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魁立
- 作品数:64 被引量:1,25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更多>>
-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被引量:50
- 2005年
-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世界格局之中,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日是否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信息社会是否需要农业社会形成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是否一定要进入官方假日体系,民族节日是否具有世界意义等,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为了让这些既具有理论性、又有着现实意义的前沿话题得到较为深入的研讨,并将研讨的内容传达给社会,受《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的委托,我约请了几位一向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方面的同仁,其中有我们的前辈学者,也有年轻的同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其中,刘魁立先生作为中国民俗学会的理事长,他的笔谈是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人提出以立春替代传统春节(大年)的观点的文化思考,认为春节是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负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是否变化要靠民众自己决定,不能用所谓“科学定日”来解决,用“科学”解决文化问题,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表现,它不能真正解决节日文化问题,只能造成对节日文化的伤害;张勃对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政府的职责进行了古今相比较的议论,认为我们应该强调政府干预的社会功效;刘晓峰则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上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东亚具有广泛影响,在现实社会随着华人的脚步,中国传统节日也要扩展到世界主要地区,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成分;周星将当代中国节日分成“传统节庆体系”、“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和“外来嵌入的节庆”三大“板块”,具体分析了三大板块动态关系,认为三者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整体格局之动态趋�
- 刘魁立萧放张勃刘晓峰周星
-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节俗民族文化内涵世界多元文化历史过程
- 四大传统节日应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被引量:19
- 2007年
-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她作为广大民众极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当中都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公历纪年,除春节之外,其他传统节日均没有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在确定国家时间制度的时候,没有把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当作整个社会的公共时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从民众的角度,有历史传统的文化情怀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抒发;另一方面,从行政领导的角度,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公共时间资源,没有在国家的节假日体系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给予恰当的安排,忽视了这种可以在多方面发挥重大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资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传承、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从而成为广大民众心中的一个郁结。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国家文化部委托中国民俗学会完成“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课题组成员为刘魁立、高丙中、金泽、陈连山、黄涛、施爱东。本期笔谈即为结题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流变”、“内涵与功能”、“象征符号”、“节日符号”等,其中主体部分由刘魁立撰写,春节部分由陈连山撰写、清明节部分由施爱东撰写、端午节部分由高丙中撰写、中秋节部分由黄涛撰写。
- 刘魁立陈连山施爱东高丙中黄涛
- 关键词:民族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公历纪年夏历习俗
- 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和传统节日体系
- 2024年
- 中国人的节日体系是和现今特有的繁复而有致的时间制度分不开的,传统节日不仅坐落在时间上,而且体现出时间的特异之处以及人与时间的密切关系。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里,不同的参照体系汇集在一起互相补充。
- 刘魁立
- 关键词:传统节日网络
- 加强节日历史研究,促进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七人谈被引量:4
- 2023年
- 2022年12月3日,由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名家工作室——“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和“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节日研究》《民间文化论坛》协办的“节日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2022年节日文化高端论坛”成功在线举办。
- 刘魁立黄涛张勃王加华季中扬黄龙光萧放
-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工作室
- 序
- 二十四节气涉及的不只是简单的时间划定问题,也不只是民俗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的生活不仅有情感的表达,也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中国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发现,是我们与自然、与历史呼应和互动的结果。它看起来是习俗,是我们的生...
- 刘魁立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髓是基质要素传承被引量:1
- 2024年
-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工作,正如裴亚军主任所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①过去我们有一位姜椿芳老先生,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文革”期间他在狱中就已开始构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在此这之前是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目前不少参与其事的老先生虽已相继过世,但在当时筹划并付诸实践此事.
- 刘魁立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大百科全书》姜椿芳了不起名词审定工作文革
- 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历史、视角与方法简谈被引量:9
- 2017年
- 在对民间叙事的研究历程中,共时和历时的分解是研究路向的一次重要转变。然而这两种视角经常被混为一谈,其间的联系却未得到充分关注。历时研究必然仅限于某一具体对象,无法将其所含的全部成分和关联都予以说明,而共时研究则能抛开时间概念,在更宽广的范围内集中所有对象。这两种研究方法是不相容的。阿尔奈的类型、汤普森的母题和普罗普的功能均是在共时视角下进行的形态研究,开辟了认识故事的新方法、新路径,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 刘魁立
- 关键词:共时普罗普民间叙事
- “非遗保护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笔谈被引量:13
- 2023年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2006年4月20日,在《非遗公约》批准国达30个之后的3个月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2月17日,已有181个国家加入《非遗公约》。
- 王晨阳刘魁立朝戈金黄永林张玲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教科文组织
- 保护民间文化 传承中华根脉——访民间文艺理论家刘魁立被引量:6
- 2020年
- 一、情系民间锋出磨砺侯仰军、刘勍(以下简称“侯、勍”):刘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民间文艺领域的学术大家,2019年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您是怎样走进民间文化研究这个领域的呢?刘魁立(以下简称“刘”):1934年9月4日,我出生在离黑龙江省一个小市镇昂昂溪二十余里远的“西屯”。从我记事时起,我家一直定居在更北一些的海拉尔市。童年时代,铁蹄下的生活不堪回首。
- 侯仰军刘勍刘魁立
- 关键词:中国文联民间文化文艺理论家荣誉称号民间文艺
- 论中国螺女型故事的历史发展进程被引量:21
- 2003年
- 本文遍检现存文献,梳理出田螺女故事类型产生和演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对这一类型产生、流传的基础和条件及其过渡形态,进行了推断和论证。通过对古代十余种重要记录文本的学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出该类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分支系统——1、以西晋《发蒙记》文本为代表的“A系统”;2、以唐《原化记》文本为代表的“B系统”复线型式和以宋《夷坚志》文本为代表的单线型式。通过分析二十世纪的大量记录,可以看出,该类型原有的两大系统,以及B系统的两种型式,相当完好地存在于当今的口碑当中。这正是“民众记忆”之保存传统的那种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强大生命力,在民间叙事文学当中的突出体现。
- 刘魁立
- 关键词:历史发展进程民间故事西晋《夷坚志》宋代民间叙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