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蓓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脏病理与临床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引起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肝活组织检查的61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HBV-DNA及血清HBeAg阳性率表达差异。结果61例患者中,肝脏炎症分级以G2为主,占40例(66%),与G1组相比,G2与G3组年龄逐渐上升,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V-DNA水平随着炎症分级增加而下降,且G2组与G1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化分期以s1为主,占32例(52%),仍有7例(11%)患者达s2,3例(5%)达s3;年龄分布以s3的年龄最大,与s0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1及s2组血清HBV-DNA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eAg的表达S0、S1期以阳性为主,s2、s3期以阴性为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仍有66%的患者炎症活动度达G2,有16%的患者纤维化程度达s2甚至s3。因此,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仍应考虑行肝脏活检,以免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 陈蓓陈一奕叶军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病理学
- 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肝炎门诊和病房诊治的CH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加味下瘀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64%。经统计分析,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胁痛胁胀、纳差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AK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IL-6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乏力、胁痛胁胀、纳差等中医证候,改善肝纤维化,调节细胞免疫。
- 陶乐张洁严萍陈蓓孙琳吴柳刘成薛冬英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肝纤维化细胞免疫
- 下瘀血汤下调NLRP3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8只)、高脂饮食(HFD)组(16只),喂养6周。第7周始,HFD组随机分为HFD-water组(简称HFD组,8只)和下瘀血汤干预组(高脂饮食+下瘀血汤治疗组,简称XYX组,8只),灌胃共计16周。22周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脂肪代谢途径相关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羧化酶α(ACCα),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簇分化抗原68(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等;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NLRP3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a-SMA观察肝脏纤维化。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活性、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脂肪变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SREBP-1、FANS、ACCα等脂肪代谢合成相关因子显著上调,CD68、MCP-1等炎症相关因子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与HFD组比较,XYX组的肝脏脂肪变改善,NAS评分下调,脂肪代谢合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下调,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下调和NLRP3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天狼猩红染色及α-SMA染色显示HFD组的染色面积较LFD组增加(P<0.05),XYX组则较HFD组减少(P<0.05)。结论下瘀血汤对HFD诱导小鼠NASH有显著改善作用;抑制NLRP3是下瘀血汤改善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 吴柳杨广越张洁陈蓓马文婷张玮陶乐薛冬英刘成
- 关键词:下瘀血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脂饮食
- 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和炎症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和炎症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56例患者同时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口服,治疗24w后,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2、IL-10水平;Bayer公司ADVIATM165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1)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6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IL-2和IL-10明显增加(P<0.05),其中TNF-α和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IL-2较对照组升高显著。(2)治疗组ALT、AST、GGT、Tbil等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IV-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Alb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相关炎症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
- 薛冬英叶军陈蓓殷霞
- 关键词:肝炎乙型细胞因子类扶正化瘀胶囊
-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TGF-β1、TIMP-1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叶军薛冬英张洁陈蓓孙琳
- 关键词:TGF-Β1肝纤维化患者TIMP-1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血清
- 626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发病初期中医证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发病初期的中医证素特征。方法 纳入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患者626例,采集起病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学统计积分,归纳证素证型。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医症状46项,频率排名前三的症状为喉痒、咳嗽、发热。最常见的舌脉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15种证素中,病位频率前三位分别为表、肺、脾;实性病性证素频率前三位为风、热、痰;虚性病性证素频率前三位为气虚、阳虚、阴虚。青年组、壮年组、老年组在证素频率分布方面,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青年组频率高于老年组(P<0.05);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青年组与壮年组频率均高于老年组(P<0.05);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壮年组与老年组频率均高于青年组(P<0.05);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青年组频率低于老年组(P<0.05);气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青年组频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壮年组频率低于老年组(P<0.05);阳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青年组频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血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仅有老年组存在病例。根据证素共归纳出14项实证证型, 7项虚证证型。频率排名前三的实证证型为肺气失宣(127例, 20.29%)、风热犯表(94例, 15.02%)、风袭表疏(59例, 9.42%)。频率排名前三的虚证证型为肺气虚(11例, 1.76%)、脾肺气虚(8例, 1.28%)、肺阴虚(5例, 0.80%)。结论 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患者初期病位在肺,以风为主,兼热较多;青年偏风热,壮年偏湿热,老年偏痰湿、虚损,易传变。
- 胡宗侃陈蓓刘丽丽马文婷吴柳陈一奕孙琳钱晨
- 关键词:证素证候无症状感染
- 桂枝茯苓丸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A组)和造模组52只,正常组sc予生理盐水3 mL.kg-1,造模组采用等量40%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共6周。再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7只大鼠。A组与B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9.0 mL.kg-1ig,C,D,E组分别给予桂枝茯苓丸0.45,0.9,1.8 g.kg-1.d-1 ig治疗,共4周,并在治疗期间继续使用CCl4维持。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法及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ing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er factor,CTGF)、Ⅰ型胶原(CollagenⅠ,C-Ⅰ)及Ⅲ型胶原(CollagenⅢ,C-Ⅲ)的蛋白及基因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C-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组均能下调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以及C-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其中以D组,E组减少α-SMA,C-Ⅰ,C-Ⅲ蛋白的表达明显(P<0.05或P<0.01),以E组降低TGF-β1,CTGF蛋白表达最为显著(P<0.05),以D组,E组降低α-SMA,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显著(P<0.01),以E组减少C-Ⅰ,C-ⅢmRNA的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混悬液可有效减少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C-Ⅲ蛋白和mRNA表达量,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李季叶军薛冬英张洁陈蓓孙琳刘志勇李小红
- 关键词:肝纤维化桂枝茯苓丸
- Fibroscan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修复的结果,是各类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演变过程,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所以及早判断纤维化的有无及分期对整个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极为重要。目前,肝活检是判断纤维化程度的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取样误差,判读误差等不足,临床上亟需可以动态、重复、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
- 袭渤人陈蓓严萍叶军
- 关键词:早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病理演变慢性肝病可逆性
-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多发性脓肿1例
- 2018年
- 近30年来,克雷伯菌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的是-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 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引起前列腺脓肿的少有报道.而前列腺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本文报道1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肝脓肿并发肺脓肿、前列腺脓肿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吴柳陈蓓张洁孙琳孟俊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前列腺脓肿
- 上海市一区级医院老年患者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老年患者分离的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自泌尿道感染住院老年患者分离的72株 UPEC ,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检测 gyrA 和 parC 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突变,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UPEC 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6.4%、73.6%、65.3%,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72株 UPEC 中,55株(76.4%)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株,其中49株(68.1%)携带 blaCTX‐M 基因。在55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中,51株(92.7%)UPEC gyrA 和 parC 基因 QRDR 均有3~4个位点的错义突变,突变热点为 gyrA的83位、87位氨基酸和 parC 的80位、84位氨基酸。72株 UPEC 中最常见 ST 型为 ST131(18/72,25.0%)、ST1193(7/72,9.7%)、ST405(7/72,9.7%)、ST38(5/72,6.9%)和 ST648(3/72,4.2%)。ST131为导致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的优势 ST 型。 ST131、ST405、ST38和 ST648表现出多重耐药特性,大多数为产 CTX‐M 型 ESBL 。结论本研究的社区老年患者携带的 UPEC 中存在以 ST131克隆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株流行,需要加强监测,预防其广泛流行。
- 李维正孙琳陈蓓严萍洪金玲张洁戴俊华陈嘉臻张文宏
- 关键词:老年患者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