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新
- 作品数:21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珠江口盆地陆坡峡谷区的块体搬运沉积和流体活动
- 陈端新王秀娟吴时国李清平
- 南海北部陆坡流花碳酸盐台地地球物理响应被引量:6
- 2011年
-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成岩作用复杂性导致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征。对东沙海区流花油田碳酸盐岩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得出速度、密度和中子孔隙度与波阻抗有良好的线性对应关系。通过对流花地区的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运算,总结碳酸盐台地非均质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和反演技术描述了该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反射强度、波阻抗反演、振幅类属性和相干体等,可展示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特征,另外,影响流花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为岩溶以及酸性气体造成的垮塌灰岩坑。
- 张广旭吴时国朱伟林施和生陈端新
- 关键词:碳酸盐岩地球物理特征非均质性南海北部陆坡
- 碳酸盐岩溶蚀垮塌与东沙运动
- 东沙隆起带早中新统地层发育了大规模的碳酸盐台地,最大厚度超过600 多米(刘军等,2007),上覆巨厚固结—弱固结泥岩层.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在碳酸盐岩台地上部地层中发现了由溶蚀垮塌作用形成的数量众多、规模巨大的椭圆形的碳...
- 陈端新吴时国赵淑娟
- 珠江口盆地流花碳酸盐台地灰岩坑的地震反射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早中新世东沙隆起带上发育了大规模的流花碳酸盐台地,上覆巨厚未固结—弱固结泥岩。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相干体及可视化等方法,在台地上发现了由溶蚀垮塌作用形成的数量众多的椭圆形的灰岩坑。灰岩坑直径一般为200~700m,最大超过900m,深度10~90m;灰岩坑在地震反射上表现为碳酸盐岩顶部垮塌,并导致上覆泥岩地层塌陷;灰岩坑一般沿NWW向断层分布,这些NWW向断层切割中新世碳酸盐岩和上覆海相泥岩地层,绝大多数终止于T10的不整合面。综合分析东沙海区构造和沉积过程认为:发生在晚中新世末期的东沙运动形成了NWW向张扭性断层,为酸性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物质交换场所;东沙运动伴生的基底岩浆活动可能产生了酸性热液流体;东沙运动末期发生强烈的构造抬升和大规模海底暴露,造成地表水沿断层注入,加快了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在台地底部珠海组砂岩层的高压流体、地表水和岩浆活动可能产生的酸性热液流体的共同溶蚀作用下,碳酸盐岩地层内部产生溶洞,并且越来越大,最终顶部无法承载上覆巨厚泥岩而发生垮塌,形成灰岩坑。流花碳酸盐台地灰岩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暴露溶蚀,而是构造活动影响下深埋藏溶蚀作用的产物。
- 陈端新吴时国施和生赵淑娟
- 关键词:灰岩坑碳酸盐台地溶蚀塌陷珠江口盆地
- 一种高度可调拖曳式海底摄像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拖曳式海底摄像装置,设备舱的底部为圆盘底座,圆盘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方体框架,立方体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棱锥框架,立方体框架内部设有电池舱和摄像舱,立方体框架的外部立柱上安装有LED灯光舱,...
- 张广旭陈端新靳佳澎朱超祁董冬冬
- 一种高度可调拖曳式海底摄像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拖曳式海底摄像装置,设备舱的底部为圆盘底座,圆盘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方体框架,立方体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棱锥框架,立方体框架内部设有电池舱和摄像舱,立方体框架的外部立柱上安装有LED灯光舱,...
- 张广旭陈端新靳佳澎朱超祁董冬冬
- 一种基于作业状态实时监测的深海热流测量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作业状态实时监测的深海热流测量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量热流测量区域的水深和底质,选定作业站位;通过缆绳下放热流测量设备,深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暂停,挂载应答设备后继续下放,深度达到第二阈值时暂停;...
- 张广旭高翔陈端新董冬冬王秀娟宋子龙
- 文献传递
- 南海琼东南盆地陆架边缘的流体活动
- 陈端新张广旭王秀娟朱友生
- 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的神狐峡谷谷底块体搬运沉积特征及其对深水峡谷物质输运过程的指示被引量:5
- 2021年
-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对于远离陆地的海底峡谷,通常认为浊流是物质搬运的主要营力。受限于探测精度和复杂作业环境影响,使用常规地球物理资料对深水海底峡谷尤其是对谷底沉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的刻画不够精细。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采集的高分辨率多波束、旁扫声呐和浅地层剖面资料,对神狐峡谷群中的一条峡谷的谷底表面及部分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峡谷谷底浅部地层并不像它平滑的表面那么简单,而是由大量内部杂乱弱反射、厚度在8.4 m及以下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组成。峡谷中下游块体搬运沉积体大都沿峡谷走向整体呈条带状展布,不是直接来源于相邻的峡谷脊部。研究认为在特定沉积环境下(例如高海平面时期),陆坡限定性峡谷谷底的块体搬运沉积过程的重复进行是峡谷谷底物质输运的重要途径,与浊流共同雕刻了峡谷的地形地貌。基于AUV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将是研究海底浅表层沉积过程和保障海底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
- 刘铮陈端新朱友生张广旭张广旭
- 关键词:海底峡谷物质输运
- 南海北部深水区地震识别的海底地质灾害研究
- 陈端新王秀娟张广旭吴时国孙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