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璇
-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评估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57例(57只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d);B组,予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C组,予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观察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丽丝胺绿染色、角膜素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测试(schirmertest)和结膜印迹细胞检测,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A、C组较治疗前OS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C组较其它两组OSDI评分平均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A、C组丽丝胺绿染色和F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丽丝胺绿染色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A、C组与治疗前相比,S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C组与B组之间比较,s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的9例轻度干眼患者经治疗4周后,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安全且有效。
- 桑璇王晓然汪晨洁李朝阳杨柳刘颖黄哲茜刘嘉慧王智崇
- 关键词:玻璃酸钠干眼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脱水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及高压氧综合治疗,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应用此方法治疗,外伤后24h内就诊20例中5例恢复至0.8以上,外伤后1周以内就诊10例中7例提高至0.25~0.6,伤后超过1周就诊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伤后无光感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无波幅者效果也不理想。结论:早发现,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辅助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确切,VEP可作为诊断依据、判断预后和跟踪用药的指标。
- 钟帆陆晓和彭小娟钟彦彦桑璇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冲击疗法视觉诱发电位
- 泪膜脂质层成分及其与干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泪膜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的睑脂形成。脂质层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1)在瞬目过程中对眼睑运动起到润滑的作用;(2)阻止水液蒸发的屏障作用;(3)阻止微生物和有机物(如花粉)进入眼表[1]。泪膜脂质层厚度变薄或脂质层成分改变,会使下方水液层蒸发加快,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渗透压升高。
- 李妍桑璇陆晓和
- 关键词:脂质成分睑板腺功能障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Gas6和SDF-1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TAM系统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而2型糖尿病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但血清Gas6/TAM系统和SDF-1是否参与DR的发生尚不明确.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血清Gas6和SDF-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3年1-8月收集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按198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增生型DR(PDR)组、单纯型DR(B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每组30例,另纳入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志愿者30名.收集正常志愿者和糖尿病患者外周血2 ml,检测受试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Gas6、SDF-1α和SDF-1β水平,比较正常志愿者与DR患者上述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血清中Gas6、SDF-1α和SDF-1β质量浓度与血细胞及血脂水平的关系. 结果 正常对照组、NDR组、BDR组和PDR组血清中CHOL分另为4.93 (4.14,5.44)、5.02(4.35,5.69)、4.54(3.85,5.93)和5.99(5.11,6.89) mmol/L,其中PDR组血清中CHO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DR组和B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7、0.006).正常对照组、BDR组白细胞计数高于PDR组(P=0.034、0.015),BDR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PDR组(P=0.024),NDR组HDL-C高于PDR组(P=0.032).PDR组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和BDR组患者血清Gas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6),而PDR组患者血清Gas6水平高于BD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
- 曹艺安美霞许汉春李雁鲁志卿桑璇刘彦利
-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的研究
- 角膜移植术是成功率最高的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手术。但在高危角膜移植中,尽管应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高达70%。如何更有效的抑制高危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成为目前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盐酸吡格列酮(P...
- 桑璇
- 关键词:角膜移植新生血管性疾病盐酸吡格列酮排斥反应
- 文献传递
- 盐酸吡格列酮滴眼剂在大鼠房水中最佳药物浓度测定
- 2013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HPLC)测定眼局部使用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滴眼液后大鼠房水中PIO的浓度,探讨眼局部用药时PIO的角膜渗透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4只(108眼)SD大鼠随机分成5g·L(-1)、10g·L(-1)、20g·L(-1)PIO滴眼剂组,分别滴入滴眼剂各1滴,于给药后1h、2h、4h、6h、12h、24h共6个时间点抽取房水样品。采用An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以体积比40:60(pH6.5)为流动相的HPLC检测不同时间点以上3种浓度PIO滴眼剂的房水中药物质量浓度。将质量浓度(C,mg·L(-1))对峰面积(AUC)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利用HPLC检测PIO滴眼剂滴眼后大鼠房水中药物浓度的色谱图显示:PIO峰与流动相峰及房水峰能很好地分离,并无重合峰等干扰峰出现。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房水药物质量浓度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57.377,P=0.000),3种浓度滴眼剂在给药后4h房水中药物质量浓度均达到峰值;5g·L(-1)、10g·L(-1)、20g·L(-1)PIO滴眼剂组间大鼠眼房水中药物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8.477,P=0.000);从各个时间点看,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且5g·L(-1)PIO组与10g·L(-1)、20g·L(-1)PI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10g·L(-1)PIO组与20g·L(-1)PIO组比较,除给药后1h时差异有显著性外,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IO滴眼剂眼局部使用具有良好的角膜渗透性,且要想达到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10g·L(-1)PIO滴眼剂为用药的最佳治疗浓度。
- 桑璇陆晓和安美霞许汉春
-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房水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虹膜睫状体炎一例
- 2013年
- 患者女,62岁。因“双眼渐进性视朦20年,右眼疼痛伴视朦加重6d”而就诊。患者2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曾多次于外院就诊,并口服药物治疗,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具体诊治情况不详)。
- 鲁志卿安美霞许汉春桑璇李雁曹艺
- 关键词: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虹膜睫状体炎药物治疗视力下降渐进性双眼
- 干眼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检测及其与眼表体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检测干眼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并分析LLT与眼表体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0例(130眼)干眼患者为本研究研究对象,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64例,非MGD患者66例,进行LLT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Marx线(Marx line,ML)评分及SchirmerⅠ试验。分析不同年龄段LLT分布情况,及其与其他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段之间L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各年龄段男性与女性之间L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LT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4,P<0.001),LLT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r=0.107,P=0.226)。LLT与上睑ML评分(r=0.295,P=0.001)、下睑ML评分(r=0.233,P=0.008)呈正相关,与BUT、FL及泪液分泌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MGD组LLT与上睑ML评分、下睑ML评分呈正相关(均为r=0.306,P=0.014),与其他检查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非MGD组LLT与其他检查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眼患者中,年龄、上睑ML评分与LLT存在线性关系(年龄:β=0.254,P=0.005;上睑ML评分:β=0.207,P=0.022),在MGD组中,仅年龄与LLT存在线性关系(β=0.382,P=0.002)。MGD组上睑ML评分及下睑ML评分均高于非MGD组(均为P<0.001)。结论干眼患者LLT与年龄、ML评分呈正相关。泪膜LLT检测作为干眼诊断的辅助检查时,需结合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李妍桑璇王晓然杨柳贺雄军王智崇陆晓和
- 关键词: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
- 盐酸吡格列酮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配体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NV化大鼠角膜组织中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角膜缝线法制作大鼠CNV模型,24只诱发新生血管的SD大鼠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每组各12只,并以6只正常大鼠做对照。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计算CNV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PAR-γ和VEGF的表达。结果(1)盐酸吡咯列酮治疗组在第5天、第12天、第20天、第28天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3.96±3.07)mm2、(13·06±4·97)mm2、(24.42±5.92)mm2、(10.49±3.12)mm2,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新生血管的面积分别为(9.00±2.22)mm2、(17.25±2.11)mm2、(31.89±2.54)mm2、(19.12±3.15)mm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PPAR-γ在正常组角膜上表达量为2.70±2.16,在新生血管化大鼠角膜上的表达为13.30±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PPAR-γ和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27.40±14·34、14.90±3.67,而生理盐水处理组分别为13.30±4.71、33.70±11.06。与生理盐水处理组比较,治疗组PPAR-γ的表达大幅上升(P<0.05),VEGF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够抑制大鼠CNV,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PAR-γ,降低CNV化角膜上VEGF的表达有关。
- 桑璇陆晓和柯晓云周瑾袁伟张海峰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吡格列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