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高香茶树新品种‘格绿’
- 2023年
- ‘格绿’是从贵州‘都匀毛尖’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小叶类,中偏早生种。适制优质高香绿茶,香气清高有花香,滋味甘醇鲜爽。适宜在贵州黔北、黔南等气候相似茶区种植。
- 魏杰刘声传林开勤陈娟汪安然喻云春周富裕鄢东海
- 关键词:茶树高香
- 贵州省主要栽培茶树品种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贵州是中国目前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品种真实性以及遗传结构的准确鉴定是种质识别以及杂交亲本选配的关键。本研究以包含贵州省内主要栽培品种和新选育品系的54份茶树资源为材料,利用35对SSR引物进行遗传鉴定,共检测到317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22~0.92之间,平均0.73;利用PI和PIsibs两个参数评估了每对引物的鉴别力,表明任意两对引物组合都能够区分本研究中的茶树材料,并从中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构建了54份材料的指纹识别图谱,这5对核心引物组合足够用于更大群体的个体鉴定。利用GBS方法对54份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SNP挖掘,共鉴定到698117个高质量SNP;基于SNP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54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育成品种与新选育品系间遗传背景呈现高度重叠;并据此推测出了前期贵州茶树育种的一般模式,表明贵州前期茶树育种过多依赖福鼎大白茶以及云南地方种质资源,预示着在后续育种实践中,加大对省外优良品种以及贵州省内古茶树资源的杂交利用力度,将有助于茶树种质创新以及新品种的选育。
- 乔大河郭燕杨春李燕陈娟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指纹识别SSRSNP
- 红茶发酵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红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发酵茶类。为进一步研究红茶发酵提供基础和借鉴,对红茶发酵实质、发酵理论演变及其发酵工艺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氧气对红茶发酵进程及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陈娟潘科
- 关键词:红茶发酵
- 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黔茶1号’被引量:10
- 2019年
- ‘黔茶1号’是采用单株选育法从‘湄潭苔茶’中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制茶品质优。适宜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四川省及气候相似的茶区种植。
- 杨春陈娟郭燕李燕乔大河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
- 野生大树茶种质资源的品质指标多样性分析评鉴被引量:5
- 2020年
-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繁多,品质差异性大,为评鉴不同大树茶品质组分的差异性,试验以习水大树茶资源为原料,分别测定大树茶的6个品质指标(水分、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大树茶叶综合评价模型,探究模型拟合度以及回归模型显著性,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对20份大树茶单株品质组分多样性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可应用于实际大树茶加工适宜性评价,为探索大树茶资源价值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 刘亚兵赵华富乔大河陈娟陈翔曹雨
- 关键词:大树茶品质指标适宜性
- 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被引量:2
- 2020年
- 黔茶8号是以在昆明中叶群体种茶园中发现的优异单株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的绿茶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和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春季发芽早,比福鼎大白茶提早5~8 d,芽叶肥壮,分枝密,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内含成分丰富,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8%,茶多酚16.7%,咖啡碱3.4%,游离氨基酸4.9%,酚氨比较福鼎大白茶低;适制显毫类绿茶,制茶品质优良,香气高有花香。抗性较强,适合在贵州、湖北、广东、广西及相似地区栽培种植。
- 陈娟郭燕杨春乔大河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
- 基于SWOT-AHP视阈下黔茶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战略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为科学地制定黔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合理开发与利用黔茶文化旅游资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茶产业结构。本文借助SWOT-AHP方法,分析黔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得出黔茶文化旅游宜采用开拓型发展战略(OS战略),以期黔茶文化旅游应如何加速发展,怎样进一步挖掘黔茶综合价值。
- 王敏刘亚兵陈娟李燕王家伦胡伊然
-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SWOTAHP
- 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快繁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探究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快繁技术,以‘贵绿1号’(C.sinensis cv.Guilv 1)、‘贵绿2号’(C.sinensis cv.Guilv 2)和‘贵绿3号’(C.sinensis cv.Guilv 3)等10份特异茶树资源作接穗,‘福鼎大白茶’(C.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作砧木,研究这些资源嫁接扩繁的成活率、树高、树幅、可剪穗数,并与其中3份资源扦插移栽后的生长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嫁接扩繁资源的成活率变幅为79.6%~97.9%,总平均值为88.3%,差异显著。其树高、树幅和可剪穗数差异明显,不同嫁接组合间的亲和性有一定差异。与扦插移栽3年后相比,3份资源嫁接扩繁第3年的树高、树幅和可剪穗分别高19.3~34.7 cm、14.4~17.4 cm和50.5~80.5个。总体上,相较于扦插移栽,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可加快扩繁进度2~3年,嫁接第3年每666.7 m2可剪穗64.3万个。
- 刘声传魏杰陈娟李燕林开勤崔晓明令狐昌弟鄢东海
- 关键词:生长势
- 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绿茶与红茶咖啡碱含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采用7个茶树品种(品系)相同标准鲜叶为原料分别制作蒸青绿茶、烘青绿茶和工夫红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样中咖啡碱含量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系)间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单株2号无论是绿茶还是红茶,咖啡碱含量均最高;同一品种(品系)的绿茶与红茶,其咖啡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工夫红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的趋势。
- 龚雪周顺珍陈娟杨春郭燕陈正武
- 关键词:咖啡碱蒸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
-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贵州乔木型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以贵州9个县(市)195份乔木型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及生化成分分析,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0~44.00%,平均27.33%,多样性指数为0.19~0.99之间,平均0.67;5个数值型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17%~33.37%,平均20.75%,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36~4.91,平均4.64。不同数值型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基于形态学性状聚类分析,可将195份乔木型茶树资源聚为3个类群,发现第Ⅰ类群为中小叶类,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为中大叶类,除叶片大小外,3个类群的描述型表型性状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特征性状。茶多酚含量为10.93%~21.35%,茶氨酸含量为0~3.19%,咖啡碱含量为0.07%~5.32%,苦茶碱含量为0~2.87%,EGCG含量为0~10.87%。同时从195份乔木型茶树资源中筛选出74份特异种质资源,包括低咖啡碱资源35份,高咖啡碱资源2份,高ECG资源5份,高EGCG资源6份,高EGC资源26份,其中35份低咖啡碱资源全部来自盘州市,同时这35份资源检测出苦茶碱。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15~4.01之间,平均为2.90,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个县(市)茶树种质资源间变异系数为13.91%~211.84%,变异幅度较大。基于主要生化成分聚类分析,可将195份乔木型茶树资源聚为3类,发现第Ⅰ类以苦茶碱为主要生物碱,而第Ⅱ类和第Ⅲ类中不含苦茶碱,以咖啡碱为主要生物碱。
- 杨代星乔大河杨春陈娟李燕梁思慧陈正武
- 关键词:种质资源生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