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晓东

作品数:89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8篇基因
  • 24篇突变
  • 21篇整合素
  • 19篇血友病
  • 15篇蛋白
  • 15篇血栓
  • 14篇遗传性
  • 14篇家系
  • 12篇血小板
  • 12篇凝血
  • 12篇细胞
  • 11篇血友病A
  • 11篇基因突变
  • 11篇发病
  • 10篇缺陷症
  • 10篇发病机制
  • 10篇发病机制研究
  • 10篇分子
  • 9篇信号
  • 8篇血管

机构

  • 85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血液学研...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 88篇奚晓东
  • 50篇王学锋
  • 45篇丁秋兰
  • 45篇王鸿利
  • 40篇戴菁
  • 39篇陆晔玲
  • 29篇许冠群
  • 23篇张利伟
  • 13篇阮铮
  • 12篇黄建松
  • 11篇施小凤
  • 8篇姜林林
  • 8篇周玉兰
  • 7篇苏晓瑜
  • 7篇刘萍
  • 7篇黄丹丹
  • 6篇崔雄鹰
  • 5篇吴瑛婷
  • 5篇陈琼
  • 5篇吕媛婧

传媒

  • 14篇中华血液学杂...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诊断学理论与...
  • 7篇第六次全国中...
  • 5篇内科理论与实...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第13届全国...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17篇2012
  • 15篇2011
  • 1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c-Src SH3 RT-loop作为靶点用于抗血栓
本发明涉及一种c‑Src SH3 RT‑loop作为靶点用于抗血栓。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c‑Src SH3 RT‑loop拮抗剂的用途,用于制备组合物或制剂,所述组合物或制剂用于:(a)干扰整合素β3和c‑Src的相互...
奚晓东罗成毛建华阮铮奚闻达龙章彪朱孔凯肖兵王韵黄建松蒋昊刘静秋蒋华良
文献传递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四个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 对4个遗传性PC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测定4个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血浆PC:A、TPS:A和FPS:A;PC:Ag和FPS:Ag的测定采用ELISA法.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PCR法扩增先证者PC和PS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 先证者1的PC:A为36%,PC:Ag 为57%,TPS:A为48%,FPS:A为18%,FPS:Ag为23.7%,基因分析显示其PC基因2号、7号和8号外显子分别存在L-34P、K150del和A209V 的杂合突变,其中L-34P和A209V来自父亲,K150del来自母亲;先证者2的PC:A为46%,PC:Ag为64.4%,TPS:A为36%,FPS:A为19.5%,FPS:Ag为20.9%,其PC基因的2号和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T66C的多态性和R147W的杂合突变,PS基因的14号外显子存在Tyr519stop的杂合突变,其中PC突变来自母亲,PS突变来自父亲.凝血酶生成试验显示先证者2及其父母的抗凝功能减弱,其中PS缺陷的先证者和其父亲的外源性活化蛋白C抑制凝血酶生成的能力下降,而其母亲没有明显变化.先证者3的PC:A为33%,PC:Ag为48.42%,其PC基因同时存在R147W和R178W突变;先证者4的PC:A为21%,PC:Ag为18.3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4是R178W和D255H的双杂合子.结论 遗传性PC缺陷症或PC、PS联合缺陷症是导致4例先证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杂合PC基因突变(L-34P、A209V、R147W、R178W和D255H)是导致4例先证者遗传性PC缺陷症的原因.
吴瑛婷丁秋兰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学锋王鸿利
关键词:蛋白质C蛋白质S系谱静脉血栓栓塞
Aα链Arg16突变所致的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研究
目的对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进行表型、基因型及功能研究。方法对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常规凝血及抗凝检测,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Western blot法检测4例先证...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鸿利
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两种新基因突变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对两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与抗凝指标,并进行易栓症筛查和表型诊断。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T抗原(AT:Ag)和AT活性(AT:A),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AT基因(GI号28906)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及3’端非翻译区,利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在正常人群中筛查以排除多态性。结果先证者1和先证者2AT:Ag分别为126mg/L和117mg/L,AT:A分别为49%和48%。先证者1和先证者2的AT基因2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杂合缺失突变3239~3240delCT和杂合无义突变3206A—T(K70Stop),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的杂合突变。结论两例先证者均为Ⅰ型遗传性AT缺陷症,由AT基因3239—3240delCT和3206A→T(K70Stop)突变所致。
陈琼陆晔玲许冠群丁秋兰王学锋奚晓东王鸿利
关键词:基因突变
四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方法测定家系成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凝血酶原时间(PT)及FV促凝活性(FV:C)和FV抗原(FV:Ag)含量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扩增先证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4例先证者APTF、PT明显延长,血浆FV:C和FV:Ag含量均显著降低。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1的F5基因存在G16088C(Asp68His)杂合错义突变及4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杂合多态性T35788C(Met385Thr)、A47295G(His1299Arg)、A58668G(Met1736Val)和A74083G(Asp2194G1y);先证者2的F5基因存在C46253T(Arg952Cys)和C46724T(Glnl109stop)两种纯合突变;先证者3的F5基因存在C67793G(Pro2006Ala)纯合错义突变;先证者4的F5基因存在C74022T(Arg2174Cys)纯合错义突变。结论Asp68His、Arg952Cys、Glnl109stop、Pr02006Ala和Arg2174Cys这5种突变,及Met385Thr、Hisl299Arg、Metl736Val和Asp2194Gly这4种多态性是导致相应先证者Ⅰ型遗传性FV缺陷症的原因。其中,Glnl109stop、Pr02006Ala和Arg2174Cys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黄丹丹王学锋陈华云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丁秋兰奚晓东王鸿利
关键词:因子V聚合酶链反应DNA突变分析
利用显性负细胞模型研究整合素β3胞浆段C末端序列在整合素αIIbβ3双向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正>目的:利用IL-2R(Tac)/整合素β3嵌合蛋白的显性负细胞模型,明确整合素β3亚单位胞浆段C末端序列在整合素αIIbβ3介导的双向信号转导中起的作用,研究带或不带跨膜段的β3胞浆段与Tac形成的嵌合蛋白对整合素...
黄建松苏晓瑜吕媛婧陶岚岚阮铮奚晓东
文献传递
我国汉族人群FⅧ基因14号外显子poly A区缺失或插入A热点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FⅧ基因14号外显子poly A区缺失或插入A进行热点突变分析。方法: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及活性(vWF:Ag、vWF:Act)等测定进行血友病A表型诊断,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和双重PCR进行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内含子1倒位检测,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检测FⅧ基因启动子区、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中的突变。用AccuCopyTM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试剂盒对未找到突变的患者进行拷贝数检测,采用多重PCR扩增FⅧ基因内外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FⅧUp226、FⅧUp146、FⅧInt13、FⅧInt25、FⅧDown48、DXS1073)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在近4年检测的343个血友病A家系中,发生于FⅧ基因14号外显子poly A区的插入或缺失A突变共32例,占总血友病A家系的9.33%,占小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42.11%。这些家系中多数为散发(21例),无血友病家族史,其中10例先证者的FⅧ基因突变为de novo突变,且部分患者表现为轻型或中型血友病(FⅧ:C 2%~10%)。结论:FⅧ基因14号外显子A8/A9区的插入或缺失A为血友病A的突变热点,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该区域的特殊结构导致的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滑移、错配相关,而poly A区DNA复制、转录、蛋白翻译过程的二次错误又可能使患者的表型得到部分"纠正"。
梁茜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王学锋奚晓东王鸿利
关键词:血友病A移码突变
以TF启动子上特定片段为靶点的诱骗寡核苷酸对NB4中TF表达的抑制作用
<正>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PR9)中,PML/RARα融合蛋白与组织因子(TF)启动子上具有转录活性的(-247~-230)片段间接结合诱导TF表达调控;本文为探讨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陈伟琴董雷鸣奚晓东
文献传递
六例遗传性易栓症的血栓发生与实验表型及基因型关联分析
2013年
易栓症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获得性易栓症继发于手术创伤、制动、口服避孕药、母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遗传性易栓症主要是由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缺陷导致。AT缺陷的发病率为1/5000—1/500,病情较为严重。遗传性Pc缺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曹雅楠夏燕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鸿利
关键词:遗传性易栓症血栓发生基因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获得性易栓症口服避孕药
同时存在血友病A及血友病B患者家系的基因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1个同时存在血友病A(HA)及血友病B(HB)患者的家系进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并对家系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检测。方法: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测定进行HA及HB表型诊断;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LD-PCR)进行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2组序列特异的PCR对F8基因内含子1倒位进行检测;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对F9基因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联合F9基因相关的6个微卫星位点(DXS8094、DXS1211、DXS1192、DXS102、DXS1227及DXS8013)进行家系遗传连锁分析。结果:先证者1是由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引起的HA。先证者2是由F9基因突变nt32772A→T突变(p.Ser365Cys,GI:22385320)引起的HB,其突变基因遗传自其母亲,来源于先证者2外公的X染色体,其外公为该突变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嵌合体,其阿姨口腔细胞DNA未检出该突变。结论:该家系2名先证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与表型诊断相符。单碱基延伸法可用于突变嵌合率的检测,并为血友病散发家系的突变来源提供可靠的信息。
陆晔玲丁秋兰戴菁谢炳寿王明山奚晓东王鸿利王学锋
关键词:血友病A血友病B嵌合体基因诊断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