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铁梁

作品数:48 被引量:636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历史地理
  • 10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3篇民俗
  • 19篇民俗学
  • 17篇文化
  • 8篇民俗志
  • 7篇民俗文化
  • 6篇村落
  • 5篇学科
  • 5篇中国民俗
  • 5篇人类学
  • 5篇社会
  • 4篇传说
  • 3篇叙事
  • 3篇中国民俗学
  • 3篇个人叙事
  • 2篇学科性
  • 2篇学科性质
  • 2篇遗产
  • 2篇姻亲
  • 2篇姻亲关系
  • 2篇中国民间文化

机构

  • 4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4篇山东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艺术学院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省社会科...
  • 1篇全国哲学社会...
  • 1篇文化部

作者

  • 46篇刘铁梁
  • 3篇赵世瑜
  • 2篇刘魁立
  • 1篇汪青梅
  • 1篇李松
  • 1篇罗树杰
  • 1篇刘晓春
  • 1篇吕微
  • 1篇徐新建
  • 1篇陈子艾
  • 1篇陈泳超
  • 1篇王京
  • 1篇刘志伟
  • 1篇朱振华
  • 1篇张从军
  • 1篇张国祚
  • 1篇王铭铭
  • 1篇刘清春
  • 1篇陈勤建
  • 1篇李久安

传媒

  • 19篇民俗研究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民间文化论坛
  • 2篇民族艺术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世界遗产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被引量:57
2006年
村落民俗志在观察构成乡民艺术之语境的同时,所描述的多种生活知识实际上已经与乡民艺术构成了相互解释的互文关系。乡民艺术作为精神创造现象直接与民俗宗教信仰活动发生联系,这牵涉到中国乡村社会神圣文化空间建构方式的问题。以乡民艺术为轴心、以村落为单元建立起田野研究的动态研究视野,还牵动了关于民俗作为“生活层面的文化”的民俗学“元理论”的思考。
刘铁梁
关键词:乡民艺术村落民俗志民俗宗教
节日文化的地方性——以贵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与划龙船节的关系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当前在注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工作中,对于节日民俗的调查和理解尚不够深入,特别是将节日仅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图式来给予统一解释,忽略了地方社会中实际传承节日文化的具体条件和实际动力。通过对贵州省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与划龙船节个案的理解,认为研究节日民俗不能离开对于具体地方社会集体生活方式及其所处地理历史位置的认知,离不开对于节日文化地方性的考察。节日民俗的地方差异现象尽管表现得可能非常细微,但是如果结合地方社会历史的各异情况来给予观察,其意义不可小觑,因而必须给予尊重。
刘铁梁
关键词:节日文化苗族姊妹节
冯骥才民间文化思想的时代性特色被引量:3
2011年
引子 中国文化部于2003年1月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而中国文联下面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稍早发起一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自此就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面保护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新局面。之后,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签约国,我国政府进一步从法律、制度和发展规划上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促使全国各个地方、各有关团体和传媒单位等都积极参加到这一文化保护的行动中来,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刘铁梁
关键词:文化思想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文化认同实践中的传说建构——以河南登封大禹传说为中心被引量:4
2021年
传说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更是一种地方文化认同的实践方式。以某一传说为主体的文化空间在生产过程中会像磁石一样,对不同类型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文化质素进行吸附,使之相互融合。这种传说的吸附与融合以各个群体的地方文化认同实践为基础。在以登封大禹传说为主体的文化空间生产过程中,地方文化精英将不同类型的文化质素进行改编,使之与大禹传说融合。考察传说的这一吸附、融合过程,有助于理解当代普遍存在的地方传说建构现象。
朱鹏刘铁梁
关键词:地方文化大禹文化空间
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被引量:32
2005年
中国城乡的庙会活动是汉民族民俗宗教的基本实践模式之一。对于民俗学来说,庙会类型问题难于回避。从参与集体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可以划分为若干类型,但是这并不排斥从神灵符号、活动内容、仪式目的等角度进行能够说明问题的类型划分。庙会实际上大多兼有祭神和集市的双重目的,因此,庙会的历史发展成为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讨论采取的是对于一个个案进行分析的方式。安国药王庙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跨地域行业交易型庙会,它是受药市交易活动制约,由本地人和客居者共同结成的集体的表象。庙会的研究事关对于汉民族民俗宗教统一性特征的认识,一些特征的概括还需要民间文化研究界同仁的关注。
刘铁梁
关键词:药王
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被引量:3
2017年
汉人社会的亲属制度,一直是海内外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重点研究的对象。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是热衷于研究汉人社会中的宗族制度,因为他们发现这一制度不仅在文化上决定了整个亲属关系的秩序和格局,而且也在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过程中发生重要的作用,因而就成为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切入点。
刘铁梁
关键词:亲属制度再定位汉人社会宗族制度亲属关系基层社会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复建设之初,民俗学概论的书写在接续历史的基础上取得了收获。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具有建设和规范的意义,包括"生活文化"的民俗定义和民俗文化分类体系都影响了众多民俗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对民俗学的认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之时,现有民俗学概论已滞后于民俗学研究的进展,所以需要及时吸纳在民俗学调查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新思想和新经验,使民俗学概论的书写能够与时俱进。
刘铁梁
关键词:中国现代民俗学生活文化
日常生活中的村落传统
这次大会是休闲文化的大会,笔者发言题目事关休闲,应该说和休闲文化是一个互相嵌入的题目.想说明村落的传统可能跟当代人,特别是当代城市人的休闲密切相关.假如只顾了自己休闲,只顾着自己如何休闲,而没有顾及村落的传统是什么,实际...
刘铁梁
关键词:民俗文化
“礼俗互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被引量:34
2016年
2013年10月20日,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为依托,由张士闪教授召集,山东大学举办"田野中国·礼俗互动中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论坛。本期选刊的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和山东大学教授刘铁梁等作者的三篇文章,由山东大学2013级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根据论坛演讲录音整理成稿,并经过本人审阅。
赵世瑜李松刘铁梁
关键词:中国社会变迁传统文化资源历史人类学礼乐制度儒学传统
民俗学与人类学——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三十四被引量:13
2005年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罗树杰刘铁梁
关键词: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