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珺

作品数:75 被引量:531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0篇慢性
  • 38篇肝炎
  • 34篇乙型
  • 31篇乙型肝炎
  • 23篇病毒
  • 22篇慢性乙型
  • 2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5篇感染者
  • 14篇肝炎病毒
  • 12篇乙型肝炎病毒
  • 12篇纤维化
  • 10篇慢性HBV感...
  • 10篇肝硬化
  • 10篇肝脏
  • 9篇乙型肝炎患者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肝纤维化
  • 9篇肝炎患者
  • 8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减少

机构

  • 5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8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 1篇淮南市第二人...
  • 1篇合肥市第三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75篇叶珺
  • 44篇邹桂舟
  • 42篇郜玉峰
  • 24篇李旭
  • 17篇李芳
  • 15篇夏国美
  • 12篇魏艳艳
  • 9篇金蕾
  • 9篇张振华
  • 8篇李家斌
  • 6篇汤磊
  • 5篇尹华发
  • 5篇彭蕾
  • 5篇马双双
  • 5篇代倩
  • 4篇潘高峰
  • 3篇许夕海
  • 3篇余鑫之
  • 3篇杨凯
  • 3篇靳玉惠

传媒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实用肝脏病杂...
  • 9篇安徽医药
  • 5篇安徽医学
  • 5篇中国肝脏病杂...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治疗谷丙转氨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及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ALT<2倍ULN但肝脏炎症/纤维化≥G2/S2的CHB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符合ALT≥2倍ULN的CHB患者7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2、24、36、48周时的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并对观察组的部分患者再次复查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83.33%vs 97.44%),HBV DNA阴转率(96.15%vs 92.31%),E抗原阴转率(30.76%vs 41.03%),E抗原血清转换率(19.23%vs 35.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阴性患者的ALT复常率(90.91%vs100%),HBV DNA阴转率(100%vs 97.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组8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病理结果,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前好转,其中1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结论 ALT<2ULN但肝穿病理≥G2/S2的CHB患者初始给予ETV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李玉宇郜玉峰马双双代倩叶珺李旭邹桂舟
关键词:恩替卡韦丙氨酸转氨酶
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12例肝硬化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患者中38例消化道出血者与74例无出血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7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PLT显著下降(P=0.0062),而PT、APTT显著延长(P=0093、P=0.0088);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的PLT、PT、APTT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98、P=0.048、P=0.016)。结论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汤磊彭蕾郜玉峰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乙型肝炎肝硬化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8年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持续阳性者。多方面证据表明隐匿性HBV感染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肝脏疾病病因学诊断、献血安全和器官移植接受者的HBV感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它能否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也有争议。由于发生机制仍然不明,可能与基因变异、HBV低水平复制、基因整合、HBsAg的表达和分泌被抑制等有关。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致病机制等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振华叶珺杨东亮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通过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预测重症患者预后。方法对7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病程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Spearman分析发现危重症及死亡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多在5~7月份发病,17.39%患者有明确蜱叮咬史。1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0%。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纳差、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及咳嗽咳痰等。体征主要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阳性。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伴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害、出血倾向及肺部重症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诊疗过程中,宜采取有效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重症患者需加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和病情监护。
魏艳艳邹桂舟叶珺郜玉峰夏国美李芳金蕾魏峰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血小板减少疾病特征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血清HBsAg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肝穿刺检查的195例CHB感染者,将其分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及阴性组。以肝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清HBsAg水平、瞬时弹性成像两个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探索其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价值。结果 HBeAg阳性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BsAg水平逐渐降低,HBsAg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性(r_s=-0.377,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血小板(PLT)、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肝脏硬度测量值(LSM)等因素中,HBsAg为HBeAg阳性患者严重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HBsAg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敏感度(SN)为89.50%,特异度(SP)为57.20%。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为0.787,SN为83.6%,SP为68.3%,阳性预测值(PPV)为38.10%,阴性预测值(NPV)为94.91%。将瞬时弹性成像与血清HBsAg联合诊断严重肝纤维化较单独诊断相比,串联方法显示两者联合后SP提升为86.43%,PPV提升为56.27%;并联方法显示两者联合后SN提高至98.34%,NPV提高至99.03%。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_s=0.223,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sAg不是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sAg与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诊断可提高严重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李晶晶代倩马双双郜玉峰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APRI和FIB-4指数模型无创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FIB-4指数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于穿刺当日检测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 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根据临床指标分别得出APRI和FIB-4指数结果。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LSM、APRI及FIB-4指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其对显著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的预测价值,并将APRI、FIB-4指数分别与LSM值联合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并利用联合法计算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LSM值(rs=0.622,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明显高于APRI及FIB-4指数。在265例患者中,FibroT ouch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AUC分别为0.810、0.881、0.961,明显高于APRI和FIB-4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据ROC曲线得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FibroT ouch、APRI和FIB-4各自截断值,得出在肝纤维化各分期的诊断中,FibroT ouch特异度及敏感度均高于APRI、FIB-4。同时将FibroT ouch分别与APRI、FIB-4联合诊断,并联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其与APRI并联时其敏感度可达到91.11%以上,与FIB-4并联时敏感度亦可明显上升。而串联诊断则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其中FibroT ouch与APRI串联时其特异度可达94.42%以上。结论 FibroT ouch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APRI及FIB-4。APRI、FIB-4与FibroT ouch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FibroT ouch、APRI、FIB-4单项指标。
代倩李晶晶马双双郜玉峰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APRI肝纤维化无创诊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脏炎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患者外周血中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NLR比值与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肝脏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LR比值在鉴别肝脏炎症活动度≥2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1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中,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为G0、G1、G2及G3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27%、45.28%、44.44%及5.12%。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NLR比值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并分别与ALT和AST呈正相关性(r=0.307、0.34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比值鉴别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2的慢性HBV感染患者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显著高于ALT和AST曲线下面积0.65和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部分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肝脏存在较严重的炎症病变,NLR具有评估该部分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管子姝郜玉峰代倩马双双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脏炎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外源性microRNA介导的RNA干扰抑制HBV复制和表达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HBV的外源性micro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HBVP基因和X基因为靶基因,根据pcDNA6.2-G/W-miR载体要求,设计靶向HBV的microRNA序列,进行直接合成获得目的片段并克隆到载体中,测序正确的载体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乙肝五项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HBVmRNA和HBVDNA的抑制作用。结果质粒的转染效率为50%~60%,在这种状态下,外源性microRNA表达载体在HBVmRNA和HBsAg、HBeAg和HBVDNA水平上均能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表达(P<0.05)。结论外源性micro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抑制HBV靶基因的表达,为其在慢性HBV感染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郜玉峰余莉叶珺邹桂舟李家斌沈继龙李旭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7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福氏志贺氏菌感染治疗组治愈率为90.3%,对照组为6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发热)起效和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
高庆华桂明东叶珺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清热燥湿剂急性病
靶向La的外源性microRNA抑制HBV复制和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La的micro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La基因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HBV感染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La为靶基因,设计并构建3个针对La不同位点的microRNA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La 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乙肝五项定量和HBV DNA检测其对HBV的抑制作用。结果 3个外源性miRNA(amiRNA)均能明显降低L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amiRNA-La-1130抑制效应最强,转染后72h La mRNA和蛋白的水平平均下降了58.6%和50.6%(P<0.01);但仅有amiRNA-La-1130质粒能显著抑制相应细胞株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抑制率为23.3%和25.8%(P<0.01),HBV DNA的平均抑制率为22.3%(P<0.01)。结论靶向La的amiRNA能显著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La基因可作为慢性HBV感染联合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之一。
郜玉峰叶珺邹桂舟余莉沈继龙李家斌李旭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RNA干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