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骅
- 作品数:167 被引量:38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静脉注射携带缺氧诱导因子的内皮祖细胞对裸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对裸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将腺病毒介导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入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观察转染后的内皮祖细胞在裸鼠缺血下肢局部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后的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内有效并持续表达;移植异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至Balb/c鼠缺血下肢后可见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定向作用于缺血部位;移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体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P<0.05);mRNA检测提示过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可上调其下游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因子(P<0.05),增加内皮祖细胞招募,同时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上调(P<0.05)。结论在体内,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可促进缺血下肢的局部血管新生,这种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的招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有关。
- 姜萌王彬尧王长谦何奔范华骅邵琴黄定九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缺氧诱导因子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 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对扩增脐血NKT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DC对扩增脐血NKT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外周血和脐血为来源诱生DC,在-αGalcer和IL-2的联合刺激下,对脐血中的NKT进行扩增。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不同来源DC的表型区别,并对它们扩增的NKT细胞(TCR Vα24+TCR Vβ11+)进行鉴定。结果在14 d的培养时间里,由PB-DC参与的TCR Vαβ+NKT细胞的扩增量占淋巴细胞的(20.8±5.25)%,是原来的(8.22±2.75)×102倍;而由CB-DC参与的TCR Vαβ+NKT为(11.26±5.63)%,是原来的(4.66±2.12)×102倍;未加DC组,单用-αGalcer和IL-2,NKT的最终扩增量也达到了(10.84±4.00)%。3组较原来都呈现显著性扩增(P<0.01),其中以PB-DC参与的NKT扩增组效率最高(P<0.001)。经流式检测,PB来源的DC,其表面CD1d表达明显高于CB来源的DC(P<0.001),而共刺激分子则较脐血DC低。结论-αGalcer对NKT细胞有特异地扩增功能;NKT的扩增效率与DC细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以外周血为来源的DC,其协同刺激脐带血NKT的扩增功能较脐血DC强。
- 刘嬿范华骅阮鸣高跞杨懿铭聂晓绚高峰
- 关键词:脐带血DC细胞NKT细胞Α-GALCER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 王元沈男陈晓翔李春明郭丽萍范华骅杨洁
- 该课题报道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一种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抗磷脂抗体所针对的抗原成分主要为磷脂和与磷脂结合的血浆蛋白,由于已发现的血浆结合蛋白种类众多...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免疫
- 细胞因子扩增脐带血CD_(34)^+细胞中LTC-IC的变化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移植最佳时机。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带血 CD+ 3 4细胞 ,在细胞因子 FL T3配体、血小板生成素作用下 ,进行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体系中 CD+ 3 4 细胞数量的变化 ,甲基纤维素法检测 CFU - GM、长期培养起始细胞 ( L TC- IC)。结果 :经过 2周的培养 ,有核细胞扩增 ( 2 1± 5 )倍 ,CD+ 3 4 细胞扩增 ( 9± 3 )倍 ,CFU- GM扩增 ( 164± 5 1)倍 ,L TC- IC扩增 ( 6.5± 3 .1)倍 ,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 ,有核细胞、CD+ 3 4 细胞和 CFU- GM得到进一步扩增 ,但培养体系中已缺少 L TC- IC。结论 :FL T3配体联合血小板生成素能扩增具有造血干细胞特征的 L TC- IC细胞 ,培养时间以
- 仇志根范华骅
- 关键词:细胞因子体外扩增脐带血LTC-ICCD34^+细胞
- 冰冻红细胞中甘油残留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2年
- 林俊杰徐蓓邱颖婕马庆冯明亮范华骅
- 关键词:冰冻红细胞
- 骨髓单个核细胞-80℃保存被引量:4
- 1996年
- 骨髓单个核细胞-80℃保存范华骅马庆柏乃庆秦兰娣骨髓细胞的体外长期保存一般采用10%二甲基亚砜(DMSO)低温保护剂,程序降温后贮存在液氮中,这种方法需要程序降温仪、液氮罐等价格昂贵的低温保存设备,且比较复杂、费时。自80年代后,国外开始尝试用新型的...
- 范华骅马庆柏乃庆秦兰娣
- 关键词:骨髓移植单个核细胞
- 红细胞深低温长期保存效果的探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对红细胞在深低温(-70±5)℃下保存7年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ACD-B抗凝全血制备浓缩红细胞,加入冷冻保护剂(-70±5)℃保存;快速解冻后,用Haemontics215型全自动血液处理机洗涤去甘油;检测洗涤后的红细胞制剂的红细胞回收率、残余白细胞、血小板、游离血红蛋白、体外溶血情况以及甘油残留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结论用甘油深低温长期保存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马庆陆瑶徐雪瑾范华骅林俊杰张晰
- 关键词:冰冻红细胞深低温保存甘油
- 抗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索抗白血病异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方法 从健康者外周血中诱生DC ,用不同方法负载K5 6 2抗原(化学融合法 ,冻融抗原冲击法 ,肿瘤与DC共培养法 ) ,比较这些DC疫苗在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从健康者外周血中可诱生出具有正常免疫表型和抗原递呈功能的DC。不同抗原负载方法致敏的DC均能激活T细胞特异性杀伤K5 6 2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 ,其活化的CTL对K5 6 2的杀伤毒性最强。结论 异体DC可有效递呈肿瘤抗原 ,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 ,冻融抗原负载的DC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最强 ,为今后临床DC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 王黎郑滨范华骅陆华中高跞沈志祥高峰
- 关键词:白血病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T细胞抗原负载
- 血浆外泌体样小体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鉴定血浆中外泌体(exosomes)样小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多次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从健康供者血浆中分离纯化外泌体样小囊泡.采用透射电镜从形态学方面鉴定此囊泡为外泌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磁珠分选从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4^+T细胞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或Treg细胞共孵育,通过增殖和凋亡实验分析其免疫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样小体与Treg细胞共孵育后,Treg细胞中Wnt经典信号转导通路中磷酸化β-catenin的变化.结果 人血浆中的外泌体样小体与外泌体在形状和大小方面均相似,表达外泌体的标志性蛋白CD63和CD81,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等.血浆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孵育后能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血浆外泌体样小体与Treg细胞孵育后,Treg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培养14 d后与血浆外泌体样小体共孵育的Treg细胞存活率为57.07%,而对照Treg细胞存活率为30.91%.RT-PCR检测出Treg细胞有Frizzled受体FRZ2、3、4及LRP6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48.50、34.84、23.85、49.73),而血浆中外泌体样小体携带Wnt分子.与血浆外泌体孵育后,Treg细胞磷酸化β-catenin平均荧光强度降低(由20.06±2.99降低到12.41±2.08),抗凋亡基因bcl-2明显上调(相对灰度值由0.45上调到84.97).结论 血浆中存在外泌体样小体,表达免疫调节分子,并且体外能够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通过Wnt信号转导途径延长Treg细胞生存时间.
- 马越娥任亚娜杨洁李丹郭陈智郭娟倪兵范华骅
- 关键词:CD4^+T细胞TREG细胞WNT信号转导途径
- 低氧诱导因子修饰内皮祖细胞促血管新生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转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后,EPCs在体外的扩增及迁移功能改变及对体内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在人外周血EPCs中导入人HIF-1α基因。结果转染后的EPCs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并被特异性siRNA-HIF-1α中度抑制;功能学检测示HIF-1α过表达增加了EPC在体外的分化、扩增、迁移;内皮细胞(EC)标记物CD31、VEGFR2、eNOS及VEGF、NO分泌增加;移植HIF-1α-EPCs至缺血下肢后可见外源性EPCs存在于缺血部位;HIF-1α-EPCs较对照组进一步促进体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结论在体外,HIF-1α转染后的EPCs扩增及迁移功能改善;在体内,可促进缺血下肢的局部血管新生。
- 姜萌王彬尧王长谦何奔范华骅邵琴黄定九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低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