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清彬

作品数:71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种源
  • 16篇火力楠
  • 15篇木麻黄
  • 12篇灰木莲
  • 6篇树种
  • 6篇种子
  • 5篇无性系
  • 5篇苗木
  • 5篇红菇
  • 4篇农杆菌
  • 3篇短枝
  • 3篇短枝木麻黄
  • 3篇引种
  • 3篇优良无性系
  • 3篇栽培
  • 3篇造林
  • 3篇植物
  • 3篇种质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机构

  • 70篇中国林业科学...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联邦科学与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 1篇寿光市林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1篇姜清彬
  • 59篇仲崇禄
  • 47篇陈羽
  • 46篇张勇
  • 36篇陈珍
  • 11篇李清莹
  • 7篇武冲
  • 5篇曾炳山
  • 5篇王里
  • 5篇魏永成
  • 4篇胡盼
  • 4篇马妮
  • 4篇韩强
  • 3篇彭映辉
  • 2篇刘芬
  • 2篇张捷
  • 2篇赵翔
  • 1篇尹燕雷
  • 1篇黄桂华
  • 1篇徐刚标

传媒

  • 7篇林业科学研究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林业与环境科...
  • 2篇种子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湖北林业科技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植物研究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家具与室内装...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木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探索灰木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越南灰木莲13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对SSR引物在13个种源中共检测到13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6.63个观测等位基因和5.4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4、0.71、1.86和0.74。各种源内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5.47,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0和0.42,13个种源的Shannon's信息指数变化范围为1.41~1.8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9~0.75,各种源间的遗传多态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种源间的遗传一致度均值为0.834,变化范围为0.655~0.967;遗传距离均值为0.194,变化范围为0.034~0.423。聚类分析表明,13个种源在遗传距离0.16处可聚为4个类群,种源LC5与其他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的分类结果与其材料来源分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灰木莲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文珊娜仲崇禄姜清彬张勇陈珍陈羽
关键词:灰木莲SSR种质资源
提高火力楠种子发芽率的贮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火力楠种子发芽率的贮藏方法,步骤为:成熟火力楠球果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经常翻动直至球果开裂,将种衣包裹的种子剥离球果,置于自来水中浸泡1~12小时后,与湿沙按体积比1~5:1~5揉搓,待种子脱离种衣后,收...
姜清彬仲崇禄陈羽王里张勇陈珍
文献传递
木麻黄科植物共生基因遗传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造林先锋树种,它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形成固氮根瘤,使其具有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优良特性。对木麻黄科植物的共生基因遗传转化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木麻黄科植物共生基因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姜清彬仲崇禄张勇黄桂华Clandine FRANCHE
关键词:木麻黄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马妮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方法之胡盼朱德武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遗传育种
海南木麻黄无性系生长过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6~9a。利用3个试验点4个无性系获得的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木麻黄无性系材积生长曲线的Richards模型,并得出材积快速增长的起始期t_1=4.9 a,终止期t_2=8.4 a,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期t_m=6.9 a,最大材积增长速率25.8m^3·hm^(-2)。[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建议海南地区将木麻黄无性系的轮伐期定为6~9 a。
张勇仲崇禄陈羽陈珍姜清彬韩强方发之
关键词:木麻黄无性系数量成熟龄轮伐期
山地木麻黄种源在海南临高的遗传变异及选择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山地木麻黄种源间抗风性、生长及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于造林后2、5、7 a时测定山地木麻黄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数量性状,并于造林后7 a时调查主干分叉习性(AP)、主干通直度(SFS)、侧枝密度(DPB)、侧枝直径(TPB)、绿色小枝长度(LDB)、侧枝分枝角(APB)、侧枝长度(LPB)等形质性状以及抗风性(RES),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揭示其遗传变异规律。应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山地木麻黄种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造林后2、5、7 a时,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间保存率和抗风性差异显著(P<0.05);对造林后7 a时保存率较高的18个种源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3个年份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7 a时,TPB、APB、LDB、AP和SFS等形质性状在种源间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明显高于形质性状,二者分别受中度或中度偏下和低度遗传控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高的遗传变异系数变化不大,而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89%~12.30%、11.67%~13.67%、30.20%~38.11%;7 a时,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84×10^(-5)%~5.56%。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树高作为山地木麻黄早期选择性状较适宜。[结论]依据坐标综合评定法,筛选出17877、19489和19490等3个优良种源,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韩强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Khongsak Pinyopusarerk
关键词:山地木麻黄种源选择遗传力
海南临高山地木麻黄的材性遗传变异与种源选择
2017年
通过山地木麻黄材性遗传参数的估算及材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了解其材性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优良种源选择和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临高种源试验地18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对造林后7年时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4个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地木麻黄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在18个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纤维长宽比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纤维宽度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18个种源间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及纤维长宽比的变幅范围分别为0.48~0.70 g/cm3、0.68~0.87 mm、15.98~20.02 m和39.15~50.07,平均值分别为0.62 g/cm3、0.80 mm、17.39μm和46.41。除了纤维宽度的种源遗传力比较小,接近于0外,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42.10%、18.10%和10.90%。当入选率为20%时,山地木麻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的种源选择增益分别为4.87%,1.26%,8.33×10-9和0.64%。相关分析表明,木材密度、纤维长及纤维长宽比3个材性性状间都呈现显著遗传和表型相关。利用指数选择法对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3个材性性状进行综合选择,筛选出4个材性优良的山地木麻黄种源,分别为17877、19490、19489、18849。
韩强仲崇禄张勇陈羽陈珍姜清彬Khongsak Pinyopusarerk
关键词:山地木麻黄材性遗传力种源选择
正红菇菌根型食用菌的分离培养保存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红菇菌根型食用菌的分离培养保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采正开伞的成熟正红菇子实体;取正红菇子实体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菌褶部分的组织块,放入含乳糖、维生素B1和叶酸的改良PDA固体培养基中,室温、避光培养3~...
陈羽仲崇禄姜清彬张勇陈珍
文献传递
木麻黄引种驯化与抗逆性选育
自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开始系统引进木麻黄树种/种源/家系,并开展无性繁殖,抗逆选育和杂交育种等研究。据记载,我国是1897 年首次引种木麻黄植物,至20 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用于沿海防护林。
仲崇禄马妮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
黎塑栲苗木与菌根食用菌共生体的构建与筛选
选用7个菌根食用菌对黎蒴栲幼苗进行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48周后,7个菌种对黎蒴栲苗期的高生长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以黑孢块菌9004菌株的苗高较为显著对照的101.72%,黄硬皮马勃0207菌株的苗高增长为对照的1...
陈羽仲崇禄姜清彬张勇陈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