篇吴立军
  • 1篇徐达传
  • 1篇张美超
  • 1篇李宏亮
  • 1篇黄文华
  • 1篇荀福兴
  • 1篇柳柯
  • 1篇刘畅
  • 1篇徐聪
  • 1篇李阳
  • 1篇刘燕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足支撑时相跟腱不同拉力负荷时足底压力的分布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足支撑时相跟腱不同拉力负荷过程中足底前、后部压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将6个新鲜足标本置于Bose材料试验机上,保持足标本中立位,调整垂直压力350 N不变,通过砝码分别给予跟腱0~80 kg不同级别(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N)的拉力;分别放置两个秤在足底前、后部,记录足底前、后部在不同跟腱提拉力下的压力值。结果在跟腱不同提拉力下,前足底的压力值不断增加,后足底的压力值不断降低,前足底和后足底压力值占整个足底压力值的百分比与跟腱拉力呈线性关系(P<0.01,R2=0.996)。结论本研究模拟了人活体状态下足的支撑时相,探讨了支撑期足底前、后部压力值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上一些由于跟腱收缩紊乱引起足底压力变化而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足底溃疡、跖骨痛)提供理论基础。
张伟荀福兴谭为孙超赵卫东张美超
关键词:足底压力生物力学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腰骶椎轴向融合术入路的相关解剖学测量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为腰骶椎轴向融合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Mimics10.01对选取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 studio 12对三维模型进行简单优化,测量相关数据。结果以尾骨尖为切口,将轴向融合螺钉固定于腰骶椎体中轴的AxiaLIF手术方式,导针从尾骨尖到钉道入口的距离,男、女性分别为(101.7±9.5)mm,(100.2±9.0)mm(P>0.05);以尾骨切迹为切口,将轴向融合螺钉固定在腰骶椎中柱的AxiaLIF手术方式,导针从尾骨切迹到钉道入口的距离,男、女性分别为(82.4±9.5)mm,(83.1±10.6)mm(P>0.05);两种不同通路的AxiaLIF手术,导针到S3/4横线的垂直距离EF和EG,男性分别为(24.4±5.3)mm和(14.5±2.8)mm(P<0.05),女性分别为(27.0±5.6)mm和(17.0±3.8)mm(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尾骨尖为手术切口的AxiaLIF的危险度较高,以尾骨切迹为切口置钉于腰骶椎中柱的手术通路符合骶前间隙安全范围,有待进一步由生物力学研究验证。
李阳刘燕孙超丁自海吴立军
关键词:三维重建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对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进行分型,为以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1例足动脉铸型标本和2只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观察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结果根据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将其分为3型:Ⅰ型.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主要由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占22.9%(19例)。Ⅱ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形成,占3.6%(3例)。Ⅲ型.混合型: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与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根据吻合形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两个亚型,Ⅲ1型.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直接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吻合形成,占48.2%(40例);Ⅲ2型.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相互吻合成环形,占24.1%(20例)。结论根据展肌上缘动脉弓形成的不同分为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又分为直接吻合型和间接吻合型两种亚型。
谭为徐达传张伟柳柯孙超刘畅黄文华
关键词:动脉弓内踝前动脉血管分型
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为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带蒂转位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2侧:10侧乳胶灌注显微解剖,2侧制作铸型标本研究桡动脉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肌间隙发出皮支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以桡骨茎突至外上髁连线中点为分界划分前臂远、近两段。结果 (1)桡动脉发出肌间隙皮支9.1支,其中前臂远段发出皮支6.8支,直径(0.45±0.14)mm,蒂长(1.2±0.48)cm;前臂近段发出皮支2.3支,直径(0.68±0.12)mm,蒂长(1.9±0.53)cm。桡动脉在前臂远、近两段发出的肌间隙皮支的参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桡骨茎突近端(3.0±0.67)cm和肱骨外上髁远端(9.01±1.74)cm,分别有直径(0.59±0.08)mm,蒂长(1.41±0.26)cm和直径(0.67±0.09)mm,蒂长(1.87±0.62)cm恒定粗大皮支从肌间隙穿出;(3)相邻皮支穿深筋膜后,其终末支间形成与肌间隙长轴平行的血管链。结论以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设计带蒂转位皮支链皮瓣可用于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软组织损伤,避免了其主干动脉的破坏。
孙超徐聪张伟李宏亮谭为丁自海
关键词:桡动脉
上肢动脉及肌皮神经变异1例被引量:3
2012年
作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性保留肩胛骨的右侧上肢标本时见其动脉及肌皮神经变异,现报道如下:
孙超丁自海
关键词:肌皮神经变异上肢动脉上肢标本肩胛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