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娉婷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处于探索阶段,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上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调整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中医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等。对于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课程上的运用应给予中肯性建议以及肯定性评价。
- 颜丙春祝娉婷卜平
- 关键词:PBL教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基础课程教学
- 半枝莲总黄酮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磷脂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TFSB)对高脂饲养Apo E基因缺陷(Apo E-/-)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早期抑制AS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11周龄♂Apo E-/-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TFSB低、中、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取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给予高脂饲养4周后给药,8周后全部处死,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血液流变仪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高切),温氏法测红细胞比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G、TC、HDL-C、LDL-C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磷脂转运蛋白(PLTP)及维生素E(VE)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PLTP蛋白表达水平及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造模成功;TFSB各剂量组对模型小鼠主动脉AS形态学有改善作用,可明显降低AS模型小鼠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TFSB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AS模型鼠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低切、高切),且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FSB各剂量组血清PLTP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PLTP与VE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1);与模型组相比,TFSB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抑制肝脏PLTP及FXR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TFSB可能通过调节Apo E-/-小鼠FXR水平,从而调节PLTP水平、升高VE水平、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减少小鼠的AS损伤,进而发挥抗AS的作用。
- 祝娉婷孙云刘兆国刘玉萍卜平
- 关键词:APO血脂FXR
- 冰黄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冰黄凝胶干预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探讨糖尿病足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5只,以链脲佐菌素和降温法制备糖尿病足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造模后未治疗组(A组)、西药治疗组(B组)、冰黄凝胶治疗组(C组)。15天后,取大鼠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TNF-α和vWF的变化。结果造模后未治疗组大鼠血浆TNF-α(4.6±0 9)和vWF(1442.4±38 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0.5,461 0±28 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冰黄凝胶组TNF-a(2.5±0 7)和vWF(957.6±37.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3.8±0 3,1031.8±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未治疗组大鼠血浆TNF-a与vWF的表达呈正相关(r=0.01)。结论冰黄凝胶干预治疗糖尿病足大鼠,可显著降低血浆TNF-a与vWF的表达,疗效明显优于西药。
- 祝娉婷胡荣卜平
- 关键词:糖尿病足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大蒜活性成分DATS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黑色素瘤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蒜的重要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介导的黑色素瘤的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MTT的方法检测DATS对B16F10和A375两种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数目的影响;2分别采用划痕法及Transwell法检测DATS对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了DATS对PAF诱导的细胞MMP-2、ERK、p38等相关转移蛋白的影响;4采用尾静脉注射肿瘤转移模型,检测DATS体内抑制PAF介导的黑色素瘤转移。结果 DATS浓度达50、100μmol·L-1时,B16F10细胞的相对生长率分别降至73.21%、48.78%。DATS对PAF诱导的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抑制PAF诱导的B16F10细胞的MMP-2、桩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等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DATS能够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肿瘤转移,且与使MAPKs失活有关。
- 沈颖刘玉萍王旭沈培亮祝娉婷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 关键词:大蒜素黑色素瘤肿瘤转移PAFMAPK
- 鼠脑驱动蛋白的表达、纯化和结晶
- 2014年
- 驱动蛋白是一类利用水解ATP为ADP和磷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沿微管系统运动的蛋白。为了研究ATP中储存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驱动蛋白的机械动能,鼠脑驱动蛋白的相关N-端区域在BL21-Codon Plus(DE3)-RP感受态大肠杆菌细胞中大量地表达。通过SP-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和分子筛色谱的两步骤纯化,蛋白最终产量高达10 mg/L细胞培养液,蛋白纯度可以达到95%以上。纯化的蛋白具有水解ATP酶的活力,并与驱动蛋白抗体有特异性的反应。驱动蛋白可以在如下条件结晶:1.7 mol/L(NH4)2SO4,500 mmol/L NaCl,20%glycerol。晶体衍射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0。
- 万群祝娉婷吕后宁陈欣虹
- 关键词:驱动蛋白ATP纯化晶体
- 高通量筛选雌激素类化合物重组绿色荧光蛋白酵母细胞测评体系被引量:7
- 2008年
- 以载体双表达的方式构建重组酵母环境雌激素的评价体系,用于快速筛选雌激素类化合物。在表达载体中,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启动子驱动α人雌激素受体基因(hERα)的表达;在报告载体中,用雌激素效应元件(ERE)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yEGFP)作为报告基因。将两者转化于酵母细胞(W303-1A)中,构建成重组绿色荧光蛋白酵母细胞。该酵母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雌激素类化合物作用后,发现GFP的表达量与此类受试物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其他环境雌激素酵母评价体系相比,该重组酵母评价细胞,在应用时不需要破坏细胞壁,也不需要底物和相关试剂,可直接在96孔板中操作完成,具有快速、高通量、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及廉价等特点。
- 李湘鸣罗方妮汪霄贾平张娟祝娉婷张惟立
- 关键词:环境雌激素酵母细胞雌激素受体绿色荧光蛋白
- 重组基因酵母细胞对DDT类农药的雌激素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陈秀云陈春波吴玉娟祝娉婷李湘鸣卜仕金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
- 基因重组酵母细胞测定中药中雌激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不同性味中药中植物性雌激素的含量。方法:用重组人雌激素受体(hER)基因酵母细胞(W 303-1A/hER-ERE-LacZ)测定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补益药、收涩药中的植物性雌激素的活性。通过定量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表示中药的雌激素强度。结果:清热药中雌激素含量最高,为6.35×10-3nmol.g-1,止血药与补益药中雌激素含量较低,几乎测不出。结论:虎杖、连翘、秦皮、黄芩、麦冬中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植物性雌激素含量较高。
- 祝娉婷卜平陈秀云吴玉娟陈春波李湘鸣
- 关键词:中药植物性雌激素雌激素受体
- 利用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探讨天佛参口服液及其有效成分与结肠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天佛参口服液治疗结肠癌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非相关文献知识工具Arrowsmith软件。结果:Arrowsmith软件的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天佛参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对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凋亡相关因子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上述指标的异常表达也是造成结肠癌的重要相关遗传因素。结论:天佛参口服液在体内外均有显著抑制结肠癌的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结肠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与COX-2的表达、降低组织中异常高表达的VEGF,促进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与活力等环节发挥治疗结肠癌的作用,能为实验室进一步开展机制验证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 孙丽华汪思亮曹玉珠陈文星王爱云祝娉婷王欢王恒斌陆茵
- 关键词:结肠癌
- PGC-1α与肿瘤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近年来,针对肿瘤代谢的研究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而对代谢过程中关键调控因子的研究更是肿瘤代谢研究的重中之重,转录辅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便是其中之一。PGC-1α是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在多种代谢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氧化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键节点,参与了肿瘤代谢的调节,可以从氧化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调控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和迁移。本文对PGC-1α的结构及其相关转录因子进行了综述,探讨PGC-1α通过代谢调节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并重点阐述了PGC-1α在肿瘤代谢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后续以PGC-1α为靶标的抗肿瘤代谢的基础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 王旭沈颖沈培亮吴红雁祝娉婷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 关键词:肿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