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丽萍
- 作品数:89 被引量:2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 2005年
- 植物内生固氮菌是指定殖于植物体内与宿主植物进行联合固氮的一类微生物,不但具有固氮作用,还有生物防治、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对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从甘蔗、水稻等多种作物中分离到多种内生固氮菌。综述了10多年来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对固氮醋酸杆菌(Acetobaterdiazotrophicus)等几种内生固氮菌的生理、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方式、传播途径和固氮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并对应用内生固氮菌的可能性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 覃丽萍黄思良李杨瑞
- 关键词:固氮菌宿主植物定殖固氮机理联合固氮
- 氟啶胺与粘帚霉对防治荣莉白绢病的协同增效作用
- 白绢病(俗称油菜籽病、败花病)是茉莉的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常造成大面积枯死, 导致茉莉花产量大减。该病是由Sclerotium s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或土壤中越冬,菌丝和菌...
- 覃丽萍黄思良
- 关键词:白绢病粘帚霉协同增效作用氟啶胺
- 文献传递
- 杧果红点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杧果红点病是近年在海南杧果上发现的新病害,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引起。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3-37℃,适宜温度25-31℃;孢子产生温度16-37℃,最适温度34℃。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广,均为3.0-11.0,适宜pH值分别为4.0-8.0、4.0-7.0和5.0-9.0。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蔗糖、菊糖为碳源菌丝生长良好;以菊糖为碳源最适产孢。供试氮源中,以硝酸钙、硝酸钾为氮源菌丝生长良好;以甘氨酸为氮源产孢量最大。营养及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产孢有明显影响,在PSA、PSA+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在PSA+酵母膏培养基上产孢量大;光照可促进产孢。
- 覃丽萍黄思良喻丽华林长河胡春锦林善海岑贞陆谢玲
- 关键词:杧果红点病生物学特性
- 甘蔗优良DSE促生菌株的筛选及田间接种效果被引量:5
- 2015年
-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一类与植物互惠共生的内生真菌,研究DSE对甘蔗苗生长的影响,为探索其在甘蔗生产节肥减耗和保护蔗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DSE与甘蔗组培苗的室内共生试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采用5×105 cfu/m L菌液淋根的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进行复筛,再选用潜力菌株在田间测试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对甘蔗具有明显促生效果的DSE菌株。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所有DSE菌株(组合)接种甘蔗后甘蔗的株高、总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范围分别在11.4%~30.9%、7.5%~65.3%、5.3%~58.0%和6.0%~64.7%;9个菌株(组合)接种甘蔗后甘蔗的地下部干重比对照增加了0.7%~103.6%不等;在田间试验中,8个菌株(组合)中有7个接种甘蔗后甘蔗的总鲜重比对照提高了2.0%~50.1%,其中的3个菌株处理使甘蔗的株高提高了6.9%~10.0%。表明DSE真菌对提高甘蔗的生产能力和保护蔗地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 覃丽萍苏琴张雯龙谢玲农倩张艳陈艳露
- 关键词:甘蔗促生
- 芒果贮藏病害数字化研究与防治示范
- 黄思良黎全福曾涛朱桂宁覃丽萍黄惠年周向阳黄福忠莫实坤晏卫红黄福新岑贞陆付岗陈永惠胡春锦黄超会
- 该课题属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植物保护数字化研究与示范”的子课题,主要利用该所对芒果贮藏病害研究成果,开展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流行规律研究,明确病害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参数,建立病害发生流行及为害损失的数学模型。...
- 关键词:
- 关键词:芒果
- 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杧果是广西的特色水果,炭疽病是杧果的一大病害。引起炭疽病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新的分类系统的建立,使得多个炭疽菌种在属内的分类地位发生很大变化,为弄清在现行分类体系下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种类,...
- 覃丽萍余功明张艳史国英谢玲
- 关键词:杧果炭疽菌系统发育
- 文献传递
- 广西普通玉米区试品种抗病虫性鉴定被引量:1
- 2008年
- 为了明确广西普通玉米区域性试验品种的抗病虫性,作者于2006—2007对19份玉米品种对5种病害1种虫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的品种19份,抗小斑病的品种16份,抗纹枯病的品种1份,抗茎腐病的品种18份,抗锈病的品种8份,抗玉米螟的品种8份。
- 覃丽萍晏卫红黄思良谢玲黄卫东岑贞陆
- 关键词:玉米区试抗病性抗虫性
- 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种类的构成与分布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利用多基因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重新确定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分类地位,并统计分析各种类病菌的分布,了解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种类和优势群体,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杧果炭疽菌及其病害的诊断、防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从广西百色市、南宁市、钦州市等杧果产地采集杧果不同部位的炭疽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所得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证明为杧果炭疽病菌。对病菌的ITS和ACT、GPDH、TUB2、CAL多基因位点进行扩增和测序,各基因序列按ITS、GPDH、ACT、TUB2、CAL的顺序相连接形成复合序列,采用MEGA 6.06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病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统计各种类病菌的总分离率及其在不同地区、植株不同部位的分离率。【结果】获得50株杧果炭疽病菌菌株,分别属于3个种:Colletotrichum asianum、C.fructicola、C.siamense,其中36株为C.asianum、12株为C.fructicola、2株为C.siamense。C.asianum、C.fructicola、C.siamense的总分离率分别为72%、24%、4%;C.asianum在所有检测地区、植株部位均能分离到,且分离率均最高,超过57.1%;C.fructicola能从所有检测地区、枝条以外的植株部位分离到,其中花梗上的分离率最高,为42.9%;C.siamense仅从百色市的果实上分离到,分离率为13.3%。【结论】广西杧果炭疽病菌主要有C.asianum、C.fructicola和C.siamense 3个种,均属于C.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其中C.asianum为优势种,C.fructicola是我国杧果炭疽病菌的新记录种;病菌的种类与地理来源、侵染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 覃丽萍余功明张艳莫贱友苏琴谢玲农倩陈艳露
- 关键词:杧果炭疽菌多基因
- 一种可快速检测桑树青枯类病害的引物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试剂盒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检测桑树青枯类病害的PCR引物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针对广西桑树青枯类病害由拉尔氏菌和肠杆菌两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的特点,选用和设计这两种病原菌的PCR特异性...
- 张雯龙谢玲岑贞陆覃丽萍
- 茉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对茉莉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pH5.0~6.0、蔗糖作为碳源、硝酸钾作为氮源及黑暗等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28-34℃、pH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 覃丽萍黄思良
- 关键词:茉莉白绢病生物学特性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