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豹

作品数:20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9篇颈动脉
  • 9篇斑块
  • 8篇磁共振
  • 6篇动脉疾病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颈动脉疾病
  • 5篇成像
  • 4篇动脉狭窄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血管
  • 3篇硬化斑块
  • 3篇缺血
  • 3篇肿瘤
  • 3篇颈动脉狭窄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压
  • 2篇咽肿瘤
  • 2篇造影
  • 2篇症状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白求恩...
  • 2篇清华大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解放军306...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白求恩国际和...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20篇崔豹
  • 11篇蔡剑鸣
  • 10篇马露
  • 6篇韩旭
  • 5篇蔡幼铨
  • 3篇刘丹青
  • 2篇张爱莲
  • 2篇熊江
  • 2篇贾鑫
  • 2篇崔进国
  • 2篇马林
  • 2篇赵锡海
  • 2篇张宏鹏
  • 2篇康云辉
  • 2篇葛阳阳
  • 2篇郭伟
  • 2篇刘小平
  • 2篇马晓辉
  • 2篇崔园园
  • 2篇曾源

传媒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T高分辨磁共振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差异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患者一侧肢体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对侧颈动脉则定义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2例,2周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分析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102例脑缺血患者中,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50例。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易损成分(出血、富脂质核及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症状侧,并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6.525,P=0.000)。结论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性及易损性明显高于非症状侧斑块,症状侧斑块内易损成分发生率更高。
韩旭刘丹青崔豹马露李依霞蔡幼铨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缺血
搏动性耳鸣乙状窦骨壁缺损与病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置并测量最大长度,是否伴有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高位及乳突导静脉畸形,并统计学分析SSD与病程关系。结果 13例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34.31±11.56)岁,PT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44±3.28)年,右侧11例,左侧2例,乙状窦憩室8例。患侧SSD长度平均为(5.32±2.28)mm,均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区前外侧壁。多因素分析SSD主要由病程决定(P=0.007<0.05)。SSD长度与PT病程具有明显相关性(r=0.825,P=0.001<0.05)。观察者间测量SSD长度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SSD可能具有进展性,相关PT病程越长,SSD长度可能越大。通过TB-HRCT可以充分显示SSD位置并准确、可重复测量其长度,对术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孙兴旺崔豹徐卫峰杜昱平祝玉芬康云辉周永青崔进国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乙状窦憩室
症状性颈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韩旭赵锡海刘丹青崔豹马露马林蔡幼铨娄昕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对比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TBD,U-ATBD)随访结果,探讨TEVAR治疗U-ATB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60例行TEVAR治疗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ATBD组42例,U-ATBD组18例.根据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评估2组患者临床转归和动脉重塑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1.7 (14.0-31.6)个月.C-ATBD组和U-ATBD组3年累积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5.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11).2组之间Ⅰa内漏、支架远端再发夹层和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水平动脉扩张发生率和各动脉段动脉重塑发生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腹腔干起始下缘水平,分组与时间对最大总体动脉和假腔直径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1、P=0.02),C-ATBD组与U-ATBD组相比最大总体动脉直径和假腔直径有扩张趋势.结论 2组患者TEVAR术后累积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U-ATBD组在动脉重塑方面存在优势,U-ATBD采用TEVAR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葛阳阳郭伟刘小平贾鑫熊江马晓辉张宏鹏崔豹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
活体器官不规则体积计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活体器官与组织的三维成像及其不规则体积的计算,为肿瘤的空间定位、手术指导和判断脑组织发育异常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帮助。本项目还将探究一种脑组织体积精确测量方法以促进神经科疾病的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分割后组织梯度化设置的体数据多层透明等值曲面可视化方法,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PC机上实现组织边界等值曲面的高精度、快速提取,最后将多层等值曲面同时可视化来清晰查看人体内部组织信息,并能对组织结构进行定量测量。结果与结论:应用本课题的研究算法得了脑、腹腔各脏器器官的三维重建图像。从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内脏器官的形态,同时可以测量脑灰质与脑白质的体积比,心脏、肾脏、脾脏及肝脏等的体积等。
周志尊崔豹丁晶杨艳芳
关键词:MATLAB阈值分割图像测量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最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韩旭赵锡海崔豹马露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糖代谢正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者28例作为糖代谢正常组,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依据MR图像,比较2组间斑块成分和颈动脉形态学指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支,糖代谢正常组47支,糖尿病组斑块内钙化(83.67%vs 55.32%,P=0.002)及薄/破裂纤维帽(67.35%vs 42.55%,P=0.0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斑块内出血(36.73%vs 44.68%,P=0.428)和富含脂质坏死核(85.71%vs 80.85%,P=0.5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在斑块最厚层面的管壁厚度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1.59)mmvs(4.01±1.62)mm,P=0.017];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血管总面积[(72.55±30.17)mm2 vs(81.54±34.15)mm2,P=0.432]和管壁标准化指数[(0.72±0.13)vs(0.66±0.15),P=0.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较糖代谢正常者差。
马露崔豹曾源李依霞韩旭蔡幼铨蔡剑鸣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14例经手术切除的颞骨GcRG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GCRG行cT及MRI检查。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MRI检查示病变呈长T1、短T2信号,DWLK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诊断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至4年,其中有1例出现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颞骨GCRG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正确诊断,术后需长期随访。
邢海龙蔡剑鸣马露崔豹
关键词: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颞骨CTMRI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块成分差异。结果男性斑块内富脂质坏死核(42.1%vs 20.0%,P=0.005)和薄或破裂纤维帽(59.7%vs39.5%,P=0.04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斑块内钙化的发生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74.6%vs 65.3%,P=0.225),男性与女性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vs 22.0%,P=0.75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男性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脑卒中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马露崔豹韩旭马林蔡幼铨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性别因素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HRMR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特点。  材料和方法:  1.探讨颈动脉重构指数CRI与斑块稳定状态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纳入最大厚度≥1.5mm颈内动脉斑块...
崔豹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血管重构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