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阳

作品数:30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血管
  • 7篇急性
  • 6篇动脉
  • 5篇血清
  • 4篇缺血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蛋白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管病
  • 3篇预后
  • 3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病例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清基质
  • 2篇血清基质金属...
  • 2篇氧化应激

机构

  • 30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雷阳
  • 11篇韩杰
  • 10篇孙大勇
  • 7篇陶定波
  • 6篇孙晓培
  • 6篇李明
  • 6篇李胜
  • 5篇齐中华
  • 4篇常庚
  • 3篇姜秀丽
  • 3篇梁战华
  • 3篇洪晓军
  • 2篇蔡正旭
  • 2篇张炳蔚
  • 2篇王哲
  • 2篇黄晓凤
  • 1篇袁宏
  • 1篇高淑敏
  • 1篇李士军
  • 1篇王洪津

传媒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原累积病Ⅱ型并发脑干出血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隐袭发病,逐渐进展。患者约于2008年(12岁)始出现双下肢无力,左下肢重于右下肢,蹲起困难,上楼费力,跑步缓慢。双上肢未觉异常。无肌肉疼痛、肢体麻木、尿便困难。否认头晕头痛。
孙大勇韩杰王哲雷阳邵暄茗张肖
关键词:脑出血
原发性延髓出血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50岁,因头晕、恶心呕吐6h入院。患者入院前6h晨起后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2次,非喷射性,同时出现言语不清,四肢无力。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史。查体:BP130/80mmHg;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右侧睑裂变小;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双侧软腭上抬力弱.四肢肌力4级。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以右侧为重。
雷阳齐中华
关键词:原发性延髓出血高血压病史言语不清四肢无力构音障碍声音嘶哑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动态变化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测定和比较,探讨MMP-9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第5天和第10天的血清MMP-9含量,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记录发病1个月时和发病6个月时的BI(Barthal Index)来评价预后。结果(1)发病后24h内,脑梗死组TOAST各亚型血清MMP-9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CE组和LAA组MMP-9含量持续至第5天仍未下降,而SA组已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第10天各组MMP-9含量均降至正常水平。(2)发病后24h内血清MMP-9含量与相应时段NIHSS评分具有直线相关关系(r=0.883,P<0.01)。(3)预后较好组其发病24h内血清MMP-9含量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结论(1)脑梗死后各组血清MMP-9的含量升高,但它们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发病后24h内MMP-9含量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3)脑梗死后24h内的血清MMP-9含量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陶定波姜秀丽雷阳洪晓军吴丹孙晓培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
儿童急性脑梗死伴房间隔缺损1例报道
2022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4岁,因“被发现反应迟钝9小时”于2021年7月24日入院。入院当天患者晨起时被家属发现坐于地面,反应迟钝,问答不合理,四肢可活动,呕吐1次,无明确意识丧失及肢体抽搐,无尿便失禁。发病前1 d有打篮球剧烈运动。
黄晓凤郝心晴梁战华雷阳
关键词:儿童房间隔缺损失语卒中心源性栓塞
三位一体情景式临床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以神经病学教学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三位一体情景式(TST)临床教学法是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基础上插入典型的病例,通过情景式引出教学内容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完全模拟了临床诊断治疗过程,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重视医患沟通及人文教育,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试验性教学表明,TST、PBL两种新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平均成绩方面,TST教学法更胜一筹。除此以外,TST教学法更加符合高年级医学生对临床强烈求知欲的心理特点,是一种符合神经病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张焕然韩杰孙晓培孙大勇雷阳梁战华
关键词:基于问题式学习神经病学
FGF2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部分汉族人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GF20)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2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PD患者和132名健康体检者,采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其FGF20基因rs1989754C/G、rs1721100C/G、rs2720208C/T 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患者及健康对照3个SNP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D患者和健康对照rs1989754多态位点的CC、CG、GG基因型分别占18.38%、52.94%、28.68%和30.30%、53.79%、18.94%,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85%、55.15%和55.68%、44.32%,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和健康对照rs1721100多态位点CC、CG、GG基因型分布分别占22.06%、52.21%、25.74%和33.33%、51.52%、15.15%,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16%、51.84%和59.09%、40.91%,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和健康对照rs2720208多态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分别占71.32%、19.85%、8.82%和65.15%、23.48%、11.3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25%、18.75%和76.89%、23.11%,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地区汉族人群FGF20基因rs1989754、rs1721100位点的SNP是PD的一个危险因素。
雷阳齐中华牟文松王哲
关键词:帕金森病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和Rho激酶在兔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和Rho激酶在颅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大脑中动脉VSMC。构建携带反义MLCK cDNA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VSMC以降低MLCK表达。应用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来抑制Rho激酶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内MLCK和Rho激酶的表达水平;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TⅡ)诱导的VSMC迁移;甘油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反义MLCK cDNA转染后,MLCK表达量较LacZ基因转染组下降(84.6±5.8)%(P<0.01),但ATⅡ刺激引起的MLC磷酸化和VSMC迁移未受明显影响(P均>0.05)。Y-27632预处理反义MLCK cDNA转染后的VSMC可明显降低基础水平以及ATⅡ刺激引起的MLC磷酸化,并部分阻断VSMC迁移(P均<0.05)。结论颅内、外动脉VSMC迁移的分子机制不同,在ATⅡ诱导的颅内VSMC迁移中MLCK作用有限,而Rho激酶可能通过非钙依赖型MLC磷酸化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李胜高颖雷阳齐中华王莹崔颖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RHO激酶迁移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ACLA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2例VP ,3 5例PD ,3 0例MCI及 3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CLA变化并对照分析。结果 :①VP与MCI组ACLA的IgG与IgM阳性率明显高于PD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②VP组ACLA的IgG阳性率明显高于IgM(P <0 0 5 ) ;③运动障碍重 ,伴痴呆的VP患者ACLA之IgG阳性率明显增高(P <0 0 5 )。结论
张巍雷征霖程艳杰许晶雷阳高淑敏袁宏李士军张万琴张巍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抗心磷脂抗体多发性脑梗死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S-100β及氧化标记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常庚雷阳韩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反应性的超声评价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分辨力彩超测定 5 7例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 ICVD)患者及 3 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及屏气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 ,计算血管反应性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动脉狭窄 (轻、中、重度 )患者的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反应性可作为判定颈动脉狭窄的指标 ,并可以此来判断血管舒张功能的储备能力 。
孙丽鹏杨光雷阳陶定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反应性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