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璇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刀额新对虾过敏原的加工稳定性及特征肽的表征
- 食物过敏原标签是保护消费者免受过敏疾病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而高通量、准确的检测方法是进行合理标注的关键。但由于对过敏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认识不足,现有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存在假阴性率高,结果差异性大,难以应对不同加工食品...
- 刘一璇
-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稳定性蛋白质组学
- 文献传递
- 冻融循环过程中虾过敏原的免疫原性变化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将过敏原提取物在-3,-20和-80℃的贮存条件下反复冻融1~5次,通过测定每次冻融后的蛋白浓度,过敏原免疫原性等探讨过敏原在不同温度循环下的变化,分析冻融循环对过敏原提取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虾过敏原提取物在-80、-20、-3℃冻融循环5次时,蛋白浓度分别下降33.1%、30.0%和24.2%;在-80和-20℃冻融循环4次时,主要过敏原条带发生降解,-3℃冻融循环5次,主要过敏原条带不会发生变化。在-80和-20℃冻融循环5次以及在-3℃冻融3次时,过敏活性降低;在-80和-20℃冻融5次,主要过敏原的免疫印迹条带消失,在-3℃冻融的免疫印迹条带没有变化。因此,应尽量减少过敏原蛋白冻融次数,保证贮存在-80和-20℃的过敏原冻融循环4次以内以及-3℃冻融循环2次以内,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吴丽莎李振兴刘一璇陈瑜林洪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冻融免疫原性
- 不同热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过敏原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选取煮(100℃)、蒸(100℃)、高压(121℃,0.1 MPa)这3种常见热加工方法,分别处理刀额新对虾不同的时间,通过检测总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热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质地剖面分析,研究虾肉经过处理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3种热处理后,分子量为36 ku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压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30 min时免疫活性降低了97%;在25~35 ku区域出现一条新的IgE结合蛋白。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压热处理后,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口感变差。结果表明:热高压处理在降低虾过敏活性的同时,对其口感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通过优化高温高压处理工艺,在保持虾口感及营养的基础上,降低其过敏活性。
- 郑礼娜林洪刘一璇李钰金李振兴
-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免疫活性
- 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主要过敏原免疫原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选取冻干、烘干、虾丸化以及油炸4种加工方式处理刀额新对虾,通过检测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以及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分析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及抗酶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分子量为35 ku左右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虾丸化处理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达87%,冻干处理的影响最小,仅达6.8%;而主要过敏原蛋白抗酶解能力变化不明显。结论: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虾过敏原活性的降低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对于抗酶解能力影响不大。
- 刘一璇林洪吴丽莎陈瑜王国英李振兴
-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
- 三种热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过敏原活性影响的研究
- 目的:研究常见热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煮(100℃)、蒸(100℃)、高压(121℃,0.1 MPa)这三种方法,分别处理刀额新对虾不同时间.通过检测总蛋白和主要过敏原含量以及活性的变化,分析对虾类过...
- 郑礼娜李振兴刘一璇陈瑜林洪
-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免疫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