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艳
- 作品数:114 被引量:3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团队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提高急诊医学教学质量,培养急诊医学教学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将在职教师按照老中青相结合的方法组建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以心肺复苏教学为例评价团队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实践证明团队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
- 王科科魏红艳王维平荆小莉詹红廖晓星
- 关键词:团队教学急诊医学
- 腹腔降温法对心肺复苏后兔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
- 魏红艳胡春林
- 体外心肺复苏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评价体外心肺复苏(ECPR)与传统心肺复苏(CCPR)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在1980年1月到2015年11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对获得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iewManager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8个研究,共计2718例,其中ECPR组462例,传统心肺复苏(CCPR)组2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PR比较,ECPR可以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存活率(OR=2.92,95%C1:2.24—3.81,P〈0.01),长期存活率(OR=2.97,95%CI:2.11—4.19,P〈0.01)和神经功能状态(OR=3.50,95%CI:2.36~5.81,P〈0.01。在纳入的8项研究中,4项建立了倾向评分匹配的队列,其中ECPR组与CCPR组各1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状态方面,ECPR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结论ECPR可以改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CCPR。
- 魏红艳胡春林李欣李慧荆小莉李恒杰廖晓星
- 关键词:META分析
- 腹腔降温对心肺复苏后兔海马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腹腔降温法是否较其他降温法.对新西兰兔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更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采用交流电致颤的方式建立CPR模型,依据降温方式的不同,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组(NT),腹腔内降温组(PC),体表降温组(SC)和头部局部降温组(LC)各12只。观察不同降温方法对自主循环恢复后(ROSC)鼓膜温度和血浆主要电解质的影响,ROSC后72h取脑组织,计算海马CA1区有活力的神经元细胞数和凋亡神经元细胞数。各组数据依据正态检验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秩和检验(Mann-Whitney rank),多重比较用LSD-t检验,ROSC率的比较用用行X列连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OSC后PC法能快速诱导亚低温,PC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为(26±7)min,而SC组和LC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分别为(60±9)min,(69±12)min;维持亚低温阶段,除NT组外,其余各组鼓膜温度均稳定的维持在33-35之间。ROSC后各组动物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组间主要电解质、酸碱、水平衡和肾功能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SC后72h海马CA1区有活力的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NT组(37.07±6.43)个/40x、LC组(35.13±6.97)个/40x、PC组(55.76±10.13)个/40x和SC组(50.70±7.38)个/40x(PCvs.NT,P〈0.01,SCvs.NT,P〈0.01,PCvs.SC,P=0.043,PCvs.LC,P〈0.01,LCvs.NT,P=0.520)o凋亡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NT组(44.07±6.09)个MOx、PC组(29.88±4.81)个/40x、SC组(33.55±5.67)个/40x和LC组(42.27±5.20)个/40x(PCvs.NT,P〈0.01;SCvs.NT,P〈0.01;PCvs.LC,P〈0.01;SCvs.LC,P〈0.01,PCvs.SC,P=0.026),LCvs.NT,P=0.364)。结论ROSC后新型腹腔降温法能快速诱导亚低温和维持亚低温,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体表降温和头部局部降温法。
- 魏红艳廖晓星李欣李颖庆刘荣戴碹胡春林
- 关键词:自主循环恢复亚低温新西兰大白兔海马
- 腹腔注射氢气对心搏骤停兔的脑保护研究
- 目的对比饱和氢气生理盐水和氢气腹腔注射对心搏骤停兔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食道-胸壁交流电致颤建立心搏骤停模型,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饱和氢气生理盐水组,氢水组,每组各10只,心搏骤停5 min后在复苏前予以...
- 黄国庆詹蔚文明祥胡春林李颖庆李欣魏红艳廖晓星
- 文献传递
-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急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采取实验对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沿用急诊科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带教。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临床素质考核,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学生各项成绩,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基本临床素质考核,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及师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 李慧陈伟栋魏红艳熊艳詹红荆小莉
- 关键词:急诊教学
-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评价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临床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01至2008—08)、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01至2008-08)、万方数据库(1994-01至2008—08),收集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结果进行荟萃(Meta)分析,比较ROSC后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的结果。结果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并分析表明,与常温治疗组相比,院外CA ROSC后亚低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OR=2.29(95%CI,1.75~2.98),P〈0.01]、改善出院时神经功能[OR=2.04(95%CI,1.55-2.67),P〈0.01]和远期神经功能[OR=2.17(95%CI,1.44—3.27),P〈0.01],但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出院时和远期神经功能,提高出院生存率。
- 胡春林魏红艳李玉杰廖晓星李欣蔺际詹红荆小莉熊艳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血液循环生存率
- 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心肺复苏后综合治疗-附1例病例报道
- 尽管基本心肺复苏技术的进步使得心脏骤停病人的自主循环率有了明显提高,但这类病人的总体预后仍然比较差。对于心肺复苏病人来说,院前、急诊室内和ICU内治疗都很重要,如何在这三个环节中采取恰当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缺血-再灌注导...
- 胡春林李欣廖晓星荆小莉熊艳詹红魏红艳
- 文献传递
- 增强型体外反搏改善心脏骤停犬脑神经功能
-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对心脏骤停(CA)犬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外膜电致颤诱发14只家犬CA,经心肺复苏(CPR)至ROSC后随机选8只行一次3h EECP干预,6只为对照...
- 刘荣梁子敬廖晓星李欣胡春林魏红艳戴瑄伍贵富戴刚
-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骤停微循环脑复苏
- 文献传递
- 心肺脑复苏计时器的使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检验自主研发的心肺脑复苏计时器在复苏过程中的性能,模拟心肺脑复苏现场,通过对照实验,探讨心肺脑复苏计时器相比传统回忆计时法在提高Utstein登记模式数据采集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熟悉Utstein复苏登记模式,掌握登记的时间点;模拟心肺脑复苏现场并记录过程,由工作人员专门计时采集标准时间,30名参加模拟复苏的人员分别采用计时器计时和通过人脑回忆计时两种方法采集Utstein各操作点的时间信息,并与标准时间相比较,得出各自的误差值,分析各组的误差值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忆组误差为(21.5±22.7)s,计时器组误差为(3.36±4.28)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忆组的误差值随操作时间延长而增大,相关系数为0.538,计时器组也存在类似趋势,相关系数为0.286,Z检验的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5);回忆组的误差值随着操作项目的增多而增大,相关系数为0.523,计时器组也存在类似趋势,相关系数为0.218,Z检验的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5)。结论相比回忆的方法,心肺脑复苏计时器能减少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斟回忆产生的误差,并能减小因为操作时间延长和操作项目增多导致的误差。
- 周凌李欣胡春林蔺际龑魏红艳廖晓星
-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术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