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锦泉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术后
  • 5篇麻醉
  • 5篇丙泊酚
  • 4篇脊髓
  • 3篇镇痛
  • 3篇受体
  • 3篇镜检
  • 3篇复合丙泊酚
  • 2篇异丙酚
  • 2篇异氟醚
  • 2篇伤害性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神经病理性疼...
  • 2篇神经元
  • 2篇术后镇痛
  • 2篇疼痛
  • 2篇皮层
  • 2篇皮层神经元

机构

  • 18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18篇吉锦泉
  • 11篇周国斌
  • 5篇王志鹏
  • 5篇孙柯
  • 4篇马薇涛
  • 4篇于卫
  • 3篇孙强
  • 3篇徐金东
  • 3篇赵国栋
  • 2篇梁杰贤
  • 2篇李真
  • 2篇季文进
  • 1篇于冬男
  • 1篇林根
  • 1篇纪雪霞
  • 1篇谢淑飞
  • 1篇洪迅
  • 1篇王刚
  • 1篇田可耘
  • 1篇肖丹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2008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全麻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地氟醚组,每组各30例。术中以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为准,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瑞芬太尼-地氟醚组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瑞芬太尼-地氟醚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硝酸甘油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吉锦泉孙强周国斌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瑞芬太尼地氟醚控制性降压
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PCA、PCIA1、PCIA2 3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无背景PCA、单纯布托啡诺PCIA和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PCIA。观察记录术后61、2、24 h各时点VAS评分、BCS评分及Ramsay评分,PCA有效按压次数和布托啡诺总消耗量。结果 3组术后VAS评分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1组和PCIA2组的各时间段累计按压次数均较PCA组低(P<0.05);术后24 h布托啡诺消耗量,PCIA2组低于PCA组和PCIA1组(P<0.05);PCIA2组BCS评分高于PCA组和PCIA1组,Ramsay评分低于PCA组和PCIA1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PCIA方式能够安全有效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并且降低布托啡诺消耗量。
周国斌吉锦泉林根于卫马薇涛
关键词:术后镇痛布托啡诺胸腔镜术
伤害性刺激因素对丙泊酚麻醉时犬脊髓γ-氨基丁酸分布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评价伤害性刺激因素对丙泊酚麻醉时犬脊髓γ-氨基丁酸(GABA)分布的影响。方法12~18月龄健康杂种犬16只,雌雄不拘,体重10,1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8):伤害性刺激组(s组)和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7mg/kg进行麻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右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MAP和脉率,静脉输注丙泊酚70mg-kg^-1·h^-1维持麻醉。s组于犬尾中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300出,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注射福尔马林(或生理盐水)前(T1)和注射福尔马林(或生理盐水)后(T7)记录MAP和脉率。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50min时处死动物,取颈椎2,3节段脊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脊髓不同区域(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GABA水平。结果与,T1时相比,T2时s组MAP和脉率均升高(P〈0.05)。C组脊髓不同区域(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s组脊髓前角和背角GABA水平升高(P〈0.05),其它区域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害性刺激因素可引起丙泊酚麻醉时犬脊髓前角和背角GABA水平升高。
吉锦泉赵国栋徐金东周国斌
关键词:二异丙酚脊髓
多沙普仑治疗椎管内麻醉病人术后寒战的研究
2004年
于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术的病人 ,术后发生重度寒战者共 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静推多沙普仑 0 .5mg/kg ;对照组 3 0例 ,静推生理盐水 5ml。观察病人镇静评分及寒战转归情况。结果静推生理盐水对寒战无明显影响 ,静推多沙普仑后 15例寒战完全停止 ,13例寒战减弱。静推 0 .5mg/kg多沙普仑可有效治疗术后寒战。
季文进梁杰贤李真王庆吉锦泉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多沙普仑术后寒战发病原因
阿片受体激动剂DPDPE对大鼠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δ阿片受体激动剂DPDPE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OG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4组,共24孔、每组6孔:正常氧浓度组;缺氧组;缺氧+DP-DPE(终浓度为100nmol/L)预处理组;缺氧+DPDPE+Naltrindole(δ阿片受体拮抗剂,终浓度为1μmol/L)预处理组。通过采用LDH观察DPDPE对于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用Western检测大鼠皮层神经元中pERK、pp38、Bcl-2和Bax等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无糖损伤4h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明显升高(P<0.01),加不同浓度DPDPE预处理后LDH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无糖组相比,DPDPE预处理显著增加pERK的蛋白表达(P<0.05)且同时降低pp38的蛋白表达(P<0.05),该作用可部分的被Nal-trindole所阻断;与缺氧无糖组相比,DPDPE预处理显著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且同时降低凋亡蛋白Bax的表达(P<0.05)。结论 DPDPE对于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OGD)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增加pERK,降低pp38的蛋白表达,以及调节Bcl-2/Bax的表达有关。
周国斌吉锦泉徐金东孙柯
关键词:DPDPE皮层神经元ERK
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腰椎功能状态优良率术后1周为75%(30/40),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82.5%(33/40)8、0%(32/40)7、7.5%(31/40)和75%(30/40)。术后1周及1、3、6、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术前(P<0.01)。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是椎间盘源性腰痛较为理想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魏迨桂黄乔东吉锦泉赵国栋高崇荣薛敏仪肖丹谢淑飞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对无痛小肠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低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小肠镜检查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行无痛小肠镜检查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50μg/kg、丙泊酚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2~0.5mg/kg。观察2组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给药后10min(T2)、给药后30min(T3)、给药后60min(T4)、检查结束出镜时(T5)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麻醉深度指数(Narcotrend,NTI)以及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T1~T5时间点MAP均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1时SpO2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间点NTI均高于对照组和T0时(P<0.05),心动过速、呼吸抑制、Ⅲ级体动反应和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小肠镜检查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较单独应用丙泊酚镇痛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刘红吉锦泉于冬男王志鹏孙柯
关键词:小肠镜检查地佐辛丙泊酚
帕瑞昔布钠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及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枸橼酸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分为单次给药组(S组,30例)、重复给药组(M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S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12 h、24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M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术后12 h、24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术后12 h、24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后所有患者接受PCA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枸橼酸芬太尼用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空腹血浆胃动素(MTL)水平,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指标。结果:M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枸橼酸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M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早于S组和C组(P<0.05);M组患者术后空腹MTL水平显著高于S组和C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PCA镇痛,效果明确,可降低枸橼酸芬太尼的用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
吉锦泉周国斌马薇涛于卫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镇痛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良性脑肿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对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老年良性脑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良性脑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2—74岁,体重55—75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Dex组(D组),各30例,D组于常规诱导前15min静脉输注Dex负荷量0.5μg/kg,继之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维持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45—55之间,观察两组注Dex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头皮时(T2)、钻颅骨时(T3)、缝皮时(T4)、气管拔管时(T5)、气管拔管后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6、24h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S1001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于术前24h和术后24h采用蒙特利尔国际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定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结果C组MAP和HR不同时点波动较大,而D组在T1下降后趋于平稳(P〈0.05)。与C组比较,D组MoCA评分升高,血清S100β和NSE的浓度降低(P〈0.05)。C组与D组发生POCD分别有17例(56.7%)、8例(26.7%),D组较C组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中持续静脉榆注Dex对老年患者循环干扰小,可升高术后早期MoCA评分,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杨明明钟水生谢凡聂颖李奕男王在臣李韧韧吉锦泉
关键词:老年人脑肿瘤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NR2B亚基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痛阈变化及脊髓NR2B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80g,共40只,随机分为4组:CCI假手术组、CCI模型对照组、CCI电针组、CCI假电针组。各组大鼠于术前和术后7、13d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 CCI模型对照组、CCI电针组和CCI假电针组大鼠痛阈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电针刺激显著减轻CCI大鼠痛敏状态(P<0.05),明显抑制CCI大鼠脊髓NR2B的表达(P<0.05)。假电针组大鼠痛敏状态、脊髓NR2B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提高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其机制与干预大鼠脊髓背角NR2B亚基表达可能有关。
周国斌马薇涛于卫李真吉锦泉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NMDA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