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喆
- 作品数:41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上海市大文科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追源溯流话厥阴
- 2008年
- 《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病,历来是争论较多的地方,有关的一些问题历代医家虽有较多注释、发挥,但总也难以达成共识,至今大多存疑。本文从对厥阴病原文的认识、对厥阴病内容的补充、厥阴病篇与厥阴病的关系三方面展开,本着历史的、客观的态度,从临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些争议之处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提示对于《伤寒论》的学习不能拘于原文,而更应面对临床实际。
- 张再良杨文喆
- 关键词:伤寒论厥阴病源流
-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被引量:2
- 2015年
-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从疾病的角度整体认识伤寒,从证候的角度具体把握伤寒,从现代知识的角度深入探讨伤寒并和《伤寒杂病论》互看、互补、对照,以深入理解伤寒的疾病本体与临床证治和不同时代医著的传承关系。
- 杨文喆张再良苏中昊
- 关键词:《诸病源候论》《伤寒杂病论》伤寒
- 试从《脉经》推论“伤寒杂病”被引量:3
- 2017年
- 《伤寒杂病论》得以流传至后,与晋太医令王叔和整理张仲景遗著直接相关。《脉经》中1/3的内容收录了《伤寒杂病论》大部分文字,所以我们一般把《脉经》当作《伤寒杂病论》现存的一种版本。《脉经》中所收载伤寒和杂病的内容,符合对张仲景著作的"撰次"。其内容包括"可与不可""杂病""妇人病",此与林亿等校正的《金匮要略方论》序所言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的结构接近一致,即《脉经》可能展示了张仲景原书的结构与框架。
- 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脉经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相关性的研究
- 目的: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和临床各科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本研究是从杂病与伤寒在历史上的离与合来思考经典,理解临床。《伤寒杂病论》原本是一部书,至《伤寒论》另立,走外感热病,《金匮》走内伤杂病,各...
- 杨文喆
- 关键词:《金匮要略》《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中医证治
-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被引量:1
- 2007年
- 《金匮翼》一书羽翼《金匮要略》,对杂病详其证候,析其治法,颇多新论,有益临证。从归纳《金匮要略》论痰饮、虚劳、咳喘的证治规律,补充其过简,填补仲景未备三方面加以阐述、剖析,旨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尤怡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证论的特色与经验,进而体现中医学不断发展的脉络。
- 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金匮要略
- 思考《金匮要略》中杂病的历史沿革
- 从分析杂病与卒病、伤寒杂病合一、杂病与中医内科学等议题切入.提出以下观点,《伤寒杂病论》成书当时为临证实录,针对的是热病证治,杂病应是对伤寒的补充与发展.《金匮要略》经后人改编或补充的成分很多,使得它的原貌模糊不清,真正...
- 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探讨
- 2007年
- 中医学的方法论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而最能体现中医学经典论特质的,应该说还是中医经典,学好经典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客观地认识金匮要略中的疾病;如何正确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如何灵活地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从这3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学好金匮要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金匮教学的最佳效果。
- 张再良杨文喆
- 关键词:金匮要略教学伤寒论
- 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被引量:1
- 2018年
-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 张再良杨文喆
- 关键词:伤寒论
- 隋唐以前的用药法
- 2011年
- 隋唐以前用药法与后世有所不同,隋唐以前的苦酸药并非现代所说具有收敛的功效,而是具有发散、通透、清热解毒的功效;且将韭、葱、蒜甚至附子等辛温药作为发汗祛风药,用来治疗伤寒;麻黄成为辛温派的优势药物;艾叶、白薇、山茱萸和吴茱萸等药物用法亦与现代有所不同。
- 小高修司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附子麻黄白薇山茱萸
- 仲景活血化瘀法所治病证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对《金匮要略》各篇中瘀血证治进行探讨。仲景活血化瘀治法所涉病证广泛,因此应把握瘀血的一些固有症状特点,明确瘀血的诊断标准,从而为审因论治提供依据。
- 杨文喆
- 关键词:活血化瘀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