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 作品数:55 被引量:38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土荆皮乙酸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土荆皮乙酸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新用途,研究表明,土荆皮乙酸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土荆皮乙酸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的治疗和/或预防药物中的应用,其有效剂量范围是0.3-2.5mg/kg体重/天。...
- 王振军赵博
- 文献传递
- 复方角菜酸酯对直肠黏膜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复方角菜酸酯对大鼠直肠黏膜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3%乙酸制作240只SD大鼠直肠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只经肛门置入复方角菜酸酯栓20mg,2/d,对照组不用药;之后,每组分别在30min和24、72、120h各处死30只大鼠。观察直肠黏膜损伤和病理变化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该药对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8(IL-8)、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用药后24、72、120h,实验组大鼠直肠黏膜损伤计分和充血、水肿、腺体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病理现象明显较对照组轻,修复速度较对照组快,且没有明显的瘢痕形成。损伤后24h,实验组MMP9、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损伤后72、120h,6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可明显减轻3%乙酸造成的直肠黏膜损伤,促进损伤愈合,且能减轻瘢痕形成;其降低MMP9、VEGF、IL-8、PCNA、iNOS、HIF-1α基因的表达,是直肠黏膜保护机制之一。
- 王振军赵博韩炜汤秀英杨新庆黄莛庭
- 关键词:复方角菜酸酯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HIF-1Α基因金属基质蛋白酶炎症细胞浸润
- 肠内营养制剂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五年收治的375例行择期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术前均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瑞能)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173例,...
- 马华崇赵琦赵博韩加刚魏广辉王振军
- 关键词:肠内营养制剂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
- 文献传递
-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的比较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HPLC)应用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分子遗传学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PCR-SSCP和DHPLC方法分析经测序验证有序列变异的7个家系的所有成员的相应PCR扩增产物,分别计算SSCP和DHPL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SSCP对hMLH1和hMSH2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6%和66.6%;而应用DHPLC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分别为100%和93.3%;两种方法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PLC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SSCP,是理想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
- 魏广辉赵博王振军
- 关键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单链构象MLH1MSH2遗传性非息肉性
- 不同分期结直肠癌ECM对癌细胞发生EMT的影响
- 李竹林王振军赵宝成赵博韩加刚
- 黄芩甙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黄芩甙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新用途,研究表明,黄芩甙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技术方案是:黄芩甙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的治疗和/或预防药物中的应用,其有效剂量为6~50mg/kg体重/天,本发明巧妙地以血管生成作为治...
- 王振军赵博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hMSH2与hMLH1种系突变的筛查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我国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HNPCC)患者的临床特点 ,报告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方法 共收集了 2 8个家系 ,其中 15个家系符合阿姆斯特丹Ⅰ标准 ,13个家系符合日本临床诊断标准。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 ,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 ,诊断年龄 ,是否具有同时和 /或异时结直肠癌及结肠外癌 ,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等。通过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筛查hMSH2和hMLH1基因的突变 ,然后对DHPLC图形异常的样本进行测序。结果 12 6例患者共诊断 170例次恶性肿瘤 (2 3例患有多原发癌 )。 98例 (77 8% )的患者患有结直肠癌 ,且发病年龄早 (平均 4 5 9岁 ) ,右侧癌多见。共在 12个家系中发现 8种hMSH2或hMLH1基因序列改变 ,其中hMSH2基因的第 3个外显子的无义突变即G2 0 4X是发现的首例我国蒙古族家系错配修复 (MMR)基因突变。结论 HNPCC患者是恶性肿瘤 (尤其是结直肠癌 )的高发人群。DHPLC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筛选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的方法。在我国hMLH1基因尤其是其前九个外显子的突变较hMSH2基因的突变更常见。
- 刘善润王振军赵博万远廉黄莚庭
- 关键词:遗传性HMLHLHNPCCHMSH2
- 自扩张金属支架在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扩张金属支架(SEMS)在可切除的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3例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EMS组(34例)和急诊手术组(39例)。SEMS组患者均先放置SEMS解除梗阻,再限期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一期切除吻合率、肠造口率、腹腔镜手术率、术后病死率和总并发症率、ICU住院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SEMS组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率(97.1%)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56.4%)(χ2=16.256,P〈0.01),而保护性造口率(33.3%)和永久性造口率(2.9%)均低于急诊手术组(分别为86.3%、43.6%)(χ2=14.972、16.156,P〈0.001)。SEMS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7.1%)明显多于急诊手术组(0)(χ2=23.505,P〈0.001)。2组患者术后病死率(SEMS组2.9%,急诊手术组10.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MS组术后总并发症率为35.3%,低于急诊手术组(66.7%)(χ2=7.163,P=0.007),切口感染率(17.6%)低于急诊手术组(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0)。与急诊手术组比较,SEMS组术后ICU住院率(24.2%)低(χ2=6.972,P=0.008),ICU停留时间[(69.5±7.4)h]短(t=-20.23,P〈0.001),平均住院时间[(19.6±4.8)d]少(t=-2.90,P=0.005),平均住院费用[(45383±15648)元]低(t=-3.74,P〈0.001)。结论SEMS可有效解除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合并的急性肠梗阻,将急诊手术转变为限期手术,从而获得更好的术后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马华崇赵博赵宝成喻学桥张杰郝建宇魏广辉王振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肿瘤的基因表达及特点、诊治经验。 方法分析 2 4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 ,记录恶性肿瘤部位、确诊年龄、同时性和 (或 )异时性癌、肿瘤的病理学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检测家族成员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 ,对可疑突变片段测序。 结果 2 4个家系中共有患者 75例 ,共诊断各种恶性肿瘤 12 5个 ,主要有大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本组诊断大肠癌患者 6 4例 (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 16例 ) ,2 4 %的大肠癌患者首次手术 10年内再发异时性大肠癌。发现 2个家系携带hMSH2基因、1个家系携带hMLH1基因种系突变 ,均产生截短蛋白 ,3个家族中已发现 12例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 本病主要特点是恶性肿瘤早发、多发 ;结肠直肠癌 ,尤其是右侧结肠癌为主 ;多原发癌 ,尤其是多原发性大肠癌多见 ;家族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常规肠段切除手术可能不适于此类大肠癌的治疗。已发现 2个家系有hMSH2基因。
- 王振军赵博万远廉黄庭莚许玉凤卜定方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遗传学基因表达
- 蟾蜍二烯内酯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蟾蜍二烯内酯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新用途,研究表明,蟾蜍二烯内酯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技术方案是:式I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的治疗和/或预防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式I化合物中的R为H、OCOCH<Sub>...
- 王振军赵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