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14篇“ PAF“的相关文章
中文版考试焦虑量表(PAF)的修订及信度效度检验
2024年
目的:引进目前国际广泛使用测量考试焦虑四因素模型的德国考试焦虑量表(Prufungsangstfragebogen, PAF)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高中生1300名,检验PAF量表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和内容一致性信度,使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神经质分量表为效标工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包括担忧、干扰、缺乏自信和情绪性在内的四因素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²/df = 3.71, CFI = 0.94, TLI = 0.93, RMSEA = 0.07);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和会聚效度;PAF总分及各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 α系数为0.9。结论:PAF量表具有较好的跨文化适应性,在中文样本中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的测量工具。
斯琢然王广新
关键词:考试焦虑量表PAF高中生信度
孕早期外周血PAF、 PAPP-A对PE发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孕早期(孕9~13+6周)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孕早期PE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70例健康妊娠孕早期孕妇为对照组,于孕早期留取外周血样本,检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PAF、PAPP-A水平,分析PE发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AF、PAPP-A对PE发病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程度PE血清PAF、PAPP-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患者血清PAF、PAPP-A水平与病情程度关系。结果:两组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PAF、PAP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舒张压、收缩压、24hUpro、血清PAF、PAPP-A是PE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F、PAPP-A联合预测PE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6%、80.00%,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重度PE患者血清PAF高于PE患者,血清PAPP-A低于PE患者(P<0.05);PE病情程度与血清PAF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PAPP-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PAF、PAPP-A参与PE发生发展过程,且在预测PE发病及评估PE病情程度方面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王静霞常晓曼王姗姗
关键词:子痫前期孕早期血小板活化因子妊娠相关蛋白A
血清D-二聚体、PAF-AH在皮肤血管炎辅助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炎(CV)患者血清D-二聚体、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评价其辅助诊断和疗效评判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CV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变应性CV 31例,过敏性紫癜32例,结节性CV 21例,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二聚体、PAF-AH水平。观察组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D-二聚体、PAF-A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PAF-AH诊断CV及评估疗效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更高,PAF-AH水平更低(P<0.05)。变应性CV、过敏性紫癜、结节性CV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AF-A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PAF-AH诊断CV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54、0.712(P<0.0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痊愈11例(13.10%),显效23例(27.38%),有效27例(29.76%),无效23例(27.38%),临床有效率为72.6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降低,PAF-AH水平升高(P<0.05)。与无效患者比较,痊愈、显效、有效患者D-二聚体水平更低,PAF-AH水平更高(P<0.05)。D-二聚体、PAF-AH评估疗效的AUC值为0.785、0.718(P<0.05)。结论CV患者存在血清D-二聚体升高,PAF-AH降低,二者可作为CV辅助诊断、疗效判断的参考依据。
罗文娟王刚
关键词:皮肤血管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疗效ROC曲线
sdLDLC、SAA、PA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易损斑块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13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5例和ACS组91例。两组患者根据斑块稳定性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n=53)和易损斑块组(n=83)。检测各组sdLDLC、SAA、PAF水平及斑块性质指标的差异。结果与SAP组比较,ACS组男性、吸烟史比例更高,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尿酸、肌酐、sdLDLC、SAA、PAF水平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更低(P<0.05)。ACS组坏死核心(NC)、脂质池面积(LPA)、斑块脂质比(PLR)、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PB)等明显大于SAP组(P<0.05)。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sdLDLC、SAA、PAF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C、SAA、PAF与NT、LPA、PLR、EI、RI、PB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SAA、PAF为易损斑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ACS患者sdLDLC、SAA、PAF水平表达明显升高,与易损斑块的关系密切。
牛福英郑朝霞罗静慧李莉李晴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血清淀粉样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清PTX-3及PAF联合预测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穿透素(PTX-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联合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行ERCP术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48 h未发生胰腺炎95例,发生胰腺炎25例。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淀粉酶、PAF、PTX-3、TPS-2联合检测胰腺炎的效能。结果胰腺炎组血清PTX-3(13.52±0.85)ng/mL、淀粉酶(166.80±13.52)U/L、PAF(65.32±3.52)μg/L、CRP(44.63±3.74)mg/L、TPS-2(189.26±4.56)μg/L水平高于无胰腺炎组(1.89±0.41)ng/mL、(63.52±4.78)U/L、(4.26±0.85)μg/L、(7.20±2.06)mg/L、(37.52±4.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TX-3、淀粉酶、PAF、TPS-2指标可作为预测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主要因素。PTX-3、PAF、血清淀粉酶、TPS-2和联合检测诊断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AUC分别为0.763、0.756、0.788、0.706和0.924。结论PTX-3、PAF、TPS-2、血清淀粉酶联合检测诊断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价值较高。
卿小松陈杰何晓非郑英俊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PAF、抗-CCD 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免疫球蛋白E(anti-cross 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 immunoglobulin E,抗-CCD 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病情程度、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荨麻疹活动评分分为轻度组(n=41)、中度组(n=35)和重度组(n=24)。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AF水平,通过斑点免疫印迹法测定抗-CCD IgE、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PAF水平,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PAF水平与荨麻疹活动评分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慢性荨麻疹患者抗-CCD IgE阳性率。结果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PAF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PAF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PAF水平与荨麻疹活动评分呈正相关性(r=0.491,P<0.001)。年龄≥45岁、重度病情、sIgE阳性患者抗-CCD IgE阳性率高于年龄<45岁、轻度病情、sIgE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D IgE阳性患者中过敏原阳性最高的为尘螨组合(66.67%),其次为蟑螂、螃蟹、普通豚草,分别为55.56%、44.44%和44.44%。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PAF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且抗-CCD IgE水平与sIgE水平有一定关系,抗-CCD IgE阳性表达情况对sIgE试验存在一定干扰,分析试验结果时应考虑抗-CCD IgE的影响。
李椅云毕超梁艳华廖子青梁碧华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血小板活化因子免疫球蛋白E
MMP-2和PAF及RDW水平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功能中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表达水平,及其对血管通路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进行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血管通路失功(VAF)将患者分为血管通路(VA)正常组(n=71)及VAF组(n=5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MMP-2、PAF、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D透析患者出现VAF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MP-2、PAF、RDW对ESRD透析患者发生VAF的诊断价值。结果VAF组血清MMP-2、PAF、RDW水平均高于VA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3、6.693、6.827,P均<0.05)。VAF组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VA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4.97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清MMP-2、PAF、RDW水平升高均是ESRD透析患者发生VAF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MP-2、PAF、RDW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ESRD透析患者VA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82、0.815、0.911。结论在VAF的ESRD透析患者中血清MMP-2、PAF、RDW水平异常升高,是影响VAF发生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诊断ESRD透析患者VAF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林建美兰秀君李声凤乔建芬乐大峰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管通路血小板活化因子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Eotaxin、PAF预测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serum eosinophil chemokine,eotaxin)、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预测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随访预后的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19)、预后良好组(n=186)。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Eotaxin、PAF对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探讨血清Eotaxin、PAF对预测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价值。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Eotaxin、PAF是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Eotaxin、PAF预测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AUC分别为0.770、0.827。结论血清Eotaxin、PAF可作为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吴金良杜洪伟孔维红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AMI患者PCI术后血清PAF、CK-MB、sCD40L水平变化及其与再缺血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后再缺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3 d、术后14 d)所有患者的血清PAF、CK-MB、sCD40L水平,术后接受为期1年随访,根据PCI术后有无再缺血发生分为再缺血发生组30例和再缺血未发生组1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PAF、CK-MB、sCD40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再缺血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AF、CK-MB、sCD40L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再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缺血发生组患者的中国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为(102.41±15.83)分,明显高于再缺血未发生组的(82.37±1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缺血发生组患者术后3 d、14 d的血清PAF水平分别为(89.15±20.11)ng/mL、(78.60±13.24)ng/mL,明显高于再缺血未发生组的(79.85±17.69)ng/mL、(67.42±10.38)ng/mL,CK-MB水平分别为(38.28±11.94)μg/L、(23.09±6.83)μg/L,明显高于再缺血未发生组的(34.83±10.16)μg/L、(17.69±5.12)μg/L,sCD40L水平分别为(4681.69±305.63)pg/mL、(3721.59±175.63)pg/mL,明显高于再缺血未发生组的(4369.39±227.84)pg/mL、(3129.46±132.8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OPT-CAD评分及术后3 d、14 d血清PAF、CK-MB、sCD40L水平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再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 d血清PAF、CK-MB、sCD40L联合预测再缺血发生的AUC为0.877,术后14 d血清PAF、CK-MB、sCD40L联合预测再缺血发生的AUC为0.930,均大于各时间点三项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PAF、CK-MB、sCD40L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再缺
韩艳平张慧慧菅广敏刘红春龙美静
关键词: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9、PAF与总IgE、IFN-γ、IL-4水平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总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IL-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CSU活动期患者纳入CSU活动期组,依据7日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将其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5例和重度组20例三组;并将经规范抗组胺治疗28 d后进入疾病静止期的19例患者纳入CSU静止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30名健康受试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CSU活动期和静止期患者及健康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9、PAF、总IgE、IFN-γ和IL-4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CSU活动期患者血清IL-9、PAF水平与总IgE、IFN-γ和IL-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SU活动期组血清IL-9、PAF、总IgE和IL-4水平均高于CSU静止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IFN-γ水平低于CSU静止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健康对照组与CSU静止期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血清IL-9、PAF、总IgE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均P<0.05),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均P<0.05);且中度组血清IL-9、PAF、总IgE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SU活动期患者血清IL-9、PAF水平与血清总IgE、IL-4水平呈正相关(IL-9:r=0.726、0.870,PAF:r=0.788、0.795,均P<0.01),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IL-9:r=-0.831,PAF:r=-0.816,均P<0.01)。结论CSU活动期患者血清IL-9、PAF水平升高,且与总IgE、IFN-γ、IL-4水平相关,提示IL-9、PAF可能与CSU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杨晓静陈雷刚王世宁吴远慧朱由瑾安国芝周向昭孟昭影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9白细胞介素4

相关作者

韩桂秋
作品数:55被引量:496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PAF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 血小板活化因子 活性成分 化学成分
张继平
作品数:251被引量:1,281H指数:19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补阳还五汤 血小板活化因子 家兔 脊髓损伤 PAF
周素娴
作品数:83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系膜细胞 高糖高脂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肾病 血小板活化因子
徐露
作品数:49被引量:319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EGB 当归多糖 灯盏花素
董志
作品数:274被引量:1,717H指数:1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 再灌注 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