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治平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脊柱
  • 2篇腰椎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间孔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骨科
  • 2篇创伤
  • 1篇电机
  • 1篇胸腰椎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炎症因子表达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诊治
  • 1篇诊治体会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作者

  • 9篇华强
  • 9篇胡治平
  • 6篇赵慧毅
  • 5篇陈雍君
  • 3篇陈培杰
  • 3篇万慧娟
  • 3篇苏静
  • 2篇林永祥
  • 1篇段少银
  • 1篇谢柏臻
  • 1篇张衣北
  • 1篇钟华
  • 1篇李华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化脓性脊椎炎的诊治体会(附20例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4—2015-07诊治的20例化脓性脊椎炎。14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后,椎间隙植入自体碎骨粒或部分同种异体骨,再行椎弓根钉内固定。6例前后联合入路者,先俯卧位行后路椎管内病灶清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再行前路椎体及椎间隙病灶清除,取髂骨块植骨或自体骨粒填充cage行椎体间的支撑融合。结果 2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体温逐步恢复正常,术后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均下降至正常。20例中12例细菌培养的结果为阴性,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例C级恢复至D级,3例C级恢复至E级;6例D级均恢复至E级;10例E级均未有神经症状加重。本组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均无复发。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植骨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标准,内固定物位置正常、可靠。结论化脓性脊椎炎的早期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检查(特别是MRI)及穿刺活检,在炎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积极行病灶彻底清除、椎管内有累及者行减压、椎间植骨或cage置入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林永祥陈雍君赵慧毅胡治平华强
关键词:化脓性脊椎炎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1-2012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称为对照组;2012—2013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腿痛VAS评分及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腿痛VAS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华强赵慧毅胡治平
关键词: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一种骨科创伤清洗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创伤清洗用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水槽,所述床板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腿;通过在废液导向槽的相对内侧设置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中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废液导...
陈雍君陈溢勋王科嘉华强石长贵苏静林金堆胡治平罗江华陈培杰万慧娟蔡顺天周文君
一种骨科脊柱辅助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脊柱辅助矫正装置,包括肩部挂环、外限位块、缓冲棉垫和直流电机,所述肩部挂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按摩头传送槽,所述第一按摩头传送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摩传送带框所述缓冲棉垫与第一按摩头传送槽转动连接,所述...
陈雍君林金堆胡治平陈溢勋王科嘉华强石长贵苏静罗江华陈培杰万慧娟蔡顺天周文君
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临床上常出现误诊误治。为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减少临床上误诊误治的发生。
胡治平赵慧毅华强
关键词: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手术治疗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脊髓损伤、保护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以及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治疗组(EPO组),每组12只。Sham组:不损伤脊髓,仅行椎板切除术;SCI组和EPO组:行椎板切除术后,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撞击法造成脊髓损伤。EPO组于术后1 h、1 d、3 d、7 d、14 d腹腔注射rhEPO;Sham组及SCI组,于术后1 h、1 d、3 d、7 d、14 d腹腔内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3天,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并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并用脊髓损伤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运动功能情况。比较三组脊髓组织中各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及不同时间点BBB评分。结果术后第3天,Sham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SCI组及EPO组,EPO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SC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最高分21分,Sham组无脊髓损伤,术后大鼠运动功能正常,BBB评分接近正常值。术后第1、3、7、14天,EPO组和SCI组大鼠的BBB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14天,EPO组和SCI组大鼠的BBB评分均低于Sha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EPO组大鼠的BBB评分分别为(10.04±1.01)、(12.50±1.17)分,均高于SCI组(7.92±1.04)、(9.92±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可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且rhEPO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吴海峰胡治平赵慧毅华强谢柏臻张仕开
关键词:脊髓损伤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炎症因子
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肿瘤模型的术前规划及手术模拟被引量:11
2018年
背景:目前上颈椎肿瘤有限元模型大多采用CT平扫结合增强图像数据,3D打印仿真模型与术中实际肿瘤存在一定误差,采取CT结合MR的数据来建模,发挥各自的优势,得到的模型更加符合真实。目的:探讨3D打印上颈椎肿瘤模型在术前规划、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至2017年收治的上颈椎哑铃型肿瘤(ToyamaⅡa、Ⅲa、Ⅴ型)患者20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每组10例。3D打印组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哑铃型肿瘤精准手术治疗,术前获取患者头颅CT/MR资料,建立患者上颈椎肿瘤个体化模型,通过3D模型模拟手术,采取一期颈后路肿瘤切除+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结果与结论:(1)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上颈椎的空间关系,并在体外进行仿真模型的模拟手术;术中借助3D模型能指导肿瘤切除并重建上颈椎稳定性;(2)与常规组相比,3D打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3)3D打印组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为(93.0±2.8)%,常规组为(75.0±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34,P <0.05);(4)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的发生;(5)结果表明,3D打印上颈椎肿瘤模型技术上可行,能够有效辅助复杂上颈椎疾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模拟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陈雍君钟华华强林永祥李华胡治平段少银赵慧毅
关键词:颈椎3D打印模拟手术肿瘤模型颈椎肿瘤
一种脊柱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用上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用上钉装置,包括植入定位筒;通过设置植入定位筒和螺钉植入杆,当微创口形成后,使植入定位筒一端的端盖位于上方,将植入定位筒的另一端与创口相互配合,并且根据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角度调整植...
陈雍君华强石长贵陈溢勋王科嘉苏静林金堆胡治平罗江华陈培杰万慧娟蔡顺天周文君
文献传递
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白2006-02—2013-02采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的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32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Frankel分级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72个月,平均26.2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45.6°,术后平均5.8°,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2分,术后平均为3.1分。两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C级2例,D级25例,E级5例,术后C级1例,D级21例,E级10例。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其是一种“张开-闭合”式截骨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神经松解减压彻底、截骨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胡治平赵慧毅华强张衣北
关键词: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