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志
-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渤海湾连片开发对于海岸滩涂动力环境及演变过程的影响研究
- 海岸滩涂既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又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地处我国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的渤海湾的海岸滩涂,已经成为我国急需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近几十年来,该区海岸滩涂开发的强度逐步增大,并出现了连片开发的趋势。人们已经注意到...
- 侯庆志
- 关键词:连片开发水动力环境冲淤演变数值模拟
- 渤海湾西北湾顶泥沙运动特征及模拟被引量:1
- 2019年
- 渤海湾西北湾顶处于粉沙质到淤泥质海岸过渡地带,泥沙运动复杂.根据三角架定点观测和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含沙量变化特征,探讨了风浪掀沙模拟的关键处理方法.研究表明,研究海域泥沙运动与风浪关系密切,在小风天气下含沙量很小,六七级风以上天气条件下,且持续作用时,含沙量持续增大,较小风天气增幅达3~6倍左右;含沙量明显变化的临界波高约为0.5m.从研究海域观测的底部边界层水流结构、剪切力等角度进行了波浪掀沙的水动力机制分析.基于泥沙扩散方程,提出了风浪条件下泥沙模拟的处理方法,包括含沙量层化效应、制约沉速、动床阻力、参考浓度等.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基本可模拟风浪过程引起的含沙量变化.该研究不仅为类似海域提供基本数据,而且给出了模拟计算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左利钦黄廷杰陆永军季荣耀侯庆志
- 关键词:含沙量边界层
- 强潮海湾水动力环境对人类干预的响应——以泉州湾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泉州湾平均潮差大于4.2m,最大潮差超过6m,是典型强潮海湾.泉州湾向东面向台湾海峡开敞,年平均波高0.9m,最大波高2~4m,泥沙运动受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针对泉州湾海域波浪、潮流、泥沙以及海床演变特点,建立了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2016年大小潮验证表明,计算潮位、流速、流向、悬沙含量与实测过程吻合良好,计算泥沙冲淤量和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强度人类干预对泉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的边滩围填使泉州湾入口、石湖秀涂断面、洛阳江进出潮量分别减少约4%、8%和14%;人工岛引起的冲淤主要在工程周边,对泉州湾滩槽稳定格局影响较小.纳潮量是维持海湾滩槽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海湾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不影响海湾以及入湾河口泄洪纳潮.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强潮海湾滩槽保护、开发利用等提供借鉴.
- 侯庆志左利钦陆永军王志力莫思平佘小建
- 关键词:波浪水动力环境数学模型
- 渤海湾高强度开发对潮波系统的累积影响机制被引量:8
- 2017年
- 渤海湾2003年以来在不到十年内因高强度开发岸线形态变化极大,然而目前对此背景下潮波系统累积变化过程及其响应机制认识不足.选取渤海湾2003年、2006年、2012年、远期规划、0 m围填以及-5 m围填等6个代表围填阶段,利用二维潮波数学模型,通过对比整体围填与逐一累加围填对潮波系统变化的影响以及对比围填岸段潮差大小与潮波系统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了潮波系统累积变化过程及变化的主导机制,为认识人类对潮波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研究显示,渤海湾不同围填阶段对M_2分潮影响远大于对K_1分潮影响,且对黄河口外M_2分潮无潮点影响明显;围填规模增加使得该M_2分潮无潮点先向东南移动再向东北移动,海湾西部潮差先变大再减小,潮波传播速度先加快至0 m围填后趋于稳定,-5 m围填阶段潮波系统虽变化明显但湾内潮汐性质不变.从北向南逆时针方向逐一增加围填直至远期规划围填全部实施,该无潮点将先向西南再向东南移动.受旋转潮波控制的半封闭海湾,围填所在岸段潮差越大,对潮波系统影响越明显.持续围填将使海湾沿岸低地有被淹没的危险,使得湾内流速减缓,水交换减弱,还会影响黄河口附近冲淤以及海岸防护和设计标准.
- 侯庆志陆永军王志力
- 关键词:潮波系统数值模拟
- 山溪性强潮河口分汊河道演变机制——以瓯江江心屿河段为例被引量:3
- 2022年
- 山溪性强潮河口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种典型河口,水动力强劲、泥沙运动活跃,对人类活动响应迅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山溪性强潮分汊河道演变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径潮流作用下滩槽演变剧烈的瓯江江心屿分汊河段为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自然演变、70年代至90年代末上村丁顺坝建设影响期、21世纪以来人工采砂等影响下的河道演变机制。结果表明,丁顺坝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河段自然条件下主支汊周期性交替的演变规律;21世纪以来人工采砂等造成河床大幅下切,近20 a来潮差增大0.5 m、涨潮流量增大约47%,分流与分沙不均匀性分别减弱0.08~0.30和0.28~0.54,涨落潮流速差异减小,有利于减缓支汊萎缩态势,河道演变机制受到自然-人类活动双重因素主导。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流演变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 刘菁刘菁左利钦徐群陆永军
- 关键词:分汊河道分流比
- 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例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揭示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过程,以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为例,基于潮波数学模型和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1981年以来湾内进出潮量、分潮振幅和潮流流速的累积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1年,2018年岸线条件下伶仃洋湾口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4.9%~6.0%、内伶仃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9.0%~12.8%、深圳湾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17.8%、南沙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5.0%~6.3%;伶仃洋M 2分潮振幅呈增加趋势,振幅增幅由南向北增加,潮波由南向北变形进一步加剧;伶仃洋最大可能潮差变化与M 2分潮振幅变化趋势一致,潮汐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伶仃洋潮流流速总体减小,西岸流速减幅高于东岸,湾顶附近流速略有增加。
- 侯庆志陆永军王志力莫思平
- 关键词:珠江口水动力环境潮波数学模型
- 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与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1年
-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滩涂资源的圈围开发已成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有限滩涂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已严重影响到许多河口海岸的自然演变规律,致使滩涂资源的再生能力下降甚至逆转,进而威胁河口海岸地区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影响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滩涂资源及其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需要以维护生态、环境健康为前提,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条件.简述了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与管理研究进展,包括滩涂开发利用的国内外现状及对环境影响、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研究的方向.
- 陆永军侯庆志陆彦王艳红季荣耀
- 关键词:河口海岸
- 曹妃甸海域围填海工程水动力环境遥感分析
- 利用1993-2011年的4景TM及HJ-1A/1B卫星影像,结合2003年水下地形图,以ArcGIS为工具,进行了渤海湾曹妃甸海域近20年来围填海工程造成的岸线变化监测和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10年围填海规模...
- 侯庆志季荣耀左利钦陆永军王艳红陆彦
- 关键词:填海造地水动力环境海岸线
- 文献传递
- 瓯江江心屿河段分流比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20年
- 研究分汊河段分流比变化及原因,对河流综合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瓯江是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流,其下游的江心屿河段分流比多变。通过收集大量的水文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江心屿河段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分流比变化规律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历史上江心屿河段主支汊易位频繁。20世纪70年代,在整治工程影响下,北汊单向淤积,主汊从北汊逐渐移至南汊,1999年后进入相对稳定期。②分流比变化与水沙条件、边界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1970年以前自然交替变化期,较强的径潮流共同作用、洲滩边界变化、上游河势及大洪水作用等是分流比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影响下,河道边界条件相对稳定,分流比趋于稳定。
- 李彦伟刘菁侯庆志徐群左利钦
- 关键词:分流比分汊河段强潮河口
- 高含沙岛礁海区促淤工程动力地貌响应——以舟山海域岱山北部岛礁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舟山群岛区岱山北部海区是典型岛礁海岸,水深多在10~20m,最深超过40m,实测最大流速超过2m/s,含沙量年平均约0.6kg/m^3、最大超过2kg/m^3,泥沙运动受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该海区近期海床冲淤变化主要由围垦活动引起.为认识该海区促淤工程的动力地貌响应特征,针对该海区岛礁众多岸线曲折、水深大水下地形复杂、潮流强、悬沙含量高且受波浪影响大以及海床演变特点,建立了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2007年和2012年夏季大小潮验证表明,计算潮位、流速、流向、悬沙含量与实测过程吻合良好,计算的泥沙冲淤量和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结果表明,促淤工程实施后,海床冲淤变化主要在岱山岛附近,对大范围滩槽稳定影响不大;促淤堤东西侧均淤积且以西侧淤积为主,拟促淤范围内平均淤厚约5.2m;堤头形成扇形冲刷,岱山西南侧和西侧冲刷较大.促淤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导致较大的泥沙冲淤.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岸开发利用等提供借鉴.
- 侯庆志陆永军王志力莫思平
- 关键词:波浪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