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新

作品数:59 被引量:711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臂丛
  • 12篇神经损伤
  • 12篇臂丛神经
  • 9篇手术
  • 8篇神经移位
  • 8篇臂丛神经损伤
  • 7篇正中神经
  • 7篇撕脱
  • 7篇撕脱伤
  • 7篇随访
  • 7篇细胞
  • 6篇解剖学
  • 5篇雪旺细胞
  • 5篇腋神经
  • 5篇远期
  • 5篇外科
  • 5篇根性撕脱伤
  • 4篇神经根
  • 4篇术式
  • 4篇随访研究

机构

  • 51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卫生部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9篇赵新
  • 31篇劳杰
  • 24篇顾玉东
  • 14篇张丽银
  • 13篇张高孟
  • 11篇高凯鸣
  • 6篇李继峰
  • 4篇王涛
  • 4篇虞聪
  • 4篇熊良俭
  • 3篇徐建光
  • 3篇周俊明
  • 3篇徐秀玥
  • 3篇徐晓君
  • 3篇张沈煜
  • 3篇刘靖波
  • 3篇李岩峰
  • 3篇何继银
  • 2篇陈琳
  • 2篇朱艺

传媒

  • 32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华医学会手...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八届全国骨...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近期疗效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屈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陆九州徐建光徐文东徐雷顾施辉沈云东赵新顾玉东
前髁上皮瓣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介绍小腿部一个新型皮瓣。方法 临床应用胫前动脉髁上皮支为蒂的前髁上皮瓣修复4例手部皮肤缺损。1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游离皮瓣。皮瓣切取的面积最大为16cm×10 cm,最小为12 cm×6 cm。结果 4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皮瓣色泽、质地、厚度均良好。结论 前髁上皮瓣是一个新型皮瓣。具有皮肤质地薄,取皮面积较大,解剖容易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手、足皮肤缺损的修复。
张高孟张洪权汪江宁张丽银童致虹赵新李晋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胫前动脉软组织损伤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
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术后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研究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5例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患者术前及术后 (8~ 14个月 )肺功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5例在术后均未出现供氧不足症状。 3例出现膈肌抬高 ;术后肺活量 (VC)、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数 (VC % )分别比术前减少 17.3 %和 3 2 .3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vc=3 .49、tvc% =4.17,P <0 .0 5 )。其它项目如残气量 (RV)、肺总量 (TLC)、残气量 /肺总量比值 (RV/TLC)、用力肺活量 (FVC)、1s用力呼气量 (FEV1)、1s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5 0 %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预计值百分数 (FEF 5 0 % )的变化 ,和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术后成人的肺容量有部分丧失 ,但其丧失程度在机体可耐受范围内 。
张丽银赵新张高孟王涛顾玉东
关键词:膈神经肺功能臂丛神经损伤
选择进胸取膈神经移位路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为选择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移位路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9侧尸体标本 ,观测进胸获取膈神经、经不同路径移位可到达的上臂部位。结果 进胸取膈神经经肋间引出胸腔作移位时 ,经第二肋间腋前线处引出的膈神经远端 ,距肱骨内外髁连线的距离最近 ,平均为上臂长度的 3 8.6% (左侧 )和 5 2 .4% (右侧 )。膈神经从颈部抽出经胸腔外移位时 ,沿臂丛神经行径置于锁骨后方的膈神经远端 ,距上臂内髁的距离最近 ,平均为上臂长度的 2 5 .9% (左侧 )和 3 9.0 % (右侧 )。结论 上述两种路径分别为进胸取膈神经经肋间和经胸腔外移位 。
赵新张高孟劳杰张丽银王涛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路径解剖学
医用防肌腱粘连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肌腱粘连是指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周围组织的增生和侵入。早在1918年,BunneH就提出肌腱愈合的过程就是粘连形成的过程。在手外科领域中,肌腱问题占很大比例,损伤肌腱修复术后极易导致粘连,一定的粘连有利于断端获得血管输送血液的营养,同时还使肌腱周围增生结缔组织膜的成纤维细胞接触肌腱而发挥修复作用。但粘连过多又使修复后的肌腱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手的各种运动功能。因此,防止粘连成了手部肌腱外科的一个中心问题。
刘宇洲劳杰赵新
关键词:粘连膜医用肌腱粘连肌腱愈合
正常神经部分束移位治疗臂丛不全撕脱伤的解剖学研究
为了给临床应用正常神经部分束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该研究在2.5倍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6-16倍)下采用逆行显微分离法对福尔马林固定成人上肢的神经进行了下列研究.解剖时用10%冰醋酸浸渍神经.以肱骨内外髁连线与肱骨大结节最...
赵新
关键词: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臂丛神经损伤
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者诊断为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非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至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间隔为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7个月。结果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肌力恢复至飓及以上)为39.1%,肌力恢复至M2的患者占30.4%,肌力恢复至M1及以下占30.5%。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患者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于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使用2根或2根以上的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肱三头肌肌支术后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可使肱三头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赵沛劳杰赵新高凯鸣
关键词:臂丛肋间神经随访研究神经移位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 3例患者 ,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 ,自尺骨背侧骨孔穿出 ,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 ,再从桡骨背侧骨孔穿出后拉紧 ,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 ,关节半脱位已矫正 ,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无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张高孟张丽银王树锋赵新
关键词:脱位关节腱转移术
应用黑素细胞培养基在成年SD大鼠雪旺细胞培养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寻找简单快速获得高纯度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取20只预变性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经分次酶消化后,分别使用DMEM/F12(A组)和黑素细胞培养基(B组)进行培养。冷喷射(cold jet)方式传代,S-100染色鉴定。结果采用黑素细胞培养基组的雪旺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使用黑素细胞培养基及冷喷射传代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足量高纯度的雪旺细胞。
章少华劳杰李岩峰顾玉东赵新李继峰
关键词:许旺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为在修复臂段正中神经中的重要束组及利用臂段部分神经束作束组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3 4侧成人上肢标本的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的分布作了显微外科观察。结果 在臂中、下段 ,正中神经的分支恒定地组成 3个神经束组 :旋前圆肌肌支和桡侧腕屈肌肌支束组在神经干的前方 ,骨间前神经和掌长肌肌支束组在神经干的后方 ,中间束组是由指浅屈肌肌支和手部分支组成的正中神经前臂主干的近段。结论 骨间前神经和掌长肌肌支、旋前圆肌肌支和桡侧腕屈肌肌支可在臂中、下段从正中神经干分离出来进行修复和移位。在臂部采用正中神经部分束移位时 ,要了解神经干内束组的分布特点。
赵新张高孟劳杰
关键词:正中神经臂丛局部解剖学神经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