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修司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八味丸和六味丸方意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 2011年
- 金代以后以《脾胃论》为首确立了脏腑概念,从而对肾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导致了对以前医学书中所见"肾"的误解,这是造成现代对八味丸和六味丸方意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八味丸被《金匮要略》记载时,除消除宿食等有关健运脾胃的作用外,还有活血、祛风湿的效用,比单纯将其看作补肾阳药更加妥当。
- 小高修司冈田研吉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八味丸六味丸肾虚
- 隋唐以前的用药法
- 2011年
- 隋唐以前用药法与后世有所不同,隋唐以前的苦酸药并非现代所说具有收敛的功效,而是具有发散、通透、清热解毒的功效;且将韭、葱、蒜甚至附子等辛温药作为发汗祛风药,用来治疗伤寒;麻黄成为辛温派的优势药物;艾叶、白薇、山茱萸和吴茱萸等药物用法亦与现代有所不同。
- 小高修司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附子麻黄白薇山茱萸
- 五苓散考被引量:4
- 2011年
- 五苓散是五味猪苓散的略称,其方义随《伤寒论》的变迁而不同。《金匮要略》呕吐篇中的三味猪苓散和《伤寒论》五味猪苓散(即五苓散)是起源不同的方剂;《宋版伤寒论》中五苓散和猪苓散虽是利尿剂,但见证脉浮,脉浮意味着"先用发汗法,次用吐法",是编集者避忌过激发汗法和吐法的结果,使五苓散(猪苓散)原来作为吐剂使用的事实变得模糊。实际上五苓散(猪苓散)是具有汗、吐、下作用的方剂。
- 小高修司冈田研吉郭秀梅牧角和宏杨文喆张再良
- 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