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全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7篇病变
  • 6篇动脉病变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6篇冠状动脉病
  • 6篇冠状动脉病变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动脉造影
  • 4篇原发性
  • 4篇造影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血糖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16篇常德市第一人...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常德职业技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周全
  • 11篇黄怡
  • 7篇张志翔
  • 7篇郭宁
  • 7篇罗立
  • 5篇鲁祖建
  • 4篇易剑明
  • 3篇徐孝玄
  • 3篇魏宗德
  • 2篇梁莉
  • 1篇张健
  • 1篇余振球
  • 1篇杨礼
  • 1篇潘霞云
  • 1篇匡泽民
  • 1篇张生皆
  • 1篇易剑民
  • 1篇梁丽
  • 1篇陈德祥
  • 1篇黄素兰

传媒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I术前单次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单次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手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男性72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B组(35例),C组(36例)。PCI术前8-12 h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A组20 mg,B组40 mg,C组80 mg。检测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8 h、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变化。结果 A组术后8 h和24 h较术前CK-MB、cTnT、hs-CRP均升高,B组和C组术后24 h较术前CK-MB、cTnT、hs-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24 h CK-MB、cTn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24 h CK-MB、cTnT、hs-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A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未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20 mg和40 mg。
周全黄怡徐孝玄张志翔郭宁罗立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肌钙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昼夜血压呈杓型、非杓型分布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经动态血压监测将8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型组35例,非杓型组4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IL-6、TNF-α、sIL-2R明显升高(P<0.001;P<0.001;P<0.001),IFN-γ明显降低(P<0.01);夜间血压下降与IL-6、TNF-α、sIL-2R负相关[收缩压(SBP)与IL-6:r=-0.347,P<0.01;SBP与TNF-α:r=-0.427,P<0.005;SBP与sIL-2r:r=-0.309,P<0.01;舒张压(DBP)与IL-6:r=-0.292,P<0.05;DBP与TNF-α:r=-0.462,P<0.005;DBP与sIL-2R:r=-0.278,P<0.05];夜间血压下降与IFN-γ正相关(SBP与IFN-γ:r=0.263,P<0.05;DBP与IFN-γ:r=0.24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L-6、TNF-α、sIL-2R与夜间血压下降直线相关(SBP:F=6.742,P<0.005;DBP:F=6.138,P<0.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周全魏宗德
关键词:高血压昼夜节律细胞因子
糖耐量受损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24例拟诊冠心病(CHD)并行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病变程度以诊断是否CHD、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确定;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葡萄糖(2 h 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第1组,2 h PG<7.8 mmol/L;第2组,2 h PG 7.8~11.0 mmol/L;第3组,2 h PG≥11.1 mmol/L。进行组间CHD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对2 h PG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随着2 h PG逐渐升高,CHD患病率、冠脉病变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②2 h PG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r=0.346;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18;P<0.05)呈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 PG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β=0.383,P<0.05)、冠脉病变总积分(β=0.304,P<0.05)独立相关;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 h PG水平为CHD独立危险因素(OR:2.685;95%CI:1.257~2.869;P<0.01)。结论:糖耐量受损与冠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随着2 h PG水平升高,冠脉病变程度愈严重。
周全黄怡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耐量受损冠状动脉造影
长期服用他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他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择期行PCI且术前服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30 d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I前8~12 h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20 mg(常规剂量组)42例,80 mg(负荷剂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8和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c Tn 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 1常规剂量组术后8和24 h CK-MB、c Tn T、hs-CRP高于术前,以术后24 h升高明显;2负荷剂量组术后24h CK-MB、c Tn T、hs-CRP高于术前;3负荷剂量组术后24 h CK-MB、c Tn T、hs-CRP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80 mg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周全黄怡鲁祖建易剑明梁莉郭宁
关键词:肌钙蛋白阿托伐他汀
马方综合征左房黏液瘤并先天性无子宫1例
2011年
患者,女,46岁,因心慌气促6个月,加重伴咳嗽、水肿1个月于2010-02-18入院。患者6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时心慌气促,逐渐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开始受凉后咳嗽咳痰,
黄怡周全陈德祥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左房黏液瘤先天性无子宫
细胞因子与高血压被引量:4
2006年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细胞因子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的有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IL-1、sIL-2RI、L-6、TNF-α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IL-2I、L-10I、FN-γ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
周全魏宗德
关键词:高血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1],多个研究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其发病率为5%-18%[2]。在我国,李南方等[3]的研究证实PA占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的12.7%。近年来,随着对PA危害的认识、筛查思路的改进和先进诊疗技术的发展,PA检出率明显升高,在新诊断高血压患者PA的患病率为11.2%[4];
黄素兰匡泽民陈国军余振球周全
关键词: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靶器官损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4组: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62例,冠心病组106例,其中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8例,三支病变组23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P<0.05)。②颈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60.4%)和特异性(88.7%)均较高。③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以斑块积分相关性更强。结论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密切联系,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周全黄怡
关键词: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
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弥漫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表示;根据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葡萄糖(2 h 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FPG<5.6 mmol/L且2 h PG<7.8 mmol/L,97例)、单纯血糖受损组(5.6≤FPG<7.0 mmol/L且2 h PG<7.8 mmol/L,99例)、单纯糖耐量受损组(FPG<5.6 mmol/L且7.8≤2 h PG<11.1 mmol/L,111例)以及复合糖耐量受损组(5.6≤FPG<7.0 mmol/L且7.8≤2 h PG<11.1 mmol/L,79例)。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对FPG、2 h 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复合糖耐量受损组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5);尤以复合糖耐量受损组更严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两组间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2 h 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3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516;P<0.05)呈正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39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3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 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57,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367,P<0.05)独立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08,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293,P<0.05)独立相关。结论 IGT、I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周全黄怡张志翔鲁祖建易剑明郭宁罗立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冠状动脉造影
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2014年
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已得到公认;国内外学者对非DM人群中Hb A1c对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关注越来越多〔1,2〕。本研究旨在探讨非DM患者Hb A1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Hb A1c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周全黄怡罗立梁丽郭宁张志翔
关键词:血红蛋白A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