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贵良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抗血小板
  • 3篇抗血小板聚集
  • 3篇活性
  • 2篇酰胺
  • 2篇甲氧基
  • 2篇甲酰胺
  • 2篇N
  • 1篇乙氧基
  • 1篇取代苯
  • 1篇取代苯基
  • 1篇酰氨基
  • 1篇卤代
  • 1篇卤代苯
  • 1篇抗血小板聚集...
  • 1篇活性评价
  • 1篇活性研究
  • 1篇甲氧基苯
  • 1篇二甲酰胺

机构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3篇李贵良
  • 3篇刘秀杰
  • 2篇李旭
  • 1篇李彩文
  • 1篇王潇
  • 1篇赵东亚
  • 1篇刘秀杰
  • 1篇孟侠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4-乙氧基-N,N'-二(取代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寻找活性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化合物。方法基于吡考他胺的抗血小板聚集机制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2,3-二甲基苯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氧化、氯代和胺解反应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乙氧基-N,N'-二(取代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MS、IR和1H-NMR谱确证,其中,4个目标化合物(7、9、10和12)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在活性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对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了初步的推测和总结,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林永彬李旭史天恩李贵良刘秀杰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
N,N'-二卤代苯基-4-甲氧基-1,3-苯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依据药物化学结构设计中拼合和等排原则,拼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吡考他胺(picotamide)和利曲他班(linotroban)的结构,用磺酰基代替甲酰基,设计合成了N,N'-二卤代苯基-4-甲氧基-1,3-苯二磺酰胺系列化合物(4a^4m、5a^5n),各化合物的结构由IR、1H NMR和HR-MS光谱确证。以吡考他胺为阳性对照药,采用Born比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显示其中12个化合物(4b、4f、4l、5b、5d^5g、5j、5k、5m和5n)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此外,初步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李贵良王潇孟侠林永彬李旭刘秀杰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
3-芳酰氨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2020年
目的为寻找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高的药物,参照吡考他胺的构效关系和贝曲西班的官能团特征,设计并合成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芳酰氨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方法以3-硝基-4-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得中间体3-硝基-4-甲氧基苯甲酰氯,该中间体与不同取代基的苯胺反应生成3-硝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将该类化合物中的硝基分别还原为氨基,然后与4-甲氧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4a-4i。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谱确证。以阿司匹林和吡考他胺为阳性对照药,ADP为诱导剂,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再根据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采用CCK-8法对活性较好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结果与结论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30μmol·L-1浓度下,4个化合物4a、4c、4g、4i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其中化合物4c的活性最高。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μmol·L-1浓度下,待测化合物几乎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构效关系表明,在侧链苯环邻位或对位引入氟原子或溴原子获得的化合物的活性较高。
陈馨李彩文李贵良赵东亚刘秀杰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