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蕾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肝硬化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置换
  • 2篇血小板
  • 2篇疗效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感染者
  • 2篇病毒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计数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彭蕾
  • 8篇邹桂舟
  • 6篇汤磊
  • 5篇叶珺
  • 4篇郜玉峰
  • 3篇张振华
  • 1篇邓万玉

传媒

  • 4篇中国肝脏病杂...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因素。方法2010~2016年我科住院的CHB患者135例,均接受肝活检,并随访5(7,11)年。随访结束时,临床诊断肝硬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入组时肝组织学检查显示,非肝纤维化组81例,显著纤维化组54例;随访结束时,临床诊断非肝硬化组111例,肝硬化组24例(来自无纤维化组7例,来自显著肝纤维化组17例);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年龄、是否抗病毒治疗、血清HBV DNA、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NR(P=0.010,OR=369.352)、APTT(P=0.001,OR=1.169)、RDW(P=0.035,OR=1.402)、PLT(P=0.018,OR=0.989)、年龄(P=0.024,OR=1.052)、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比值,P=0.044,OR=0.983)和抗病毒与否(P=0.000,OR=7.600)为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17.407+0.528×INR+0.161×APTT+0.079×年龄+2.401×抗病毒与否(否=0,是=1)。该综合模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AUC为0.872,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75.7%。结论研究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早期阻断病情发展,而年龄和抗病毒治疗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汤磊彭蕾叶珺张振华邹桂舟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
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组织活检的102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T-Ⅲ活性及D-二聚体水平,根据AT-Ⅲ活性将患者分为减低组(<75%,27例)和正常组(75%~125%,75例),比较两组间ALT和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根据肝组织病理进行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比较不同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患者AT-Ⅲ活性的差异。AT-Ⅲ活性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 AT-Ⅲ活性减低组和正常组患者ALT水平(中位数:60 U/L vs 39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P=0.01);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0.21 mg/L vs 0.25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2,P=0.16)。肝脏炎症活动度G1、G2、G3分别有62例、34例、6例,AT-Ⅲ活性分别为83.00%(78.00%,90.05%)、(79.19±17.88)%、(77.02±1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38,P=0.512)。肝纤维化程度S1期、S2期、S3期、S4期分别有52例、23例、16例、11例;AT-Ⅲ活性分别为(84.45±9.87)%、85.40%(74.00%,96.00%)、(77.56±14.03)%、(66.61±2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886,P=0.003),其中S1期和S2期患者AT-Ⅲ活性均显著高于S4期患者(t=2.255,P=0.046;z=-2.670,P=0.008)。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AT-Ⅲ活性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无显著相关性(r=-0.44,P=0.253),而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296,P=0.002)。结论 AT-Ⅲ活性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肝脏病理的无创诊断指标。
汤磊彭蕾邹桂舟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纤维化程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救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95例(治疗组),以及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组)。治疗组95例病人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14例。收集病人入院当天(基线)、治疗后第3天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RDW、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RDW3(治疗后第3天RDW-入院当天RDW),以此类推计算△NLR3、△PLR3、△LMR3,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组基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RDW、血小板计数,NLR、PLR、LM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基线RDW、治疗后第3天RDW、△RDW3分别为42.80(40.75,45.40)、(43.57±3.54)和(0.45±1.90),较死亡组的45.90(44.65,47.60)、(47.60±1.23)和(2.50±2.6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3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根据约登指数原则提示△RDW3预测死亡风险的临界值为2.15,即△RDW3>2.15时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人病死率较高。结论动态监测RDW,△RDW3可预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情和预后;△RDW3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彭蕾汤磊张振华邹桂舟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预后
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12例肝硬化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患者中38例消化道出血者与74例无出血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7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PLT显著下降(P=0.0062),而PT、APTT显著延长(P=0093、P=0.0088);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的PLT、PT、APTT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98、P=0.048、P=0.016)。结论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汤磊彭蕾郜玉峰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乙型肝炎肝硬化
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等生化学指标的变化,评价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67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白细胞、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白细胞、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51,P<0.05),且ALT、AST、PT以及总胆红素的差异尤为显著(t分别为3.58、2.97、4.23及5.25;P均<0.01)。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有效率(包括治愈和好转)分别为86%、57%、11%;早期、中期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相比,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3,P<0.01)。结论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早、中期的患者疗效更佳。
彭蕾叶珺郜玉峰邹桂舟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
HBV感染者IL-12和IL-18表达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肝组织中IL-12和IL-18的表达与炎症及纤维化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75例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组织以及临床资料,采用半定量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IL-12和IL-18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肝脏病理间的相关性。结果 IL-12和IL-18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部位以细胞质为主,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χ~2=38.390,P<0.001;χ~2=21.051,P=0.002),且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9、0.165、0.241和0.132,P值分别为0.032、0.026、0.042和0.019)。结论 IL-12和IL-18在HBV感染后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和疾病的转归。
汤磊彭蕾叶珺邹桂舟郜玉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浅探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方法2015年2月~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分别接受3次以上PE治疗。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在治疗12 w末,本组47例患者生存22例(46.8%),死亡25例;25例死亡患者年龄为(47.5±13.4)岁、基线MELD评分为(33.5±6.1)分、PTA为(23.8±10.1)%、APTT为(93.8±40.6)s,与22例生存患者比,差异显著[分别为(37.0±6.2)岁、(27.9±4.0)分、(33.9±9.3)%和(64.7±27.2)s,P<0.05],死亡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4.0%,显著高于生存组的2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基线PTA是影响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E术后TBIL下降与术前TBIL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5),首次PE术后PTA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年龄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这些重要的指标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地给予处理对改善预后很有帮助。
罗凌邓万玉彭蕾张振华邹桂舟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于本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50例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移植组;另外40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24周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移植组84%(42/50)患者自觉纳差、困乏以及腹胀等临床症状及黄染、水肿等体征显著改善,对照组中仅35%(14/40)患者上述症状及体征稍见好转;移植组治疗后24周患者的ALT、AST、ALB、TBil、PT及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5.187、9.288、11.236、10.739、7.865、11.148,P均<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周的ALB、PT及PT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17、1.652、1.737,P值分别为0.527、0.566、0.6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的ALB、TBil、PT及PT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12、9.198、12.211、4.672,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04)。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彭蕾汤磊叶珺郜玉峰邹桂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失代偿期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