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比较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Cochrane临床实验数据库、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患者病死率、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计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达,连续变量用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CI表达。结果最终8项RCT共2 18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降低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效果优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组病死率和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疗效优于多巴胺且较为安全。 陈敏 王海芳 王艳 张秀敏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感染性休克 META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不同病原菌感染的辅助判断价值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不同病原菌感染的辅助性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感染患者92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真菌组,比较PCT、IL-6、TNF-α在各组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各指标对不同病原菌的辅助判断价值。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真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间的任意两组IL-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革兰阴性菌组TNF-α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真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辅助区分AECOPD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感染时,PCT曲线下面积(AUC)为0.665(P<0.05),IL-6的AUC为0.733(P<0.05),TNF-α的AUC为0.753(P<0.05),三者联合的AUC为0.872(P<0.05);在辅助区分AECOPD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感染时,PCT的AUC为0.649(P<0.05),IL-6的AUC为0.657(P<0.05),TNF-α的AUC为0.768(P<0.05),三者联合的AUC为0.878(P<0.05);在辅助区分AECOPD真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时,PCT的AUC为0.510,(P>0.05),IL-6的AUC为0.686(P<0.05),TNF-α的AUC为0.580(P>0.05)。三者联合的AUC为0.627(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辅助性判断价值。 王艳 牛丽丽 王海芳 赵建荣 武海燕关键词:降钙素原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CBP,观察组另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单核细胞数量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及Ig A、Ig G、Ig M、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及CRP、SAA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 CBP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并且其改善程度优于单纯CBP。 陈敏 王海芳 王艳 张秀敏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 参麦注射液 免疫功能 炎症状态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MODS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改善的时效性观察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改善的时效性,明确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U中同时具备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的MODS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0h)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窗(3h、6h、12h、24h、48h、72h)呼吸、循环功能改变。结果多巴胺用量:CBP治疗后3h较0h增加(P<0.05),6h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时明显减少,且各循环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1);呼吸功能改善在治疗后24~72h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BP治疗MODS患者,对于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有不同的时效性。 李泽民 王雪花 武海燕 陈敏 王海芳 卜贵峰 纪丽萍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呼吸机辅助呼吸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以及对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7年 重症肺炎是由于人体肺部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发的极危重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进展成呼吸衰竭或者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全身性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机体内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这些炎症细胞因子不仅成为瀑布样级联反应的临床始动因素,而且是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表达因子[1]。 牛丽丽 夏建鸿 赵建荣 陈敏 王海芳关键词:呼吸衰竭 机体内 炎症介质 疗效观察 血必净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联合检测炎性因子及CD64感染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炎性因子及CD64感染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ECOPD患者90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3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CD64感染指数及上述指标阳性率,并做痰细菌学检测;比较细菌感染组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前后WBC、PCT、CRP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分析单独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细菌感染组5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肺炎链球菌13例,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分别8例和6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各1例。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WBC、PCT、CRP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非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WBC、PCT、CRP及CD64感染指数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WBC、PCT、CRP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WBC、PCT、CRP及CD64感染指数单项检测,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结论炎性因子及CD64感染指数联合检测对AECOPD细菌感染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王艳 牛丽丽 王海芳 赵建荣 武海燕 王小强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清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持续血液净化铺以参麦注射液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时效性研究 李泽民 王雪花 陈敏 翟璟文 张学林 王海芳 张秀敏 武海燕 赵建荣 卜贵峰 该研究通过临床筛选符合同时具备包含呼吸、循环在内的M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CBP和应用CBP辅以参麦注射液治疗,通过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变化;...关键词:关键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参麦注射液 血液净化治疗 中药制剂 参麦注射液对CVVH治疗MODS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索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出现器官功能障碍顺序及治疗转归差异,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优势。方法选同时具备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的MODS患者40例,随机分对照与治疗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记录应用多巴胺及机械通气的时间;统计两器官先出现功能障碍及相同时间窗内功能改善、恢复例数。结果先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例数多于循环功能障碍;且相同时间内循环功能改善、恢复例数多于呼吸功能;两组在应用多巴胺及机械通气的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ODS者呼吸功能障碍较循环功能障碍出现早、转归晚;参麦注射液对MODS治疗改善优于单纯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 李泽民 王雪花 张秀敏 陈敏 王海芳 卜贵峰 王辉关键词:血液滤过 不同前后稀释比例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应用不同前后稀释比例在危重病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抗凝剂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拟行CVVH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100%前稀释组、50%前稀释组和75%前稀释组,各30例,置换液分别采用100%前稀释、50%前稀释、75%前稀释方式。观察3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记录凝血剂用量。结果治疗后24 h和48 h 3组体温(T)、心率(HR)均显著下降(P均<0.05),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升高,且3组间T、HR及OI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治疗后24 h和48 h 3组APTT值、Plt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50%前稀释组抗凝剂用量明显少于其他2组,滤器凝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0%前稀释组滤器寿命显著高于其他2组,50%前稀释组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1 d和2 d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50%前稀释在危重病患者行CVVH治疗中,可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抗凝剂用量,但会导致滤器凝血比例增加;100%前稀释方式可以延长滤器寿命,但同时需要增加抗凝剂用量。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稀释方式和比例,以减少出血并发症和滤器凝血发生率,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王海芳 王艳 高淑霞 刘海涛 杨雅静关键词:CVVH 连续性血液净化补充氨基酸对MODS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补充氨基酸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ICU收治的60例MODS患者纳入研究,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根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的营养方案、对照组给予不含氨基酸的营养方案,比较两组的血清氨基酸谱、蛋白含量、人体测量学指标、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赖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白蛋白、前蛋白含量以及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CD4+T细胞比例、IgA、IgG、IgM含量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补充氨基酸有助于增加血清游离氨基酸和蛋白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是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时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陈敏 王海芳 王艳 张秀敏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 氨基酸 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