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钧
- 作品数:109 被引量:557H指数:1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脑脊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协助诊断成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
- 2024年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为急性脑炎,病原学诊断是常见的诊断方法,但临床上病毒检测、分离比较困难,检出病原体种类比较局限。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是一种快速精准的分子诊断方法,可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及检出种类,可检测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不常见的病原体。文中报道1例27岁男性患者,以恶心呕吐、高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考虑流行性乙型脑炎,但缺乏病原学证据,遂行脑脊液mNGS检测出乙型脑炎病毒,大大提高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诊断的精准性。
- 杨佳莉金钧李东蓉俞喆珺杨新静
- 关键词:脑脊液
-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对油酸致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Ang-1对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9ml/kg);急性肺损伤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9ml/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Ang-1组:注入生理盐水4h后腹腔内注射Ang-1(312.5μg/kg);急性肺损伤+Ang-1组:注入油酸4h后腹腔内注射Ang-1(312.5μg/kg);8h后各组随机抽12只小鼠处死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另外12只小鼠右肺称重后烘干,左肺留取病理标本;分别测定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VEGF含量;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肺损伤+Ang-1组肺湿/干重比、BALF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清和BALF中IL-6含量、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4.09±0.14、(176±13)μg/ml、(34.4±4.1)X10^4/L、(19.85±3.93)X10^3/L、(1318±62)pg/ml、(652±17)pg/ml、(48±5)pg/ml,与急性肺损伤组[5.32±0.51、(227±12)μg/ml、(42.2±5.2)X10^4/L、(26.22±2.22)X10^3/L、(1510±117)pg/ml、(744±13)pg/ml、(74±5)pg/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6、9.92、4.02、4.88、5.03、19.18、14.81,P均〈0.01);而急性肺损伤+Ang-1组BALF中VEGF含量[(179±15)pg/m1]与B组[(140±20)pg/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 郭强黄建安金钧王俊付建红杨新静
- 关键词:肺损伤急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
- 心肺脑复苏患者早期脑氧代谢指标的差异与预后评估
- 目的:探讨早期脑氧代谢监测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0例心肺复苏术后并恢复自主循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最终预后分为清醒组、植物生存组以及死亡组.对其进行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脑电双频指数(...
- 王俊黄坚黄芳杨新静付建红孔金丹赵大国金钧
-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住重症医学科入院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按照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33)和死亡组(n=1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入院时NT-proBN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入院时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T-proBNP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95%CI:0.546~0.882)。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 黄芳金钧孔金丹郝艳王俊
- 关键词: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趋化神经前体细胞的机制被引量:8
- 2005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神经前体细胞(NPC)移植于脑组织损伤动物的实验证明这两类细胞移植后均能在体内迁徙,与周围细胞整合,促进神经功能修复。BMSC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被认为与其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有关,但具体机制不十分明确。为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唯一的受体CXCR4这对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上探讨BMSC移植的可能治疗作用,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了体外培养的BMSC上清液中SDF-1α的含量,体外微孔隔离室迁移实验发现NPC能在BMSC分泌的培养上清液中SDF-1α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特异性抗CXCR4单抗能有效阻断NPC的定向迁移效应,证实了BMSC分泌的SDF-1α促进表达CXCR4的NPC向病灶处迁移可能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从而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薛群苗宗宁华军曲静王明元金钧施勤陈永井方振羊惠国桢张学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神经功能缺损
- 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 黄芳沈振亚金钧王俊付建红郭强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管外肺水动脉血乳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脓毒症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脓毒症102例患者,将其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和HbA1c正常组(HbA1c <6.5%),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来研究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和ICU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HbA1c升高组39例,HbA1c正常组63例。升高组器官功能障碍进展发生率(48.7%)较正常组(22.2%)明显升高(P=0.001),升高组ICU病死率(38.5%)较正常组(7.9%)升高(P <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A1c≥6.5%(OR=1.070,95%CI:1.006~1.138,P=0.031),血乳酸(OR=1.557,95%CI:1.166~2.081,P=0.003)是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显示,HbA1c≥6.5%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 <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bA1c≥6.5%(HR=1.394,95%CI:1.157~1.678,P <0.001)、血乳酸(HR=1.555,95%CI:1.165~2.077,P=0.003)以及年龄(HR=1.080,95%CI:1.004~1.162,P=0.039)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脓毒症患者HbA1c水平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郝艳陆士奇金钧黄坚王俊黄芳
- 关键词:糖尿病HBA1C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预后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
-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NT-proBNP 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82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30 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52 例两组,入院时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
- 杨新静郭强金钧徐华刘盛兰孙雪
- 血清降钙素原对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4年8月2日收治的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13例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个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2、3、4周血清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AST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血钠水平。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Mann—Whitney检验。绘制13例患者入院第3、4周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2组患者入院第1个24h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入院第1~4周的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AST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血钠水平相近(t值为-1.164~0.587,Z值为-1.872~-0.442,P值均大于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3、4周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5.8±14.9)、(13.6±5.6)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4±1.8)、(4.9±6.1)ng/mL(z值分别为-2.635、-2.208,P〈0.05或P〈0.01);2组患者入院第1、2周的血清PCT水平相近(z值分别为-0.732、-1.025,P值均大于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第4周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690、4.858,P值均小于0.01),入院第2周PA水平明显升高(t=-2.320,P〈0.05);2组患者该3个指标其他时相点水平相近(t值为-1.562~1.904,P值均大于0.05)。入院第3、4周13例患者血清PCT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938、0.906,最佳阈值分别为7.45、8.77ng/mL,其对死亡预�
- 杨新静金钧徐华赵大国孙雪刘盛兰郭强
-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预后降钙素原
-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对中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中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2例中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数字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患者。常规治疗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腹内压和腹痛缓解时间)、疾病相关并发症以及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腔内压及腹痛缓解时间[(10.4±2.1) cmH2O; (2.5±1.2) d]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1.7±2.2) cmH2O; (3.3±1.2) d], P〈0.05;白细胞计数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1.2±1.8)×109/L与(12.5±2.3)×109/L; P〈0.05];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IL-8、TNF-α[(30.5±3.3) μg/L, (34.7±6.5) μg/L, (22.6±4.0) μg/L]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9.6±4.0)、(40.9±3.4)、(33.1±6.6) μg/L],P〈0.05,而IL-10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恢复排便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以及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结论中重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可使患者TNF-α、IL-6、IL-8水平降低,减轻炎症反应;患者腹腔内压下降更快,腹痛缓解时间更短,改善临床症状。
- 王俊金钧黄坚李东蓉郝艳孔金丹储珍玉付建红黄芳
- 关键词:胰腺炎乌司他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害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