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剑鸣

作品数:76 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5篇动脉
  • 47篇颈动脉
  • 37篇磁共振
  • 34篇动脉粥样硬化
  • 33篇成像
  • 32篇斑块
  • 28篇颈动脉粥样硬...
  • 26篇磁共振成像
  • 20篇硬化斑块
  • 19篇粥样硬化斑块
  • 17篇动脉疾病
  • 17篇动脉粥样硬化...
  • 17篇颈动脉疾病
  • 14篇颈动脉粥样硬...
  • 14篇颈动脉粥样硬...
  • 11篇血管
  • 10篇影像
  • 8篇缺血
  • 7篇MRI
  • 6篇造影

机构

  • 73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清华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解放军252...
  • 2篇解放军306...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武警部队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4篇蔡剑鸣
  • 26篇蔡幼铨
  • 17篇马林
  • 12篇王庆军
  • 11篇崔豹
  • 11篇马露
  • 10篇赵绍宏
  • 10篇韩旭
  • 8篇刘丹青
  • 8篇娄昕
  • 7篇赵锡海
  • 7篇王勇
  • 6篇崔园园
  • 5篇赵红
  • 5篇杨立
  • 4篇吴红梅
  • 4篇张国华
  • 4篇盖鲁粤
  • 4篇叶平
  • 4篇杜瑞雪

传媒

  • 15篇中华老年心脑...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与脑梗死灶相关性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初步探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轴位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灶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DSA、颅脑MRI及基底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根据DSA对所有患者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组,颅脑MRI对脑内的缺血软化灶进行统计。统计基底动脉管腔最狭窄的层面斑块在4个90o扇形角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斑块分布特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病变的斑块分布。结果:轻度及中度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的患者有12例,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者为主,而重度管腔狭窄者有8例,斑块分布差异不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区MRI异常的患者有9例,斑块出现在腹侧最多。结论:轻度及中度管腔狭窄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梗死灶者的基底动脉斑块较多分布在腹侧。
刘丹青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王庆军韩旭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颅脑MRI基底动脉梗死灶
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狭窄组)和无狭窄者12例(对照组)行DSC-MRI。测定两组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后区患侧与健侧或左侧与右侧的MTT、rCBF、rCBV比值。结果:对照组测量区域的MTT、rCBF、rCBV比值在0.94~1.07之间。狭窄组中5例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MTT延长、rCBF和rCBV正常或下降;10例分水岭区MTT延长,rCBF和rCBV正常或下降;17例未见异常灌注区域。两两比较狭窄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测量区域的MTT、rCBF、rCBV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是决定脑灌注表现的唯一因素。综合考虑脑灌注表现及临床表现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娄昕蔡幼铨马林蔡剑鸣
关键词:脑缺血颈动脉闭塞
多层螺旋CT眼眶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眼眶CT扫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为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普及提供依据. 方法 眼眶CT检查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3~80岁,平均34.8岁.随机编入三组,A组33例,B组31例,C组34...
王强刘搏李雪萍黄自立蔡剑鸣
关键词:低剂量DLP
老年患者颈动脉不同位置斑块进展特点的磁共振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不同位置斑块进展的特点。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2次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的51例老年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75支颈动脉MRI,分别对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BIF)及颈内动脉(ICA)斑块处的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面积及管腔面积的年进展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支颈动脉中,有131处斑块,其中ICA斑块42处,BIF斑块54处,CCA斑块35处。与CCA斑块比较,ICA斑块的管壁面积年进展率(P=0.021)和管壁厚度年进展率更高(P=0.036);与BIF斑块比较,ICA斑块的管壁面积年进展率更高(P=0.028)。ICA斑块管壁面积年进展率与患者年龄(r=0.39,P=0.011)、高血压(r=0.37,P=0.016)和糖尿病(r=0.31,P=0.041)呈正相关。结论相对于CCA和BIF斑块,ICA斑块进展更快,且与患者临床高危因素相关,对ICA斑块的MRI随访观察更能反映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的进展特点。
卢明明卢明明彭鹏崔园园赵锡海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块成分差异。结果男性斑块内富脂质坏死核(42.1%vs 20.0%,P=0.005)和薄或破裂纤维帽(59.7%vs39.5%,P=0.04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斑块内钙化的发生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74.6%vs 65.3%,P=0.225),男性与女性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vs 22.0%,P=0.75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男性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脑卒中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马露崔豹韩旭马林蔡幼铨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性别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异质性的病理研究及高分辨MRI影像特点分析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不稳定斑块内不同成分的病理研究,分析斑块异质性在斑块不稳定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高分辨MRI影像特点,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FA)术前判断斑块稳定性及防止斑块不稳定化和术后再狭窄提供参考。方法对经CEA手术获取的CAS斑块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斑块内纤维帽、脂质坏死池、出血、钙化和纤维化等成分的特点,并与术前颈动脉高分辨MRI影像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共取得28块斑块,均为复杂性斑块,纤维帽不完整,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质坏死池和纤维化,其中16例出现斑块内出血,19例出现斑块内钙化;斑块内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高分辨MRI影像特征。结论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特征在于其病理成分的异质性,即纤维帽的破损、广泛的脂质坏死、斑块内出血、弥漫性钙化和纤维化等成分并存,斑块的异质性是导致其易于产生栓子或诱发血栓形成、晚期呈急性进展并迅速发展为颈动脉闭塞等临床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其高分辨MRI影像特点的主要形成原因。
李树合周定标袁晓玲孙同柱余新光许百男卜博蔡剑鸣
关键词:斑块病理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MRI不同序列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份差异
目的探讨颈动脉MRI不同扫描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份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富脂坏死核心、出血、钙化显示能力差异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到2009年8月间行颈动脉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且斑块厚度大于3mm,图像评...
王勇蔡剑鸣王庆军
文献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对体内颈动脉斑块大小的量化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动态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变化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检查因操作者的差异、扫描角度的不同及钙化的影响,影响影像的客观性及动态对照。高分辨率磁共振的应用,使无创、客观的显示斑块的形态及变化成为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合理筛选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也可以用来评价内科降血脂药物的疗效。本实验初步研究应用高分辨磁共振精确测量颈动脉斑块的大小。
王晓刚周定标蔡剑鸣陈穗惠
关键词:动脉内膜切除术磁共振成像
多平面重建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评估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标准层面下颞骨影像重建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内耳精细结构进行评估。方法对4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病例进行颞骨CT检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同一标准层面下观察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电极的覆盖角度及电极对耳蜗内精细结构(蜗轴与骨螺旋板)的影响。结果同一标准层面下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存在差异,电极的覆盖角度不同。颞骨CT下可以观察蜗轴和骨螺旋板。精细操作下人工耳蜗植入,电极对耳蜗内精细结构损伤小。结论标准层面的MPR可以帮助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中的位置,虽无法评估其对基底膜造成的损伤,但是可以评价其对蜗轴与骨螺旋板造成的影响。
蒋刈高搏王强林碧玉袁永一王国建蔡剑鸣戴朴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Otoplan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和电极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应用Otoplan软件对患者术前颞骨CT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合耳蜗螺旋函数(Spiral Function)计算蜗管长度以评估植入电极长度,对预测电极长度与术中植入电极进行比对,评估该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13例(14耳)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颞骨HRCT检测,在耳蜗重建的标准观测层面上通过耳蜗螺旋函数公式进行耳蜗测量,计算耳蜗蜗管长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植入电极,与实际耳蜗植入的电极长度进行比对。结果通过Otoplan软件重建技术结合耳蜗螺旋函数公式准确预测了12例(12耳)患者的植入电极长度,1例(2耳)耳蜗骨化患者预测电极长度大于实际电极植入长度。结论应用Otoplan软件对耳蜗进行影像重建结合耳蜗螺旋函数公式分析,预评估植入电极具有一定准确性,然而对于耳蜗骨化等特殊病例还应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高搏蒋刈王强吴丽华蔡剑鸣戴朴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