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作品数:17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合并肾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合并肾发育畸形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UPJO合并肾发育畸形的1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7例,女48例。年龄6个月~16岁6个月,平均5岁9个月,其中〈1岁者8例。UPJO位于左侧93例,右侧54例,双侧8例。100例患儿术前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5例外院行肾盂成形术,2例肾切除术后出现发热、无尿,4例外院肾造瘘术后来我院就诊。术前检查提示重复肾33例,孤立肾19例,肾发育不全、异位肾各6例,肾囊性疾病12例,肾发育不良41例,交叉异位融合肾1例,肾旋转异常2例,马蹄肾24例,肾血管异常32例,肾盂肾盏异常3例。对反复出现临床症状,分肾功能明显下降,或肾积水进行性加重至肾盂前后径〉30 mm的患儿手术治疗,手术首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H术),重复肾可行上肾输尿管下肾肾盂吻合+下肾肾盂输尿管吻合术,分肾功能极差时可行肾切除术。结果本组155例中140例行A-H术,其中3例同时行发育畸形侧肾切除;6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肾盂吻合+下肾A-H术,1例行上下肾肾盂吻合+下肾肾盂成形术;4例行UPJO侧肾切除术;4例行肾造瘘术。4例患者A-H术后仍有反复发热予再次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造瘘术,1例行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肾切除术。155例术后3~6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或B超示肾积水好转或无明显变化,其中4例明显好转;5例肾发育不良侧UPJO患儿术前IVP患肾不显影,术后已有显影,肾功能较术前改善。128例获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2~106个月,平均64.5个月。128例患儿均无临床症状;其中83例再次复查IVP或泌尿系B超,肾积水较前好转或者无明显变化。结论UPJO合并肾发育畸形时的手术指征大多可参考单纯UPJO的手术指征,手术首选A-H术,肾切除� 谢向辉 莫志强 张潍平 孙宁 田军 李明磊 宋宏程 王文杰 王雨思 黄澄如关键词: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肾切除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儿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纪要 2023年 湘江之滨,岳麓山下,春潮涌动,生机勃勃。2023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儿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儿童医院共同承办,以“多学科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线下会议形式举办。来自国内1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王文杰 宋宏程 张潍平 倪鑫关键词:小儿外科学 儿童脂肪母细胞瘤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例脂肪母细胞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岁3个月,4岁6个月,12岁1个月,平均5岁11个月。患儿均以无痛性肿物就诊。结果 3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例接受2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病。随访平均约1年,无死亡病例,1例未复发,2例仍有残留或者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病多表现为无痛性肿物,治疗为手术切除,但手术难切除干净,复发率很高,需要长期随访。 莫志强 谢向辉 王焕民 秦红 杨维 成海燕 王文杰关键词:外科手术 复发 儿童 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12例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讨论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中胚叶肾瘤患儿的年龄、影像学特征、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患儿年龄7d^2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前均未化疗,均行瘤肾切除术,陈旧破溃2例。术后病理:经典型5例(41.7%);细胞型4例(33.3%),均<3月龄,1例陈旧破溃;混合型3例(25.0%),1例陈旧破溃。术前均行B超及增强CT检查,提示实性占位7例,其中经典型5例,混合型2例;囊性/钙化/坏死5例,其中细胞型4例,混合型1例。术后均未行化疗。12例患儿均无瘤存活至今,随访31~109个月,平均61.6个月,细胞型伴陈旧破溃37个月,混合型伴陈旧破溃49个月。结论先天性中胚叶肾瘤常见于3月龄内婴儿,预后好,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型相关,完整瘤肾切除术为治疗方案,术后可不化疗,但需密切随访。 王文杰 谢向辉 宋宏程 孙宁 张潍平 黄澄如关键词:儿童 北京儿童医院腹内疝诊治 目的 通过回顾北京儿童医院急症外科收治的腹内疝病例,分析腹内疝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急症外科于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收治的腹内疝病例,复习病历,总结腹内疝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结果 北京... 王文杰孤立肾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孤立肾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时机对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收治的孤立肾合并UPJO 23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首诊年龄为1 d~15岁8个月,平均2岁2个月。全组患儿平均保守治疗时间2年9个月。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儿均接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H术),手术时年龄10个月~16岁4个月,平均4岁11个月。<1岁者2例,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术后保留双J管2个月,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或不同程度减轻;3例术前IVP 40 min仍不显影者,术后显影明显改善,在10~20 min时显影。随访1年1个月~10年,平均随访3年9个月,泌尿系统超声提示肾盂扩张程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孤立肾并UPJO在严密观察下的密切随访及保守治疗至6个月以后是安全的,首选手术方式为肾盂离断成形术。 王文杰 张潍平 宋宏程 莫志强 孙宁 田军 李明磊关键词:孤立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功能 手术 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异常与上尿路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造成上尿路持续损害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26例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4岁(5个月至14岁)。瓣膜切除术后4个月至12.5年,平均5.5年。患儿术后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手术前后均进行血生化(包括尿素氮、肌酐)检查、泌尿系统B超检查、静脉肾脏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比较瓣膜切除前后肾和输尿管积水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分析造成前尿道瓣膜术后上尿路持续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前尿道瓣膜切除手术前肾和输尿管积水患儿共15例24侧,占57.7%(15/26);膀胱输尿管反流8例11侧,占30.8%(8/26)。瓣膜切除术后有5例7侧肾和输尿管积水消失,占19.2%(5/26);2例3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消失。瓣膜切除术后肾和输尿管积水患儿共10例17侧,占38.5%(10/26);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8侧,占23.1%(6/26)。有7例11侧肾和输尿管积水较术前加重,占26.9%(7/26),其中4例6侧膀胱输尿管反流较术前加重。根据术后肾和输尿管积水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恢复情况,分为上尿路损害加重组(7例)和上尿路损害减轻或消失组(19例)。行瓣膜切除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发现,在上尿路损害加重组7例患儿中,压力流率图显示5例依然存在下尿路梗阻或可疑梗阻。上尿路损害减轻或消失组19例患儿压力流率图均显示无梗阻(P<0.05);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值、膀胱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损害加重组中5例动态VUCG显示排尿时膀胱颈全程开放不全,行膀胱尿道镜检查发现3例膀胱壁增厚,呈小梁样改变和膀胱假性憩室形成,尤其膀胱基底以及膀胱内口附近组织明显增厚。结论前尿道瓣膜是一种罕见的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瓣膜切除之后上尿路损害仍然会持续存 田军 张潍平 孙宁 黎思宇 李明磊 宋宏程 李宁 屈彦超 梁海燕 韩文文 李振武 杨洋 王冠男 刘超 王文杰 黄澄如关键词:前尿道瓣膜 外科手术 尿动力学 后尿道瓣膜同时合并前尿道瓣膜的临床诊断决策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前、后尿道瓣膜同时存在时的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3例合并前、后尿道瓣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类似病例的文献资料.3例均为男性,首次就诊时年龄为3个月、5个月、7个月.后尿道瓣膜切开时年龄分别为3个月、7个月、9个月;前尿道瓣膜切开时年龄分别为6个月、11个月、2岁7个月.首次就诊的主要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滴沥、尿频、尿不成线及反复出现发热等.首次手术治疗后2例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排尿困难稍有减轻.结果 3例患儿均是首先发现并切开后尿道瓣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再次复查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s,VCUG)等检查才发现前尿道瓣膜,经膀胱镜将其切开,完全解除梗阻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尿道瓣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儿及时复查VCUG、尿动力、膀胱镜等检查可避免漏诊合并前、后尿道瓣膜的可能. 莫志强 张潍平 孙宁 田军 李明磊 宋宏程 王文杰 王雨思 黄澄如 谢向辉关键词:前尿道瓣膜 后尿道瓣膜 梗阻 预后 后尿道瓣膜症瓣膜切开前后膀胱功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手术改善后尿道瓣膜症患儿膀胱功能的效果和手术前后膀胱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了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尿道瓣膜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例患者,首诊年龄5个月~9岁2个月,平均年龄为4岁7个月,手术年龄5个月~9岁2个月,平均手术年龄4岁7个月。结果7例患儿诊断为后尿道瓣膜症,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7个月。术后复查尿流动力学时间为距术后3~21个月,平均6.9个月。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最大膀胱测量容积138.86±116.13ml vs 174.71±100.20ml;残余尿量82.29±90.22ml vs 57.71±75.03ml;膀胱顺应性9.54±14.05ml/cmH 2O vs 16.23±12.62ml/cmH 2O;最大尿流率5.57±3.84ml/s vs 13.27±10.22ml/s。本组患儿最大膀胱容积、残余尿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在手术前、后两组数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是监测后尿道瓣膜症病情变化的有效手段,瓣膜切开对改善最大膀胱容积、膀胱顺应性、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并不理想。 莫志强 谢向辉 高志学 孙宁 张潍平 田军 李明磊 宋宏程 王文杰关键词:后尿道瓣膜症 膀胱功能 尿流动力学 不同平面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休克期后尿动力学及逼尿肌P2X1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研究脊休克期后尿动力学及逼尿肌P2X1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4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骶上脊髓(胸腰段)损伤组、骶髓损伤组。骶上脊髓(胸腰段)损伤组于脊髓T10-L2节段横断脊髓,骶髓损伤组于脊髓T10-L2节段横断脊髓。术后6周,对3组大鼠行尿动力学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X1受体在对照组大鼠、骶上脊髓(胸腰段)损伤组大鼠、骶髓损伤组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结果尿动力学检测骶上脊髓(胸腰段)损伤组大鼠膀胱充盈期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升高,膀胱顺应性增加;骶髓损伤组大鼠膀胱充盈期逼尿肌反射低下,逼尿肌漏尿点压力降低,膀胱顺应性增加。骶上脊髓(胸腰段)损伤组大鼠逼尿肌P2X1受体表达水平增高,骶髓损伤组大鼠逼尿肌P2X1受体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不同平面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脊休克期后尿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逼尿肌P2X1受体表达增强可能是逼尿肌反射亢进机制之一。 王文杰 谢向辉 张建 张潍平 孙宁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