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然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干眼
  • 1篇雄二烯类
  • 1篇眼表
  • 1篇眼病
  • 1篇眼用
  • 1篇眼用凝胶
  • 1篇移植排斥
  • 1篇异种
  • 1篇异种移植
  • 1篇脂质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瘤
  • 1篇酸钠
  • 1篇髓上皮瘤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糖皮质激素类
  • 1篇体征
  • 1篇凝胶
  • 1篇排斥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晓然
  • 4篇王智崇
  • 2篇万鹏霞
  • 2篇桑璇
  • 2篇李朝阳
  • 2篇刘颖
  • 2篇杨柳
  • 1篇段虎成
  • 1篇刘钊
  • 1篇梁轩伟
  • 1篇陆晓和
  • 1篇黄明海
  • 1篇宋亦悦
  • 1篇杨华胜
  • 1篇张平
  • 1篇李妍
  • 1篇武征
  • 1篇葛坚
  • 1篇刘杏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兔模型的建立及对比研究
2012年
背景理想的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机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比较各种建立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模型方法的临床特点,探索合适的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作为角膜移植受体,并按照造模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缝线组、碱烧伤组和异种移植组,每组15只。分别用在角膜4个象限各间断缝1根5_0丝线法和1mol/LNaOH碱烧伤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再建立兔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另一组以猫角膜为供体,建立猫一兔异种角膜移植模型。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植片的组织学情况,对3个组角膜植片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炎症和新生血管,对植片水肿程度及炎症指数(IF)进行评分,根据角膜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合计值计算排斥指数(RI)。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植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缝线组、碱烧伤组和异种移植组分别有14、15、15只兔完成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2周,3个组IF中位数分别为0.556、0.778、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736,P=0.000),异种移植组IF值低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41、3.993,P=0.000),缝线组IF值低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术后2周,3个组RI中位数分别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432,P=0.000),异种移植组RI高于缝线组而低于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73,P=0.018;Z=3.936,P=0.000),缝线组RI低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0)。3个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17.9±2.0)、(13.4±2.4)、(15.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74,P=0.001)。异种移植组的新生血管面积均低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P〈0.
李乃洋王晓然万鹏霞黄明海武征梁轩伟刘颖葛坚王智崇
关键词:高危排斥反应异种移植
氯替泼诺治疗干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在治疗中度干眼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门诊按照国际干眼症研究组(DEWS)标准分级为2及3级干眼病患者34例(68只眼),按级分层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只眼(氯替泼诺组)、对照组30只眼(环孢素A组),分别予以0.5%氯替泼诺滴眼液或1%环孢素A滴眼液(2次/d)以及0.2%卡波姆眼用凝胶(4~6次/d)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眼表炎症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Ⅰt)及眼压,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行结膜印迹细胞检测.各项指标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治疗2周后,氯替泼诺组与环孢素A组患者症状评分均值明显降低(14.7±3.4、21.9 ±5.2),较治疗前(37.2±5.6、3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3.63; P<0.01).治疗4周后两组眼表炎症体征均减轻,FL评分均值为4.5±1.6和4.8±1.7、较治疗前(6.9±3.2、7.6±2.4)明显降低.治疗8周后氯替泼诺组与环孢霉素组的杯状细胞平均密度分别由(181.2±16.1)和(179.4±17.5)个/mm2增至(348.6±22.5)和(360.4±27.8)个/mm2,平均BUT均较治疗前延长(t=16.9,16.3;P <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Ⅰt及NCT均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6,P>0.05).结论 局部使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干眼病安全有效.
万鹏霞王晓然宋亦悦李朝阳段虎成张伟刘钊王智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雄二烯类干眼病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估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57例(57只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d);B组,予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C组,予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观察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丽丝胺绿染色、角膜素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测试(schirmertest)和结膜印迹细胞检测,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A、C组较治疗前OS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C组较其它两组OSDI评分平均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A、C组丽丝胺绿染色和F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丽丝胺绿染色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A、C组与治疗前相比,S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C组与B组之间比较,s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的9例轻度干眼患者经治疗4周后,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安全且有效。
桑璇王晓然汪晨洁李朝阳杨柳刘颖黄哲茜刘嘉慧王智崇
关键词:玻璃酸钠干眼
干眼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检测及其与眼表体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检测干眼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并分析LLT与眼表体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0例(130眼)干眼患者为本研究研究对象,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64例,非MGD患者66例,进行LLT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Marx线(Marx line,ML)评分及SchirmerⅠ试验。分析不同年龄段LLT分布情况,及其与其他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段之间L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各年龄段男性与女性之间L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LT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4,P<0.001),LLT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r=0.107,P=0.226)。LLT与上睑ML评分(r=0.295,P=0.001)、下睑ML评分(r=0.233,P=0.008)呈正相关,与BUT、FL及泪液分泌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MGD组LLT与上睑ML评分、下睑ML评分呈正相关(均为r=0.306,P=0.014),与其他检查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非MGD组LLT与其他检查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眼患者中,年龄、上睑ML评分与LLT存在线性关系(年龄:β=0.254,P=0.005;上睑ML评分:β=0.207,P=0.022),在MGD组中,仅年龄与LLT存在线性关系(β=0.382,P=0.002)。MGD组上睑ML评分及下睑ML评分均高于非MGD组(均为P<0.001)。结论干眼患者LLT与年龄、ML评分呈正相关。泪膜LLT检测作为干眼诊断的辅助检查时,需结合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李妍桑璇王晓然杨柳贺雄军王智崇陆晓和
关键词: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
睫状体恶性髓上皮瘤一例
2021年
睫状体髓上皮瘤是一种源自神经上皮层的恶性肿瘤,易因其伪装特性而被漏诊和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3岁9个月的男性患儿,眼部表现似晶状体破裂,经部分肿物切除活检,病理诊断为睫状体恶性髓上皮瘤。
方蕾王晓然张平陈立明林树芬杨华胜刘杏
关键词:髓上皮瘤睫状体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