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春林

作品数:145 被引量:46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骤停
  • 34篇心肺复苏
  • 33篇心肺
  • 24篇心脏
  • 22篇心脏骤
  • 22篇心脏骤停
  • 18篇复苏后
  • 17篇心肺复苏后
  • 17篇细胞
  • 16篇急诊
  • 14篇亚低温
  • 13篇神经元
  • 13篇梗死
  • 12篇心肌
  • 11篇微循环
  • 10篇凋亡
  • 10篇增强型体外反...
  • 10篇体外反搏
  • 9篇对心
  • 7篇心功能

机构

  • 13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4篇中山大学
  • 9篇广州市第十二...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南昌大学第一...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南昌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 1篇高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44篇胡春林
  • 115篇廖晓星
  • 89篇魏红艳
  • 52篇荆小莉
  • 52篇李欣
  • 39篇李欣
  • 35篇詹红
  • 24篇李慧
  • 22篇刘荣
  • 20篇戴瑄
  • 19篇戴刚
  • 19篇伍贵富
  • 18篇熊艳
  • 15篇李颖庆
  • 11篇李恒杰
  • 10篇黄国庆
  • 10篇杨焰
  • 9篇高渝峰
  • 9篇李玉杰
  • 8篇史晶

传媒

  • 23篇中华急诊医学...
  • 11篇中国病理生理...
  • 9篇岭南急诊医学...
  • 8篇中国急救医学
  • 8篇首届中山国际...
  • 4篇中华生物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急...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江西医药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危重症医...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42篇2012
  • 2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2例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加强血压监测、体位、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无创通气24例,采用面罩或鼻罩,时间为14.5h±2.8h,住院3.2d±1.2d;有创通气38例,采用SIMV模式,时间为12.8h±3.2h,住院3.6d±1.3d;病情稳定出院15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有利于早期脱机和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彭淑辉黄桂贤徐丽青胡春林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机械通气护理
心肺复苏后通过血液透析方式进行诱导亚低温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8例心肺复苏后通过血液透析方式进行诱导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心肺复苏后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可以成功实施亚低温治疗,集数种治疗目标于一身,改善病人预后,并且操作简易,价格低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和病情观...
马雪芳刘向群胡春林李欣荆小莉廖晓星
关键词:心肺复苏血液透析亚低温
文献传递
QRS间期和QRS间期离散度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评价
2005年
目的研究QRS间期(QRSD)和QRS间期离散度(QRSd)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继发于缺血性心脏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根据住院时情况,分成3组:存活组80例,心脏性死亡非猝死组25例,猝死组(SCD)15例。所有病人均有标准12导心电图记录,均测量QRSD、计算QRSd、QT离散度(QTd)、辨别左束之传导阻滞(CBBB)。结果心脏性死亡非猝死组QTd、QRSD、QRSd显著长于存活组,分别为(95±48)ms∶(78±31)ms、(127±34)ms∶(113±32)ms、(54±17)ms∶(46±16)ms,P均<0.05。猝死组QRSD、QRSd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132±36)ms∶(113±32)ms(、56±13)ms∶(46±16)ms,P均<0.05。猝死组LBB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χ2=7.44,P<0.01。结论QRSD、QRSd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并有可能预测死亡方式,伴有LBBB的病人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胡春林尹林熊晶
关键词:QRS间期预后
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下的心肺复苏后个体化治疗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心肺复苏(CPR)后的个体化救治。方法分析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例CPR患者资料,利用循证医学证据,给予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及时纠正患者的高钾血症、酸中毒,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稳定患者...
胡春林高渝峰史晶廖晓星
腹腔降温法对心肺复苏后兔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
魏红艳胡春林
体外心肺复苏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评价体外心肺复苏(ECPR)与传统心肺复苏(CCPR)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在1980年1月到2015年11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对获得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iewManager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8个研究,共计2718例,其中ECPR组462例,传统心肺复苏(CCPR)组2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PR比较,ECPR可以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存活率(OR=2.92,95%C1:2.24—3.81,P〈0.01),长期存活率(OR=2.97,95%CI:2.11—4.19,P〈0.01)和神经功能状态(OR=3.50,95%CI:2.36~5.81,P〈0.01。在纳入的8项研究中,4项建立了倾向评分匹配的队列,其中ECPR组与CCPR组各1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状态方面,ECPR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结论ECPR可以改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CCPR。
魏红艳胡春林李欣李慧荆小莉李恒杰廖晓星
关键词:META分析
腹腔降温对心肺复苏后兔海马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腹腔降温法是否较其他降温法.对新西兰兔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更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采用交流电致颤的方式建立CPR模型,依据降温方式的不同,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组(NT),腹腔内降温组(PC),体表降温组(SC)和头部局部降温组(LC)各12只。观察不同降温方法对自主循环恢复后(ROSC)鼓膜温度和血浆主要电解质的影响,ROSC后72h取脑组织,计算海马CA1区有活力的神经元细胞数和凋亡神经元细胞数。各组数据依据正态检验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秩和检验(Mann-Whitney rank),多重比较用LSD-t检验,ROSC率的比较用用行X列连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OSC后PC法能快速诱导亚低温,PC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为(26±7)min,而SC组和LC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分别为(60±9)min,(69±12)min;维持亚低温阶段,除NT组外,其余各组鼓膜温度均稳定的维持在33-35之间。ROSC后各组动物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组间主要电解质、酸碱、水平衡和肾功能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SC后72h海马CA1区有活力的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NT组(37.07±6.43)个/40x、LC组(35.13±6.97)个/40x、PC组(55.76±10.13)个/40x和SC组(50.70±7.38)个/40x(PCvs.NT,P〈0.01,SCvs.NT,P〈0.01,PCvs.SC,P=0.043,PCvs.LC,P〈0.01,LCvs.NT,P=0.520)o凋亡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NT组(44.07±6.09)个MOx、PC组(29.88±4.81)个/40x、SC组(33.55±5.67)个/40x和LC组(42.27±5.20)个/40x(PCvs.NT,P〈0.01;SCvs.NT,P〈0.01;PCvs.LC,P〈0.01;SCvs.LC,P〈0.01,PCvs.SC,P=0.026),LCvs.NT,P=0.364)。结论ROSC后新型腹腔降温法能快速诱导亚低温和维持亚低温,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体表降温和头部局部降温法。
魏红艳廖晓星李欣李颖庆刘荣戴碹胡春林
关键词:自主循环恢复亚低温新西兰大白兔海马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心脏骤停犬血管内皮的影响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心脏骤停(CA)犬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颅内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外膜电致颤诱发16只比格犬CA,经心肺复苏(CPR)至自...
刘荣廖晓星李欣胡春林黄国庆戴刚伍贵富
不同频率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对室颤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不同频率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及标准心肺复苏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探讨IAC-CPR的最佳按压频率。方法选12条健康杂种犬,每条实验犬均接受S-CPR和80IAC-CPR、100IAC-CPR、120IAC-CPR四种复苏方法,每只犬四种复苏方法的顺序由随机法确定,每种按压方法进行5min。体外电击法制作犬室颤模型,采用6F猪尾导管及压力换能器,测量中心静脉压(CVP)、升主动脉收缩和舒张压、颈动脉收缩(CAS)和舒张压(CAD),并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平均主动脉压(MAP)及平均颈动脉压(CMAP)。结果100IAC-CPR产生的MAP、CMAP、CVP均大于其他三种按压方法(P<0·05),产生的CPP和120IAC-CPR相当(P>0·05),优于其余两种按压方法(P<0·05)。结论100IAC-CPR能产生最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主要表现为能产生更好的CPP和CMAP,预示可能产生更好的复苏成功率,而且易于操作和维持。
尹林林时荣周丛阳刘焕兵熊晶胡春林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SAPK/JNK信号通路在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SAPK/JNK及Bcl-2/Bax信号途径中关键蛋白质的变化,以探寻各种病理因素引发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和假手术组。光化学法制作大脑皮层局灶缺血梗死模型,称作光血栓皮层损伤(PCI)。7 d后取梗死灶同侧的大脑皮层行电镜检查,以Western blotting分析p-JNK1、p-JNK2、p-c-Jun、p-ATF-2、total JNK1、total JNK2、Bcl-2和Bax等关键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光化学法可以成功复制大脑皮层局灶缺血梗死模型。在PCI后7 d,脑梗死组可见到神经元细胞凋亡和广泛的细胞器病变,p-JNK-1、p-JNK-2以及其下游的p-c-Jun、p-ATF-2的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Bcl-2/Bax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以神经元凋亡为表现形式的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而这一过程可能与缺血缺氧性损伤激活了SAPK/JNK信号通路,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如Bcl-2/Bax)等机制有关。
李欣魏红艳胡春林荆小莉熊艳詹红廖晓星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元细胞凋亡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