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强

作品数:59 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血管
  • 8篇通气
  • 8篇重症
  • 7篇肺损伤
  • 6篇预后
  • 6篇烧伤
  • 6篇危重
  • 6篇急性
  • 6篇急性肺损伤
  • 5篇细胞
  • 5篇流感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急性呼吸
  • 4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胰腺

机构

  • 59篇苏州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作者

  • 59篇郭强
  • 40篇金钧
  • 29篇徐华
  • 24篇王俊
  • 23篇付建红
  • 20篇杨新静
  • 16篇黄芳
  • 14篇黄建安
  • 13篇赵大国
  • 11篇黄坚
  • 6篇陆士奇
  • 5篇李娜
  • 5篇孙雪
  • 4篇秦琳
  • 4篇潘晓帆
  • 3篇武剑
  • 3篇周燕
  • 3篇王佳佳
  • 3篇韩杨
  • 2篇陈建荣

传媒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6篇中国血液流变...
  • 5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第二届高等教...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黄芳沈振亚金钧王俊付建红郭强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管外肺水动脉血乳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NT-proBNP 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82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30 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52 例两组,入院时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
杨新静郭强金钧徐华刘盛兰孙雪
血清降钙素原对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4年8月2日收治的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13例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个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2、3、4周血清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AST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血钠水平。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Mann—Whitney检验。绘制13例患者入院第3、4周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2组患者入院第1个24h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入院第1~4周的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AST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血钠水平相近(t值为-1.164~0.587,Z值为-1.872~-0.442,P值均大于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3、4周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5.8±14.9)、(13.6±5.6)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4±1.8)、(4.9±6.1)ng/mL(z值分别为-2.635、-2.208,P〈0.05或P〈0.01);2组患者入院第1、2周的血清PCT水平相近(z值分别为-0.732、-1.025,P值均大于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第4周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690、4.858,P值均小于0.01),入院第2周PA水平明显升高(t=-2.320,P〈0.05);2组患者该3个指标其他时相点水平相近(t值为-1.562~1.904,P值均大于0.05)。入院第3、4周13例患者血清PCT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938、0.906,最佳阈值分别为7.45、8.77ng/mL,其对死亡预�
杨新静金钧徐华赵大国孙雪刘盛兰郭强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预后降钙素原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凝血指标、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根据出院时RDW值是否高于入院时将患者分为RDW升高组和非升高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19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105例(53.57%)出院时RDW值高于入院时。与RDW非升高组比较,RDW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分:20.42±6.29比16.17±6.37),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35.24%比19.78%)、血流感染比例(32.38%比15.38%)、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32.38%比16.48%)均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 (mg/L):14.71±3.52比11.15±7.94〕、血肌酐〔SCr(μmol/L):128.0(74.0,263.5)比90.0(57.0,145.5)〕、PCT〔μg/L):3.45(2.39,6.64)比2.35(0.56,3.54)〕、乳酸(mmol/L:3.40±1.72比2.70±1.61)均明显升高,血细胞比容(Hct:0.357±0.128比0.437±0.143)、血红蛋白〔Hb(g/L):103.60±22.63比115.67±28.49〕、血小板计数〔PLT(×109/L):133.37±87.29比191.43±87.65〕、白蛋白〔Alb(g/L):28.15±5.72比35.51±5.91〕、总胆固醇〔TC(mmol/L):2.43±1.12比3.05±1.55〕、肾小球滤过率〔eGFR(mL·min-1·1.73 m-2):82.02±63.90比125.46±83.47〕、氧合指数〔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29.69±60.61比264.21±74.78〕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7.0(12.0,21.7)比11.0(7.0,18.0)〕,28 d和90 d病死率明显升高(57.14%比36.26%,62.86
龚艳龙现明金钧杨新静付建红黄芳黄坚郭强王俊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脓毒症病死率
烧伤患者ICU院内感染病原菌构成分析
赵大国徐华杨新静郭强黄坚金钧
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重组),18例普通型H1N1流感患者(普通组)和1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流式细胞术测上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CD8+CD28+、CD8+CD28-、CD4+CD25+high的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型H1N1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组,淋巴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显著下降,且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CD8+CD28+、CD4+CD25+high百分比明显降低,而CD8+CD28-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损伤患者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改变可反映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徐华黄建安胥萍金钧郭强付建红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T淋巴细胞亚群
以肺泡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以弥漫性肺泡出血(DAH)为首发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方法: 报道一例SLE并DAH且以DAH为首发症状的患者I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通过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标准...
黄芳王俊付建红郭强杨新静徐华武剑金钧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肺泡出血
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HDL-C D-二聚体vWF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了解早期测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对急性肺损伤(ALI)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3-11-2005-10收治的53例AU患者早期测定的HDL-C、D-二聚体、vWF水平和临床资料,比较上述指标对ALI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53例患者中。按有无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严重脓毒血症和死亡各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氧合指数(氧分压/氧浓度)、肺内分流值、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呼气末正压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和死亡组较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D-二聚体、vWF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合并或继发MODS、严重脓毒血症和死亡的ALI患者早期HDL水平明显偏低,而D-二聚体、vWF水平明显升高.早期HDL-C水平低.和D-二聚伙vWF水平高可能是ALI预后不良的指标。
郭强黄建安黄坚金钧王俊付建红黄芳徐华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高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ICU中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近3 年来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构成及药敏特点,为临床院内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收住我院48 小时后感染,或从他院转入的已明确院内感染的3...
赵大国徐华杨新静郭强黄坚金钧
以肺泡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提高对以弥漫性肺泡出血(DAH)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SLE并DAH且以DAH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结论以DAH为首发症状的SLE发病率低,但病情严重,早期诊断及强化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王俊黄芳付建红郭强杨新静徐华武剑金钧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肺泡出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