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波
- 作品数:29 被引量:17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器官移植保存液的研究-磷酸盐蔗糖液(PBS140)对大鼠供肝保存的实验研究
- 杜智徐东波D.J.PottsN.AhmabJ.P.A.Lodge
- 建立了大鼠离体肝灌注模型,并通过其观察了磷酸盐蔗糖液(PBS140)和以其为基础的保存液对肝脏24及48小时的保存作用,取得和VW液相类似的效果,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第4号保存液(SOL4),在实验研究所观察的监测指...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物实验肝脏保存
-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16和P5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16 ,P5 3的表达 ,初步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16 ,P5 3的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检测 6 1例肝癌和 5 0例癌旁组织的VEGF及P16 ,P5 3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 ,P16和P5 3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在癌旁组织中 ,P16蛋白全表达 ,而P5 3蛋白全不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 ,P16表达降低而P5 3表达水平增高 ,VEGF亦随着癌变进程表达逐渐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在不同侵袭转移倾向组中三者的表达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者的相关性分析提示VEGF和P16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72 3,P <0 0 5 ) ;VEGF和P5 3之间存在正相关 (r=0 36 4 ,P >0 0 5 ) ,P16和P5 3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2 78,P >0 0 5 ) ,但相关不显著。结论 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VEGF及P16 ,P5 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 朱争艳高英堂杜智徐东波齐之丽景丽张文
- 关键词:组织微阵列技术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16P53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讨论(一)被引量:3
- 2002年
- 刘增辉徐东波惠京孙保存张乃鑫
-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管理
- 右下肺叶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一例被引量:7
- 2011年
- 患者女,54岁,因“干咳2个月,发现右下肺叶巨大肿物10d”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干咳,仅问明显,无发热、咯血、胸痛及盗汗等。
- 连林娟钟殿胜徐东波张祯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肺叶干咳
-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肝细胞癌组织P21^(WAF1/CIP1)、PCNA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2 1WAF1/CIP1、PCNA与Ki - 6 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初步探讨P2 11WAF1/CIP1、PCNA与Ki- 6 7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检测了 6 1例肝癌和 5 0例癌旁组织的P2 1WAF1/CIP1、PCNA、Ki- 6 7的表达情况。PCNA和Ki- 6 7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CNA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潜力有关 (P <0 0 5 ) ,P2 1WAF1/CIP1在实验中未见有明显差异 ,但在表达程度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P2 1WAF1/CIP1、PCNA与Ki- 6
- 朱争艳高英堂杜智徐东波齐之丽景丽张文
- 关键词:组织芯片技术肝细胞癌组织PCNAKI-67
- NK-107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犬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 2002年
- 目的 用NK - 10 7树脂进行血液灌流清除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犬血中的炎性介质 ,观察犬的全身反应 ;方法 选犬 2 8条 ,采用Aho方法制作SAP模型 2 1条 ,分为血液灌流组、盐水腹腔灌洗组、SAP模型组 ,另外 7条为假手术组 ;血液灌流组用NK - 10 7树脂进行血液灌流 ,盐水腹腔灌洗组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灌洗 ,每天 1次 ,共 5次 ;对 4组分别检测血清TNF -α、IL - 1、IL - 6 ,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和生存情况及胰腺组织学改变 ;结果 血液灌流组IL -1、IL - 6及TNF -α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但低于盐水腹腔灌洗组和SAP模型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液灌流组临床生存情况较盐水腹腔灌洗组和SAP模型组好 ;结论 血液灌流可有效地降低重症胰腺炎犬血液中细胞因子 ,减轻炎症反应 ,从而缩短胰腺炎的病程 。
- 王毅军徐东波杜斌杜智
- 关键词:血液灌流重症急性胰腺炎
-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SA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腺瘤患者小[(57.5±13.8)岁和(62.3±12.2)岁,P=0.0038],而男女性别构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特征方面,SA主要发生于直乙结肠(60%),传统腺瘤好发部位为直乙结肠(45%)、升结肠(20%)和降结肠(19%),两组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形态分型(隆起型及表面型)和腺瘤大小方面比较,两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方面,SA具有独特的锯齿状结构,传统腺瘤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结构。传统腺瘤的低级别瘤变率高于SA(P〈0.05),但sA仍有约1.9%的局部恶变率。结论sA与传统腺瘤在年龄、发生部位和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腺瘤类型,有一定恶变潜能,应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
- 李姝王邦茂徐东波王涛陈鑫方维丽刘文天
- 关键词: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结肠镜检查病理学
-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8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例慢性胃炎,19例淋巴细胞性胃炎,17例胃MALT淋巴瘤,另外14例经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IL-17和IL-8的表达情况。在病变典型处用显微测微尺随机计数单位面积组织内的阳性细胞数,连续计数5个高倍视野(HP×400)。结果胃MALT淋巴瘤组IL-17和IL-8高于胃MALT淋巴瘤根治组,(16.2±3.3)IL-17cells/HP vs(12.8±2.5)IL-17cells/HP;(21.8±4.6)IL-8cells/HP vs(18.9±2.7)IL-8cells/HP(P<0.05)。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和胃MALT淋巴瘤组IL-17和IL-8高于慢性胃炎组,(14.7±3.6)IL-17cells/HP,(16.2±3.3)IL-17cells/HP vs(11.9±2.4)IL-17cells/HP;(21.0±4.7)IL-8cells/HP,(21.8±4.6)IL-8cells/HP vs(14.4±4.6)IL-8cells/HP(P<0.05)。各组中IL-17和IL-8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均呈正相关性。结论IL-17和IL-8在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MALT淋巴瘤组中表达水平增加,可能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魏安伟岳亚光陈广侠姜葵王邦茂周璐徐东波
- 关键词:淋巴瘤螺杆菌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8
- 腺样囊性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与神经浸润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功能性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在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NGF和TrkA在ACC神经浸润(NI)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47例石蜡包埋ACC标本,常规HE染色,观察有无NI;并依据形态特点将NI类型分为侵入型和围神经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GF和TrkA的表达情况。7例新鲜ACC标本,RT-PCR法检测NGF和TrkA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47例ACC中37例存在NI,其中侵入型25例、围神经型12例。7例新鲜标本5例存在N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GF在NI组阳性率为86.49%,非NI组为50.00%,侵入型组为92.00%,围神经组为90.00%;TrkA在NI组阳性率为59.46%,非NI组为40.00%,侵入型组为68.00%,围神经组为50.00%。RT-PCR检测结果显示,NGF mRNA的表达水平在NI组较高,TrkA mRNA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周围癌细胞NGF的表达高于远离神经的癌细胞,而其受体TrkA在神经束膜和肿瘤细胞表面均有表达,NGF与其受体的结合促进癌细胞向着神经聚集并沿其生长,形成NI。
- 徐东波孙保存张利华
- 前列腺素E_2对LDL氧化修饰和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1995年
- 应用BA-ELISA酶联免疫技术、免疫组化和油红O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了氧化LDL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的影响和前列腺素E_2(PGE_2)等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氧化LDL组的巨噬细胞含脂量、清道夫受体活性及免疫组化阳性颗粒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PGE_2和亚硒酸钠两用药组。表明PGE_2和亚硒酸钠均有明显抗氧化作用,而PGE_2作用还略优于抗氧化剂亚硒酸钠。
- 邱近明徐东波孙保存赵秀兰李晓眠刚勇
- 关键词: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前列腺素E类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