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腹膜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其起源探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腹膜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其起源进行探讨。方法按照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34例曾诊断为“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重新分类,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分析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特异性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AT—richsequence.bindingprotein2,SATB2)在腹膜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对未明确原发病灶的病例进行CK7、CK20及CDX-2染色对其起源加以探讨。结果34例腹膜黏液性肿瘤中,低级别黏液性肿瘤25例(其中2例为无细胞型),高级别黏液性肿瘤9例,两者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复发及累及周围器官均无相关性(P〉0.05)。对30例患者的随访发现,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总体生存比例分别为13/21(61.9%)和3/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和24个月,两者统计学具有相关性,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级别黏液性肿瘤(P=0.002)。对除去2例为无细胞型病例共32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X-2、CK20及CK7总的表达比例分别为93.8%(30/32)、96.9%(31/32)和3/16;在已明确来源的16例中,表达CDX.2、CK20、CK7的分别为15、16和1例;在未明确原发病灶的16例中,表达CDX-2、CK20、CK7的分别为15、15和2例;表达CDX-2、CK20、CK7的在已明确来源的和未明确来源的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B2在肿瘤中总的表达率为56.3%(18/32),在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5/23(65.2%)和3/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SATB2的阳性表达与预后也无明显相关性(P=0.786)。结论腹膜黏液性肿瘤其WHO最新分级与预后相关,其中高级别肿瘤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级别肿瘤患者;大部分腹膜黏液
- 张和平孙宇黄小征贾玲白艳花曹登峰
- 关键词: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免疫组化试剂管理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体会
- 本文列举了病理技术工作中免疫组化试剂准确接收、登记、测试,防止积压混淆,保证临床染色的准确可靠的有关管理措施.
- 贾玲周立新
- 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的基因学改变及生物学潜能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的基因学改变及生物学潜能。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24例皮肤黑色素性肿瘤中全外显子基因改变,包括2例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12例良性的先天性色素痣和10例恶性的黑色素瘤。利用测序结果比较增生结节与先天性色素痣及黑色素瘤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基因组聚类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增生结节的基因水平特点及其生物学潜能。同时采用4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增生结节区域进行检测。结果在2例先天性色素痣的增生结节样本中检测到86个共同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其中有52个基因是增生结节组相比于先天性色素痣组增多的突变基因,而这52个突变基因当中22个基因高发于黑色素瘤组。以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中有明显差异的变异基因为标准做聚类分析,显示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有明显分界,增生结节的基因变异介于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之间。4色FISH检测2例增生结节均为阳性。结论增生结节的基因改变介于良性色素痣与恶性黑色素瘤之间,推测增生结节虽然临床表现多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但是在基因水平上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这类患者在临床中需要长期监测和随访。
- 曹焱李忠武杨欣赖玉梅庄强贾玲林冬梅
- 关键词:局限性结节状增生基因文库基因测定
-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部位组织样本PD-L1表达水平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免疫治疗患者分层标志物已进入临床病理常规检测。然而PD-L1表达在肺内和肺外不同转移部位的空间异质性是困扰临床检测的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不同部位组织样本的PD-L1表达评分的差异,从而有助于晚期肺癌患者的PD-L1检测策略的制定。方法回顾性收集PD-L1(22c3抗体,Dako)临床病理连续检测的131例肺外转移性NSCLC以及同期非配对肺内肿瘤972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比肺外与肺内肿瘤组织样本检测的PD-L1肿瘤阳性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差异。结果肺外转移性NSCLC的PD-L1阳性表达率(TPS≥1%)为61.83%,TPS评分显著高于同期肺内肿瘤(P=0.03)。不同部位组织样本的PD-L1表达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07)。肝脏和肾上腺转移瘤的PD-L1阳性率高,分别为85.71%和77.78%,其TPS评分均显著高于肺内肿瘤(P<0.05)。淋巴结、骨、脑、软组织和胸膜转移瘤的PD-L1表达率为40.00%-66.67%,TPS评分与肺内肿瘤无显著差异。组织学和样本类型分析显示,腺癌类型和手术切除的肺外样本PD-L1表达评分显著高于同类型肺内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分析显示,PD-L1阳性表达和高表达均与患者男性、吸烟史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野生型显著相关。结论肺外转移性NSCLC样本的PD-L1表达评分高于肺内肿瘤,且不同部位组织样本的PD-L1表达阳性率存在差异。肺外转移性肿瘤与肺内肿瘤的PD-L1检测差异可能与不同转移部位、组织学和样本类型相关。
- 黄小征吴江华周立新宋志杰徐婉彤贾玲刁新婷吴琪林冬梅
- 关键词:肺肿瘤
- 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探讨此类疾病日常诊断要点及分析预后。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病例,复阅HE切片,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记录临床病理学信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计检索出相关病例8例。其中包括根治标本3例,活检标本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8)岁,男性6例,女性2例。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7例仅见未分化癌区域,1例伴有中分化管状腺癌成分,8例未分化区域均呈实性弥漫性生长方式,肿瘤细胞中-重度异型,可见1~2个核仁,胞质较丰富、上皮样,细胞边界不清,部分病例伴有明显横纹肌样细胞分化,细胞黏附性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8例未分化癌均表现为SMARCA4(BRG1)染色阴性,7例进行SMARCA2(BRM)及SMARCB1(INI1)染色病例中,4例BRM表达缺失,2例呈弱阳性,1例弥漫阳性,7例INI1均为弥漫强阳性。少部分患者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5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呈弱阳性表达,而嗜铬粒素A(CgA)及CD56在8例患者中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70%。2例标本为错配修复蛋白缺陷,表现为MLH1/PMS2表达缺失,另有1例仅出现MSH2表达缺失,余病例均为错配修复蛋白完整。PD-L1染色结果为4例患者综合阳性评分(CPS)≥1(CPS范围1~55),另3例患者CPS<1。4例患者在就诊时发现同期转移,为临床Ⅳ期患者,其中2例患者于确诊后3个月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结论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为一组罕见发病、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较差。SWI/SNF复合物核心亚基缺失可能与其发生去分化组织学形态以及高度侵袭性相关,并更常伴有错配修复蛋白缺陷。
- 吴佳怿姜康闫丽佳尹丽莎黄小征贾玲孙宇
-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DNA错配修复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共识被引量:12
- 2019年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是临床病理检测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在标本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读、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室间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辅助病理诊断和预测临床靶向治疗的疗效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 无董周寰段敏刚高颖郭蕾贾玲李喆刘莉王琼王伟武莎斐朱风伟周立新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细胞遗传学原位杂交检测病理检测标本处理
- 应用四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别诊断皮肤早期黑色素瘤和不典型痣
- 赖玉梅贾玲陆爱萍孙利周立新时云飞林冬梅李忠武
- 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53表达的判读标准及预后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索在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P53蛋白表达状态预测TP53基因突变风险的能力,以及P53表达差异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同时进行二代测序(NGS)和IHC检测的DLBCL病例51例,依据P53的IHC染色将P53蛋白表达状态分为缺失(<1%)、弥漫(>80%)和不均一(1%~80%)3组,将缺失及弥漫表达归为TP53突变高风险组;与NGS结果对比分析IHC预测TP53突变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DLBCL患者131例,制作组织芯片并通过IHC检测P53表达,评估P53表达差异的预后价值。结果51例同时行IHC和NGS检测的病例中,TP53突变高风险23例(7例缺失,16例弥漫),NGS证实22例存在TP53突变;TP53突变低风险组28例,仅1例证实有TP53突变。IHC预测TP53突变风险敏感性95.7%,特异性96.4%。NGS共检出26个TP53突变位点,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61.57%(13.41%~86.25%),P53弥漫组检出16个错义突变、2个剪切位点突变;缺失组检出6个截短突变、1个剪切位点突变;不均一组检出1个截短突变。纳入预后分析的131例DLBCL患者中,IHC显示29.0%(38/131)为TP53突变高风险(17例弥漫、21例缺失)。多因素分析显示TP53突变高风险(HR=2.612,95%CI 1.145~5.956,P=0.022)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HC检测P53蛋白表达缺失(<1%)或弥漫(>80%)TP53突变风险高,IHC预测TP53突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高,TP53突变高风险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 时云飞高子芬李向红郭丽改郑勤龙龙孟平邓丽娟杜婷婷贾玲赵炜宋晓昕李敏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免疫组织化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