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闻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基因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粒细胞
  • 6篇粒细胞白血病
  • 6篇急性
  • 5篇早幼粒细胞
  • 5篇急性早幼粒
  • 5篇急性早幼粒细...
  • 4篇早幼粒细胞白...
  • 4篇融合基因
  • 4篇突变
  • 4篇基因突变
  • 4篇急性早幼粒细...
  • 4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易位
  • 3篇BCR/AB...
  • 2篇点突变
  • 2篇定点突变

机构

  • 17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江西省血液中...
  • 1篇江西医学高等...

作者

  • 17篇闻芳
  • 13篇张长林
  • 13篇万腊根
  • 8篇简正伟
  • 8篇江梅
  • 6篇石淙
  • 5篇刘淑媛
  • 4篇栾树清
  • 3篇徐芬
  • 2篇聂益军
  • 2篇孔蕴源
  • 2篇杨江慧
  • 2篇吕小林
  • 2篇徐群飞
  • 1篇谢龙金
  • 1篇秦奇伟
  • 1篇张才成
  • 1篇吴红
  • 1篇谢福源
  • 1篇陈唐勇

传媒

  • 6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第6届中国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ML/RAR融合基因不典型FISH信号模式的APL的实验与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伴有PML/RAR不典型FISH信号模式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PML/RAR的DCDF-FISH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LT3-ITD突变检测技术对初诊的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刘淑媛栾树清闻芳简正伟万腊根张长林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文献传递
戈谢病GBA基因突变致血小板输注无效1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1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及其家系戈谢病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1例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女性患者经血小板输注无效后,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学、B超及基因测序检测;采用干血斑法检测其白细胞β-葡糖脑苷脂酶活性;提取该家系8个成员(包括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骨髓细胞学检查示该例患者可见戈谢细胞(6.0%),白细胞β-葡糖脑苷脂酶活性为3.78 nmol/(h·mgPro),B超结果示脾肿大;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其为GBA基因c.484A>G纯合错义突变;家系调查结果表明,先证者父母、子女及妹妹5人均为GBA基因杂合突变。结论戈谢病患者可因脾功能亢进而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GBA基因突变为该家系的主要致病因素。
吴红江梅闻芳聂益军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戈谢病
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对细胞进行计数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姜黄素单用或联合ATRA对NB4-R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在细胞分化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对NB4-R1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增强姜黄素对NB4-R1生长的抑制作用。单用姜黄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对细胞分化无影响,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诱导细胞CD11b表达,细胞在形态上呈明显分化特征。全反式维甲酸可在短时间内促进NB4细胞AKT第473苏氨酸磷酸化,而对NB4-R1细胞中的AKT磷酸化影响不大。姜黄素可以促进NB4-R1细胞AKT磷酸化,而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进一步增强AKT磷酸化。结论:PI3K/AKT通路失活可能是导致APL细胞耐药的因素之一,而姜黄素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APL耐药,促进NB4-R1细胞分化。
陈唐勇徐芬孔蕴源闻芳谢福源万腊根张长林
关键词:姜黄素维甲酸耐药细胞分化
伴ider(17)(q10)t(15;17)变异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和实验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报道一例初发的、伴有ider(17)(q10)t(15;17)(q22;q21)的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特征。方法在常规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双色双融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该病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少见变异易位的临床特点。结果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6,XX,der(15)t(15;17)(q22;q21),ider(17)(q10)t(15;17)(q22;q21)/46,XX,t(15;17)(q22;q21)/46,XX,DCDF-FISH结果显示39%的间期细胞为典型的t(15;17)易位模式一红一绿两融合(1O1G2F),16%的间期细胞信号模式为一红一绿三融合(1O1G3F),RT-PCR结果显示PML-RARα(L型)阳性。结论ider(17)(q10)t(15;17)异常多发生于男性患者,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减低,骨髓形态表现为颗粒增粗型APL特征,但是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化疗有效。
谢龙金张长林栾素清闻芳江梅万腊根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
PCR-RFLP联合AS-PCR检测abl基因T315I突变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abl基因T315I点突变的方法,以提高abl基因T315I基因突变的检出率. 方法:通过构建ab...
万腊根石淙简正伟江梅闻芳刘淑媛杨江慧徐群飞张长林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江西省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突变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患者骨髓标本DNA,采用AS-PCR技术检测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与白血病FAB分型关系。结果在187例患者中,检测出52例NPM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7.8%;有28患者被检测出FLT3-ITD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4.97%;同时具有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的有13例,突变率为6.95%。其中NPM1基因突变在M5、M2中较为多见,而FLT3-ITD基因突变在M1、M4中较为多见。结论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简正伟石淙闻芳万腊根张长林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VPS13A基因双位点纯合突变致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可累及运动、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常伴有头颈部不自主运动、进行性舞蹈样运动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极易与麦克劳德综合征、类亨廷顿病2型、泛酸激酶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相混淆[1];液泡蛋白分类同源物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homolog 13A,VPS13A)基因编码蛋白chorein对于维持细胞膜正常结构及神经元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突变与CHAc发病相关。现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VPS13A基因双位点纯合突变致ChAc患者报告如下。
吕小林闻芳张子羽
关键词:基因突变
以肝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2023年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sea blue histiocytosis,SBH)是由于机体脂质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组织细胞内神经鞘磷脂和脑磷脂过度堆积的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临床分为原发性SBH和继发性SBH,其中原发性SBH十分罕见,临床以继发性SBH为主[1],血液性疾病及脂质代谢紊乱相关性疾病是继发SBH的主要原因[2],同时增殖的海蓝组织细胞也可浸润机体各脏器引起其功能异常,促进疾病发展。
吕小林闻芳张子羽
关键词: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CR-RFLP联合AS-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T315I点突变的方法,以提高bcr/abl基因T315I突变检出率.方法 方法学建立.构建abl基因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重组质粒作为检测对象,设计一对野生型和突变型abl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分别以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质粒作为模板,PCR扩增出目的片段,经酶切初筛检测abl基因T315I突变情况,另设计一对仅针对T315I突变的特异性引物进行AS-PCR检测.并对具有该基因突变的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 PCR扩增的目的片段(273 bp)经限制性内切酶Dde Ⅰ酶切后,野生型abl基因片段产生141、68、46和18 bp4条片段,而T315I突变型abl基因片段酶切后产生159、68和46 bp3条片段.PCR-RFLP方法可以检测T315I突变,检测灵敏度为6%.再以酶切产物作为模板进行AS-PCR,优化反应条件,AS-PCR所能检测到的T315I最低突变浓度为0.18%.所测临床标本结果显示,该患者发生了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结论 PCR-RFLP联合AS-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给临床检测abl基因T315I突变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
石淙简正伟江梅闻芳刘淑媛杨江慧徐群飞张长林万腊根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FLAER检测及其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溶素变异体(FLAER)检测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诊断中的意义,并与传统的CD55、CD59测定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PNH、37例非PNH贫血患者外周血FLAER、CD55和CD59抗原的表达,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非PNH贫血组相比,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缺失率和FLAER阴性率均明显增高(P<0.05)。10例PNH患者外周血粒细胞FLAER阴性率达(82.52±25.24)%,单核细胞FLAER阴性率达(79.84±19.86)%;与CD55、CD59的阴性率相比,PNH克隆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FLAER分析对PNH的诊断比CD55、CD59检测更加特异、敏感、直观,FLAER分析更能反映PNH克隆情况。
刘淑媛万腊根闻芳李欣张长林
关键词:CD55CD59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流式细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