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 作品数:85 被引量:48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以总RNA转染的方式将Bcr-Abl抗原基因导入树突状细胞并表达特异性蛋白P210的实验研究
- 目的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唯一能激活未致敏T 细胞(na?ve T cells),诱导初始免疫反应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本课题利用K562细胞株,来探讨RNA抗原负载...
- 高跞范华骅聂晓绚龚裕春刘嬿杨懿铭高峰
- 关键词:抗原基因BCR-ABL特异性蛋白
- 文献传递
- 核酸扩增技术(NAT)在上海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王迅郑岚张晰凌冰许莉萍黄宇闻陆萍莫琴高峰方强宗
- 关键词:筛检化验室NAT核酸扩增血液
- CⅡTA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
- 2003年
- 目的探讨用纳米载体介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CⅡTA)的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CⅡTA反义RNA(pDarⅡ质粒)稳定转染人类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pDarⅡ-D),流式细胞仪检测pDarⅡ-D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及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水平。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pDarⅡ-D组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与正义链组比较,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pDarⅡ-D组HLA-DR及-DP抗原诱导性表达分别降低了95.63%、87.89%;同时CⅡTA及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1);pDarⅡ-D组刺激T细胞分泌IL-2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CⅡTA反义片段抑制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了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相应表达。
- 郭荣邹萍陆华中范华骅曹谊林崔磊刘伟商庆新郑滨高跞高峰
- 关键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皮肤成纤维细胞反义RNA抗原表达
- CⅡTA反义基因体外转染对HLA-Ⅱ类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针对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由HLA-Ⅱ类抗原介导,而CⅡTA基因对HLA-Ⅱ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性的调控作用,拟通过CⅡTA的反义cDNA抑制细胞表面HLAⅡ分子的表达。方法:以RT-PCR从HLAⅡ抗原组成型表达的Raji细胞株克隆CⅡTA反义片段(arⅡ),插入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中(pAarⅡ)。将该质粒通过脂质体稳定转染Heda细胞(pAar Ⅱ H),检测其表面HLAⅡ分子表达,并以RT-PCR检测其CⅡTA、HLA-Ⅱ(DR、DP及DQ)及Ii分子的mRNA水平。结果:pAarⅡH在重组人IFN-γ诱导下,DR、DP及DQ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79±12%、90±15%及40±8%;同时HLA-Ⅱ及Ii分子的mRNA被明显抑制。结论:提示CⅡTA反义基因片段抑制了自身组成型及诱导型表达量,并相应阻止了CⅡTA所调控的基因(HLA-Ⅱ及Ii)的表达,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免疫耐受形成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范华骅郭荣崔磊刘伟路丽明曹谊林高峰陆华中
- 关键词:反义基因基因转染
- 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cr/abl m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构建一个含M1RNA、具有特异性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细胞融合基因bcr/ablm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以用于CML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 以pTK117为模板 ,通过PCR方法合成一个带有导引序列 (GS)的M1RNA ,再将PCR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NAV 1上 ,得到重组质粒pAVGS4,转化大肠埃希菌JM 10 9,以碱裂解法小量抽提 ,酶切电泳鉴定 ,并测序鉴定。结果 以EcoRⅠ和SalⅠ酶切、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 5 0 0和 65 0 0bp附近各有一条明亮的条带。应用PCR方法测序的结果与模板序列一致。 结论 构建的 pNAV 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 ,与目标序列一致 ,含有核酶、具有抗bcr/ablm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 陈波斌林果为郭荣陆华中范华骅肖娟高跞高峰
- 关键词:BCR/ABLMRN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核酶真核表达载体
- 温度控制与血液质量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血液采集后到进入冰箱冷藏保存这段时间的温度及时间长短对血液保存时效和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存放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血液 ,测定FHb、GlupH、K+ ,再转放入 4℃冰箱中 ,于保存 3、6、9、12、15、18、2 1d测定FHb、GlupH、K+ 的含量变化。结果 16℃以下温度时放置时间对血液保存的质量影响不大 ,但随着温度升高 ,放置时间延长 ,其对血液保存时效及血液质量有明显影响。结论 为提高血液质量 ,保证安全输血 ,应积极提倡冷链。
- 严秀娟吴才良蒋清波乔伟芬吴建华高峰
- 关键词:血液保存温度红细胞
- 必须重视血液细菌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被引量:46
- 2004年
- 高峰
- 关键词:血液细菌污染输血反应
- 利用白细胞层制备树突细胞被引量:2
- 2002年
- 郑滨陆华中范华骅王黎高跞顾莉华周文清沈志祥李军民王振义高峰
- 关键词:树突细胞肿瘤治疗学体外制备
- K562细胞RNA负载人树突状细胞后体外诱导特异性CTL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体外经K562细胞株总RNA转染后,能否诱导出p210蛋白表达,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方法自健康人浓缩白细胞制品(白膜)分离有粘附特性的单核细胞(PBMC),经GMCSF、IL4培养5d后,获得未成熟的DC(imatureDC,imDC);体外以脂质体DOTAP或直接电穿孔转染K562细胞总RNA。抽提转染前后以及转染24h后的DC内RNA进行RTPCR检测,Westernblot分析p210蛋白表达,以及诱导CTL杀伤K562细胞功能检测等。PBMC以每组5×106/ml,分别在不同组分的培养液中培养DC,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CD1a表达、细胞纯度来估计制备效果。结果RTPCR检测表明DC经K562总RNA转染后,细胞内出现BcrAbl的cDNA条带,24h后消失。Westernblot试验表明转染24h后,开始表达p210特征性蛋白;并且明显促进T细胞对K562的杀伤活性。1%自体血浆体积分数RPMI1640培养的DC的CD1a表达量最高,并且细胞获得数量也仅屈居第二,为总体评价较高的一组。结论应用肿瘤总RNA负载DC来制备DC疫苗具有可行性,预示改良的DC疫苗抗肿瘤的广泛应用前景。
- 高跞范华骅陆华中聂晓绚龚裕春刘嬿高峰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K562细胞
- 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对扩增脐血NKT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DC对扩增脐血NKT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外周血和脐血为来源诱生DC,在-αGalcer和IL-2的联合刺激下,对脐血中的NKT进行扩增。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不同来源DC的表型区别,并对它们扩增的NKT细胞(TCR Vα24+TCR Vβ11+)进行鉴定。结果在14 d的培养时间里,由PB-DC参与的TCR Vαβ+NKT细胞的扩增量占淋巴细胞的(20.8±5.25)%,是原来的(8.22±2.75)×102倍;而由CB-DC参与的TCR Vαβ+NKT为(11.26±5.63)%,是原来的(4.66±2.12)×102倍;未加DC组,单用-αGalcer和IL-2,NKT的最终扩增量也达到了(10.84±4.00)%。3组较原来都呈现显著性扩增(P<0.01),其中以PB-DC参与的NKT扩增组效率最高(P<0.001)。经流式检测,PB来源的DC,其表面CD1d表达明显高于CB来源的DC(P<0.001),而共刺激分子则较脐血DC低。结论-αGalcer对NKT细胞有特异地扩增功能;NKT的扩增效率与DC细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以外周血为来源的DC,其协同刺激脐带血NKT的扩增功能较脐血DC强。
- 刘嬿范华骅阮鸣高跞杨懿铭聂晓绚高峰
- 关键词:脐带血DC细胞NKT细胞Α-GAL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