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阳
- 作品数:29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如何增加婴儿的食欲
- 2019年
- 婴儿母亲有高血压,孕期一直用药(硝苯地平控释片、肝素、阿司匹林),没有尿蛋白。孕38周剖宫产下一女婴,体重2.9kg,身长50cm,满月时体重为3.6kg,两个月时体重4.6kg,身长56.6cm,头围37cm。目前婴儿80天龄,体重还是4.6kg,近1个月没有体重增长,每日奶量500ml左右,纯奶粉喂养,白天4小时一吃,没有饥饿感,吃到80ml左右就不吃了;夜间喂1次夜奶,精神状态都挺好,白天睡眠5~6小时,晚上睡眠10小时左右。
- 蒋志阳
- 关键词:婴儿硝苯地平控释片体重增长食欲阿司匹林尿蛋白
- 不同受孕方式的双胎SGA和AGA生后第1年体格生长差异队列研究
- 张萱杨琴程茜胡燕陈立蒋志阳刘晓代英钟元峰张站站
- 双胎SGA和AGA生后第1年体格生长指标异常发生率的队列研究
- 张萱杨琴程茜胡燕陈立蒋志阳刘晓代英钟元峰张站站
- 基于网络的《儿童保健学》PBL教学的实施与问题思考被引量:3
- 2016年
- 儿童保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讨基于网络的《儿童保健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网络的《儿童保健学》的PBL教学模式,着力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 张萱袁心刚胡燕刘晓蒋志阳代英陈立程茜
- 关键词:儿童保健学PBL教学网络教学
- 单中心儿保门诊建档婴幼儿高体质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婴幼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布情况,探讨高BMI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体质量、身长等保健检查的7个月至2岁婴幼儿共31 902例(男童17 511例,女童14 391例)为研究对象,并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出生情况及喂养情况等信息,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7个月至2岁婴幼儿高BMI检出率为16.1%,男、女童分别为18.1%(3 175/17 511)和13.5%(1 948/14 391),男童检出率高于女童(P<0.01)。市区、巨大儿、剖宫产、父母文化程度高、部分母乳喂养婴幼儿高BMI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地区、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龄以及父母文化程度与高BMI有关(P<0.01)。结论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年龄、性别、胎龄、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地区是婴幼儿高BMI状态的相关因素,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多方面控制。
- 李科琼蒋志阳李静
- 关键词:体质指数
- 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认知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认知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30例3岁以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术前1d、术后60d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其结果分别与年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复温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1岁组各能区认知能力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组语言能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岁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组各能区以及1~2岁组语言能增加的幅度大于2~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能力变化与年龄相关。结论CPB对婴幼儿认知能力无明显影响,认知能力变化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 李大珍叶茂徐颖蒋志阳
- 关键词:儿童体外循环
- 双胎中的早产和足月小于胎龄儿生后第一年的体格生长队列研究
- 张萱杨琴程茜胡燕陈立蒋志阳刘晓代英钟元峰张站站
- 婴儿的喂养与食物添加
- 2007年
- 婴儿期是儿童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营养的需求非常高。而且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奶喂养阶段,第二的阶段是从纯乳类向成人固体食物转换的过渡时期。
- 蒋志阳
- 关键词:婴儿期食物营养
- 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观察
- 陈倩程茜钟元峰张站站胡燕蒋志阳陈立刘晓代英
- 角色扮演教学在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探索“角色扮演”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学中的作用,了解“角色扮演”教学对儿童保健教学中发育与行为相关内容的影响。方法将191名2011级儿科系本科学生按班为单位分组。每班再分3小组,每组9~10人,并提供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要求每小组分别以不同临床分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学习、生活为主干自行编排短剧。学习第3周,分班分组进行表演并评奖;教师点评及补充相关知识。第4周。大课再次讲授该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型、治疗等内容:学生登陆网络教学平台并完成问卷。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根据学生完成问卷情况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提取生成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3%(96/19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很好”,43.7%(83/191)的学生认为“好”;33.2%(63/19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对自学有“很大帮助”;29%(55/191)的学生认为对拓展临床思维有“很大帮助”。针对是否在示教后仍需进行相关大课教学的问题,59.5%(114/191)的学生认为“仅需补充部分知识”。结论“角色扮演”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临床工作需要,提高其对疾病识别、判断及诊断的能力;同时,应对相应大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 陈立蒋志阳代英张萱魏华刘晓王敏建蒋抗抗胡燕程茜
-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临床医学教育儿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