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胜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变化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血脑屏障(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至2009年切除的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为3组:正常脑组织组(n=6)、低级别胶质瘤组(n=11)与高级别胶质瘤组(n=10),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标本BBB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特征,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标本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 结果 电镜结果 显示正常脑组织微血管相邻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条带状的紧密连接.细胞间未见裂隙.低级别胶质瘤中多数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的紧密连接,未见明显窗口形成.高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严重,内皮细胞间可见明显裂隙;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显示正常脑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大量Claudin-5表达.低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Claudin-5表达略为下降,而高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无明显Clandin-5表达;RT-PCR结果 显示高级别胶质瘤Claudin-5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脑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胶质瘤细胞可以导致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下降及BBB紧密连接结构的破坏,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这一分子元件的表达下降可能是紧密连接结构受到破坏的重要分子机制.
- 卢建侃陈祎招柯以铨徐如祥姜晓丹王育胜张发兵孙新林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血脑屏障CLAUDIN-5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及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合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对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合HBO治疗,HBO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1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GCS评分及CVS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并发CVS的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2.776,95%CI:1.379~5.589)、Fisher分级(OR=2.765,95%CI:1.454~5.259)、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OR=3.022,95%CI:1.519~6.013)。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联合HBO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在介入术前对合并CV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措施避免患者术后并发CVS。
- 王育胜洪映标蔡洁波彭晖陈泽鑫蔡跃豪
- 关键词:高压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
- 一种基于神经外科临床的颅骨破开修复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外科临床的颅骨破开修复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病患的颅骨术后,通过颅骨破开修复装置来实现颅骨的修复,使颅骨的手术处正常的生长,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颅骨破开修复装置大多为穿戴式的防护套,其结构较为简...
- 王育胜罗武锋陈泽鑫洪映标方耿娜蔡洁波陈秋宏
- 文献传递
- 重组VEGF165-PE38融合基因对裸鼠移植性人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对裸鼠移植性人脑恶性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索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U251细胞建立移植性恶性胶质瘤模型,9d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裸鼠分为未治疗组、PBS组、空质粒组、重组质粒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31、PE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注射后第16天重组质粒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质粒组裸鼠移植瘤MVD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质粒组裸鼠肿瘤组织PE呈阳性表达,而在空质粒组、PBS组及未治疗组均为阴性表达。结论VEGF165-PE38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对人脑恶性胶质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可能为一种有效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新策略。
- 柯以铨胡昌辰姜晓丹王育胜孙新林薛杉张发兵姚鹏飞蔡颖谦
- 关键词:融合基因抗血管治疗
-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重型颅脑损伤体会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术后半年GCS恢复标准,疗效良好25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效果优于常规去骨瓣开颅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 李汉城邱平华黄谷王育胜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
- 30~40mL高血压脑出血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疗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1
- 2016年
- 目的比较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30-40mL高血压脑出血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30-40mL)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家属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为锁孔血肿清除术组(n=31)和内科保守疗法组(n=27),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院时、3个月后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为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以及恢复结果。结果锁孔血肿清除术组平均住院时间[(7.4±2.3)d]、住院费用[(36296.28±5292.12)元]与内科保守疗法组[(14.5±5.1)d、(41769.48±6342.83)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锁孔血肿清除术组恢复良好29例,恢复较差2例;内科保守疗法组恢复良好20例,恢复较差7例,其中2例因脑水肿加重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3个月后锁孔血肿清除术组生活自理16例、轻度偏瘫11例、中重度偏瘫4例.内科保守疗法组则分别为9、1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9,P=0.001)。结论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30-40mL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时,较内科保守疗法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以及有更好的近期、中期疗效。
- 王育胜柯以铨洪映标蔡少明黄正华黄谷谢乐辉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认知情况、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延迟回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语言功能、注意力及计算力、即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及MMSE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定向力、延迟记忆、抽象思维、命名、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语言、注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RI、PSVICA/PSVCCA、EDV、PSV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有所好转或改善。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成功率100%。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 王育胜张洪钿洪映标钟柱陈泽鑫彭辉陈协宏蔡洁波蔡跃豪
- 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研讨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在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由同一组医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CEA术后出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CEA术后出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女9例、男11例,年龄(70.15±9.49)岁,采用常规出院前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常规颈部活动及随访;观察组女7例、男13例,年龄(70.22±9.5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部牵伸训练居家康复进行干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满意度、依从性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第30天颈部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4.28±3.37)比(8.73±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02);观察组患者训练第30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1)分比(4.85±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16,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0/20)比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6);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0/20)比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2,P=0.027)。结论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推广。
- 方耿娜卢丽冰谢梦娜谢漫黄琼珊林楚东王育胜林芳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水通道蛋白1在人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成血管母细胞瘤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将自1980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6例成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分为两组:实体肿瘤组与囊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在成血管母细胞瘤的表达状况,RT-PCR方法分析成血管母细胞瘤AQP1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AQP1在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表达分布关系,运用Western blot杂交分析AQP1蛋白在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AQP1在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囊性成血管母细胞瘤中,AQP1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细胞膜上。在55.6%的实体成血管母细胞瘤中,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AQP1的表达。仅44.4%的实体成血管母细胞瘤肿瘤间质细胞膜上有AQP1的表达。RT—PCR与Westem blot杂交分析均表明,成血管母细胞瘤中AO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囊性成血管母细胞瘤中AQ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实体性成血管母细胞瘤。结论AQP1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了人成血管母细胞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AOP1表达、分布的异常可能是人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瘤囊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 陈祎招何雷王育胜徐如祥柯以铨王向宇桥本信夫高桥润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
- 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0、90d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王育胜洪映标黄正华黄谷
- 关键词:微创血肿引流术亚低温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