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虎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直肠
  • 6篇结直肠
  • 5篇结肠
  • 5篇肠癌
  • 4篇直肠癌
  • 4篇结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基因
  • 3篇肠梗阻
  • 2篇乙状结肠
  • 2篇乙状结肠破裂
  • 2篇诊治
  • 2篇直肠肿瘤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乙状结...
  • 2篇肿瘤
  • 2篇结肠癌
  • 2篇结肠破裂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老年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什邡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张小虎
  • 10篇李志霞
  • 9篇安大立
  • 7篇刘靖
  • 4篇李伟
  • 3篇任书林
  • 2篇申哲洙
  • 2篇谭正力
  • 2篇沈凯
  • 1篇陈笑
  • 1篇于磊
  • 1篇牛旭
  • 1篇李冠群
  • 1篇鲁辛辛
  • 1篇冯俊
  • 1篇郁迪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结肠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大肠癌性梗阻被引量:7
2012年
目前我国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14%~16%的结直肠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肠梗阻,其中75%的癌性肠梗阻发生在降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大肠癌性梗阻一旦发生,以往均需急诊手术治疗,由于结肠为储粪器官,肠腔内细菌繁多,且左半结肠血供差,肠腔小,发生梗阻后梗阻远、近端肠管周径差异很大,
李志霞张小虎
关键词:大肠癌性梗阻结肠镜结直肠肿瘤急性肠梗阻癌性肠梗阻
老年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22例被引量:2
2014年
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老年人,是老年人急腹症的原因之一。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误诊率、病死率高。本文回顾分析老年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老年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61~86岁,平均70.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40 h,平均16.4 h。
申哲洙谭正力沈凯张小虎
关键词:乙状结肠
血清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代替血浆检测SEPT9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0例CRC患者、38例腺瘤或息肉患者及15例其他肠道疾病患者血清样本。用Epi pro Colon 2.0试剂盒进行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依据肠镜病理诊断进行验证,比较SEPT9、癌胚抗原(CEA)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C患者血清SEPT9的阳性率(81.4%)明显高于对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14,P〈0.01)。CRC患者血清SEPT9的敏感性为81.4%(95%CI:72.4%-90.4%)、特异性为86.7%(95%CI:72.4%-100%)。临床分期为Ⅰ期的CRC患者SEPT9阳性率为42.9%,Ⅱ期为88.9%,Ⅲ期为82.4%,Ⅳ期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72,P〈0.01)。SEPT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41,明显高于CEA(0.716)和FOBT(0.792)。3者联合检测AUCROC可达0.935。结论血清SEPT9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是早期诊断CRC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测CEA及FOBT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郁迪张小虎鲁辛辛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清
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短松Nissen术式)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78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和迷走神经保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 Q量表)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反流症状控制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术中脏器损伤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85.5±13.9)min vs.(88.3±18.6)min,t=0.729,P=0.468];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18.6±8.6)ml vs.(18.1±8.5)ml,t=-0.221,P=0.825];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0±0.7)d vs.(1.8±1.0)d,t=-1.227,P=0.224]。传统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迷走神经保护组[(9.4±3.0)d vs.(8.2±2.1)d,t=-2.172,P=0.033]。传统手术组术后30 d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8%(14/38),明显高于迷走神经保护组12.5%(5/40)(χ^(2)=6.267,P=0.012)。传统手术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86.8%(33/48),迷走神经保护组85.0%(34/4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232,P=0.816)。传统手术组与迷走神经保护组术后6个月GERD Q量表评分、DeMeester评分、LESP差异均无显著性[(5.6±0.9)分vs.(5.8±0.8)分,t=1.232,P=0.222;(4.1±2.2)分vs.(4.2±2.2)分,t=0.261,P=0.795;(23.2±3.5)mm Hg vs.(23.5±3.8)mm Hg,t=0.412,P=0.681]。结论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应用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中,保护迷走神经安全、可行、有效。
张小虎任书林刘靖安大立李志霞于磊伍冀湘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底折叠术迷走神经
结直肠癌循环肿瘤DNA基因突变特征及与组织一致性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循环肿瘤DNA(ctDNA)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与组织样本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共165例,配对组织样本共56例,提取患者血浆游离DNA、血细胞DNA及组织DNA,进行文库构建与目标区域捕获,应用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对捕获样本进行双端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注释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ctDNA 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组织样本的一致性。结果组织样本KRAS突变检出率高于ctDNA(58.93%vs 33.94%)(P<0.01)。Ⅲ~Ⅳ肿瘤患者ctDNAKRAS突变检测率高于Ⅰ~Ⅱ期患者(40.78%vs 22.58%)(P<0.05)。ctDNA与组织样本RAS突变分布在p. G12X、p. G13X、p. A146X、p. A59X、p. Q61X、p. K117N位点上。ctDNA与组织KRAS基因突变一致性为60. 71%(34/56),NRAS基因突变一致性为98. 21%(55/56),BRAF基因突变一致性为98.21(55/56)。结论肿瘤组织是基因突变检测的首选样本,ctDNA与组织样本基因突变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可检出组织中未检出的突变位点,与组织样本互为补充。
刘靖李志霞安大立张小虎任书林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基因突变
腹泻3个月伴体质量下降
2010年
病例介绍 本例患者男性,67岁,主诉:腹泻3个月.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排稀水样粪4~10次,排粪前感下腹坠胀,无明显腹痛,间断粪中带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黏液脓血粪,无米泄水样粪,无里急后重;体质量下降约5 kg.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9年,2型糖尿病史8年,8年前患脑梗塞,未留后遗症.入院查体:患者精神状态可,一般状况良好,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无高调音及气过水音.
张小虎安大立李志霞
关键词:腹泻高血压病史移动性浊音下腹坠胀里急后重糖尿病史
小肠减压管联合泛影葡胺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评价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于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有12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经鼻胃管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2周后,肠梗阻症状改善不明显,遂经鼻置人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同时经减压管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了解小肠蠕动情况及肠道梗阻情况,并利用泛影葡胺促进肠蠕动的治疗作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置入小肠减压管后,12例患者腹胀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11例在置入小肠减压管后3周内腹部坚韧感消失,恢复正常排气并逐渐开始经口进食;1例患者在50d后仍未排气,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3d患者恢复自主排气。随访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复发肠梗阻。结论对于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并经常规处理无效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的方法安全有效,能够避免二次手术。
李伟李志霞安大立刘靖张小虎
关键词:泛影葡胺
TEM治疗直肠肿瘤19例体会
2015年
目的总结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2月,对19例直肠肿瘤行TEM治疗,选择适当体位使直肠肿瘤位于TEM器械视野下半区,距肿瘤边缘至少0.5~1 cm行肠壁全层或粘膜下切除,创面连续缝合关闭。结果 19例直肠病变均获得完整切除,2例合并横结肠癌同时行横结肠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55.8±37.7)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3.3)天。术后2例患者出现肛门出血,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TEM手术体位选择非常重要,病变切除及创面缝合过程应遵循一定的手术方法,不同病变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TEM存在学习曲线,初学者应选择手术相对简单的病例进行经验积累。
张小虎李志霞安大立刘靖李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二代测序全面检测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状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共238例,提取患者组织DNA,进行文库构建与目标区域捕获,应用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对捕获样本进行双端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注释后,分析BRAF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23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 V600E突变频率为4.62%,BRAF非V600E突变频率为31.09%,共检出45个BRAF基因突变位点,突变频率前10的位点分别为:p. L711I、p. E715*、p. L711H、p. V600E、p. S713T、p. T332P、p.T244S、p.H477Q、p.L711F、p. I714F。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各亚组间BRAF V600E突变与BRAF非V600E突变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描绘了中国人群BRAF基因突变谱,发现了大量非V600E位点的突变,为BRAF基因少见突变在结直肠癌治疗与预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刘靖李志霞安大立张小虎任书林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基因检测
以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阑尾炎诊治探讨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总结以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阑尾炎的疾病特点,减少误诊并为选择适宜的诊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于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了以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3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为急诊入院。发病至入院时间(62.2±25.0)h;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排粪,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诊断。21例(63.6%)伴有腹膜炎,其中3例(9.1%)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前17例患者行腹部cT全部显示有小肠扩张积气积液,其中有13例提示急性阑尾炎。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腹腔镜探查,21例剖腹探查,术中证实所有病例原发病为急性阑尾炎合并小肠梗阻,明确机械性小肠梗阻14例(42.4%),其中9例实施阑尾切除加肠粘连松解,5例阑尾切除加大网膜部分切除;另19例(57.6%)为麻痹性肠梗阻者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术后有12例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ICU治疗时间(8.8±5.2)d。术后病理证实,33例均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全组患者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5.4±4.6)d。随访时间3-12月,除1例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出现肺部感染而于术后185d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腹腔内残留感染、肠梗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以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阑尾炎病情危重,临床诊断困难,应该尽快实施手术。
张小虎李志霞安大立刘靖李伟
关键词:阑尾炎肠梗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