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彦

作品数:40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水利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泥沙
  • 7篇航道
  • 5篇水动力
  • 5篇航道整治
  • 4篇渗流
  • 4篇水流
  • 4篇泥沙起动
  • 4篇长江
  • 3篇推移质
  • 3篇海岸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丁坝
  • 2篇遥感
  • 2篇引水
  • 2篇载力
  • 2篇植被
  • 2篇软体排
  • 2篇生物学评价
  • 2篇输移

机构

  • 39篇南京水利科学...
  • 7篇河海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水利部南京水...
  • 1篇江苏省淮河入...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江苏省淮沭新...
  • 1篇江苏省水利工...

作者

  • 40篇陆彦
  • 27篇陆永军
  • 10篇左利钦
  • 9篇李寿千
  • 6篇季荣耀
  • 6篇黄廷杰
  • 5篇王志力
  • 5篇侯庆志
  • 3篇陈帅
  • 3篇李国斌
  • 3篇高亚军
  • 3篇朱明成
  • 3篇王艳红
  • 3篇朱昊
  • 3篇丁晶晶
  • 2篇张防修
  • 2篇唐学林
  • 2篇姚文艺
  • 2篇张幸农
  • 2篇窦国仁

传媒

  • 10篇水科学进展
  • 5篇水利水运工程...
  • 5篇水运工程
  • 3篇人民黄河
  • 2篇江苏水利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水道港口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第七届全国泥...
  • 1篇国际航运协会...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流作用下床面切应力响应机理被引量:7
2011年
由于河床底部渗流的引入,传统的床面切应力测量方法不再适用,床面切应力对渗流的响应机理研究目前仅限于基于相关假定的理论分析和间接的推算,不同学者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渗流床面切应力直接测量装置,对不同明渠水流及渗流组合动力条件下的床面切应力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渗流作用下床面切应力变化与相对渗流强度vs/U关系密切,一般在|vs/U|<0.2%时出现拐点,在0.2%<|vs/U|<0.4%时出现临界点,并指出相对渗流强度vs/U的取值是已有研究成果相矛盾的关键因素。
李寿千陆彦陆永军
关键词:渗流切应力
渗流边界上推移质输沙率被引量:12
2011年
天然河道边界上常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位不同而产生渗流,引起水流的非静水压力分布,进而影响推移质输移规律,也使得常用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不再适用。利用水槽试验测定沙波的尺寸及运动速度与床面渗流水力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波的高度及运动速度随着向下渗流强度的加大而增加,随着向上渗流强度的加大而减少;进而结合理论分析,利用沙波运动特点估算推移质输沙率,并推导出推移质输沙率随床面渗流的引入而变化的计算公式,分析渗流引起非静水压力分布下推移质输沙率的变化。
陆彦陆永军李寿千
关键词:渗流推移质输沙率沙波
人工鱼礁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概化模型模拟人工鱼礁,使用三维ADV测量投放模拟鱼礁后的流场,分析其影响区域内的水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分布等。通过流速场分析,得到单个和组合人工鱼礁在水深以及流向上的影响范围;通过紊动场分析,发现紊动强度在鱼礁后方存在两个峰值。水流结构的多变性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
陈帅陆彦黄廷杰徐成伟
关键词:人工鱼礁水动力学水槽试验
波浪及波流边界层泥沙起动规律被引量:18
2014年
基于波浪边界层理论及单向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推证出波浪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基于波流边界层理论,提出表述波流边界层动力特征的波流比因子X及非线性作用因子Y,并建立了Y与X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单向流及波浪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推证出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结果表明:波浪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在层流区与单向流光滑紊流区曲线保持一致,粗糙紊流区与单向流粗糙紊流区曲线保持一致,过渡区线型为折线,由层流区及粗糙紊流区曲线延长交汇获得;X及Y能够合理地表征波流边界层动力对比特征及非线性作用特征;波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介于波浪及单向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之间,随着波流比因子X的不同,依据非线性作用因子Y,自动在波浪及单向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之间非线性过渡。建立的波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能够概括单向流、波浪及波流等不同动力及细沙、粗沙等不同粒径的泥沙起动条件。
李寿千陆永军左利钦黄伟昊陆彦
关键词:波浪波流边界层泥沙起动
山区河流散抛石丁坝水毁机理和防护措施试验研究
针对山区河流坡陡流急、散抛石丁坝水毁现象较为普遍的特点,本文在实验室水槽试验的基础上,对山区河流散抛石丁坝水毁现象进行定性描述,分别讨论丁坝直接水毁和间接水毁的分类和影响因素,并初步总结相应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丁坝...
杨明远陆彦陆永军
关键词:山区河流
混凝土联锁块布料工艺机械化关键技术
2018年
针对现有工艺下混凝土联锁块布料效率低下且布料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混凝土联锁块布料工艺机械化研究。采用操控分料管中的开关门完成混凝土布料,并通过现场试验分别对分料管管径、布料高度和布料操作系统进行优化,研制出能够精确下放、联排下料的机械化布料工艺。新型布料工艺实现了从传统手工生产工艺到机械化自动生产工艺的转变,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布料精度、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联排下料的技术也极大增加了布料效率,能够适应施工中混凝土联锁块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刘常全余晶星朱昊刘一恒吴献陆彦
关键词:混凝土联锁块布料机械化
台阶式丁坝水动力特性及防冲效应被引量:7
2014年
丁坝是航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整治建筑物,然而丁坝坝头复杂的水流结构,常导致坝头局部冲刷,易诱发丁坝水毁。为减弱坝头的水流动力,提出了设置台阶式坝头的新型丁坝结构形式,并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台阶式丁坝的水动力特性及冲淤特征。研究表明,台阶式坝头能逐级分散坝头的集中绕流,消弱坝头脱离涡的涡量强度,而台阶的台面也能逐级阻挡坝头下潜流,消弱其对床面的直接冲击;同时,台阶台面具有挑流作用,使得最大流速或最大紊动强度区相应外移,也有利于坝头的稳定。试验还研究了台阶级数、宽度以及坝身下游边坡是否设置台阶等对控制局部冲刷坑的影响。试验发现,台阶级数相对越多,宽度越宽,其减小局部冲刷的效果越好;坝身下游边坡设置台阶增大了台阶台面阻挡下潜流及挑流的面积,也有利于控制局部冲刷的发展。
丁晶晶陆彦陆永军
关键词:丁坝新型结构航道整治水动力特性
灌木植被分布区阻力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探明河道灌木植被分布区阻水规律,对灌木植被主干、分枝产生的水流阻力特性及其定量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原型植被体积修正系数和灌木植被水力半径确定方法,理论推导灌木植被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结合水槽试验建立植被阻力系数与植被水力半径为特征长度的植被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原型植被体积修正系数和灌木植被水力半径使灌木植被阻力计算更为准确;植被阻力系数与植被雷诺数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随植被雷诺数的增加呈单调减小的趋势,与水槽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陆彦王唯旭陆永军宋云涛鄢栋梁
多目标协同下长江黄金航道承载力及提升潜力
2023年
成果概况多目标协同下长江黄金航道承载力及提升潜力研究是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该科技创新成果作为“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黄金航道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理论支撑课题,以实现生态、防洪、航运等水资源综合目标下长江航道资源高效利用为总目标,重点解决了长江黄金航道各区段承载力(即最大可开发尺度)和提升潜力的问题,研究成果为确定长江航道建设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尹维清张培林张培林左利钦李文杰李文杰陈沿伊左利钦邓良爱杜洪波
关键词:长江航道科技创新成果资源高效利用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演变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可以通过改变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等过程影响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而潮沟系统的地形特征也会影响盐沼簇团的生长、扩张与侵蚀,但对盐沼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考虑盐沼植被动态演变的潮滩生物动力地貌耦合模型,模拟了盐沼植被簇团生长扩张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数量的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的空间格局及形态参数间的双向反馈。结果表明,潮沟先迅速向海陆两侧延伸,后发育出大量分汊;盐沼簇团向周边扩张后未被潮沟切割区域逐渐连成片。少量盐沼簇团能够增加潮沟密度,促进边缘冲刷式潮沟系统的发育。潮沟的走向受盐沼簇团分布位置及数量的影响,多个盐沼植被簇团间的水流集中比单个簇团的边缘水流冲刷更易形成潮沟。在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共同发育初期,潮沟系统发育受盐沼植被簇团的促进作用较大,后期潮沟内比簇团边缘更易形成水流汇聚,盐沼簇团的影响逐渐由促进作用转为稳定作用。此外,潮沟的存在限制了盐沼植被的横向扩散,切割了盐沼植被簇团,影响盐沼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揭示了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耦合演化机制,可为盐沼潮滩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张荣成张晓天曹浩冰李寿千陆彦陆永军周曾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貌演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