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837篇“ ATP“的相关文章
自组装固定化多聚磷酸激酶用于合成ATP和GTP
2025年
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能够利用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且稳定的多聚磷酸盐作为磷酸基供体,用于合成ATP和GTP,后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并参与合成众多含磷酸重要化合物。该文旨在借助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多聚磷酸激酶催化、高效廉价地合成ATP和GTP。首先根据不同多聚磷酸激酶家族对不同底物催化能力的分析,筛选了属于多聚磷酸激酶第二家族、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聚磷酸激酶Dr PPK2,验证了其同时合成ATP和GTP的活性。接着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pH值、Mg^(2+)浓度和催化温度,大幅提高了其合成GTP的效率,最高转化率>92%。为了简化催化流程、节约合成成本,通过添加自组装标签CipA,实现了Dr PPK2的自组装固定化,通过离心可获得高纯度蛋白并实现酶的重复利用,首轮转化率>90%,有效重复效率超过10次。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且易于扩大规模的ATP和GTP生物合成自组装固定化系统,为其他含磷酸的化合物合成提供了借鉴。
胥睿睿杨凤玲孙晓源卢杰王阳康振康振
关键词:ATPGTP
ATP生物荧光法用于外科环境及手表面清洁度的研究综述
2025年
ATP生物荧光法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展现出其广泛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医疗、食品安全还是环境监测领域,该方法都能提供快速、灵敏的检测结果,为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ATP生物荧光法凭借其高灵敏度、快速性及直观性,已成为外科环境及手表面清洁度检测的重要工具。随着医疗卫生领域对感染控制的重视,手术室及相关医疗环境的清洁度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ATP生物荧光法,随后综述了ATP生物荧光法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了ATP生物荧光法在不同清洁标准下的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该方法在手表面清洁度检测中的潜力,指出了其在保证手术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方面的应用前景。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清洁度监测方法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陈雄王陶林贞谢志敏陈祥
关键词:ATP生物荧光法
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在消化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在消化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盐城市中医院内镜中心在用的消化内镜100条次,将100条次消化内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目测法进行清洗质量检测,观察组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内消化内镜清洗前后的相对光单位值、组间消化内镜不同类型、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合格率以及检测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清洗后内镜的相对光单位值低于20占比显著高于清洗前(P<0.05)。两组内镜不同类型、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检测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可以更客观、准确地评估消化内镜清洗质量,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单帆帆李梅
关键词:ATP消化内镜
ATP7B与铜代谢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5年
ATP7B结构高度保守,包括跨膜结构域、金属结合域及多个功能性区域,在细胞内铜转运和稳态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ATP7B的功能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内铜的转运、分布及铜依赖性酶的活性,并在铜超载条件下促进铜的排泄,防止细胞毒性。ATP7B与铜代谢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其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不仅是导致肝豆状核变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某些肿瘤的重要因素,还与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未来深入研究ATP7B的结构功能、与铜死亡机制的相关性及其在铜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可以为个性化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强平吴鹏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ATP7B铜转运铜代谢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作物中潜在的胞外ATP受体蛋白质
2025年
为分析作物中的胞外ATP受体蛋白质,通过NCBI数据库获取拟南芥外ATP受体蛋白质L-型凝集素受体样激酶1.9(lecRK-1.9)和L-型凝集素受体样激酶1.5(lecRK-1.5)的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比对和同源树构建,以油菜和玉米为例,在两种作物中筛选与lecRK-1.9和lecRK-1.5亲缘关系相近的蛋白质;使用ExPASy ProtParam、Cell-PLoc、MEME等工具对这些蛋白质进行理化分析、亚细胞定位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油菜、玉米中的12个候选蛋白质的理论等电点为6.52~8.91,大多为疏水蛋白质;12个蛋白质中有6个蛋白质在质膜上具有定位,12个蛋白质二级结构比例均与拟南芥lecRK-1.9、lecRK-1.5相似,其中有8个蛋白质在保守结构域的位置及顺序上与拟南芥lecRK-1.9、lecRK-1.5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些在油菜、玉米中与拟南芥lecRK-1.9、lecRK-1.5蛋白质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以及保守结构域具有高相似性的蛋白质,可作为油菜、玉米中胞外ATP受体蛋白质的参选蛋白质.
桑鹤天张悦婧石珍珍冯汉青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鉴定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中ABCB1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2025年
目的: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挖掘,研究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中与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相关的基因,以探索潜在的AS标志物。方法:共纳入4个备选数据集(GSE43292、GSE40231、GSE100927和GSE_(2)1545),共包含267例AS患者和204例对照进行分析。为了鉴定ABC家族基因,本研究采用ROC分析、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利用检索相互作用基因/蛋白质数据库(STRING)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创建和通路分析。并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进行功能分析。最后,对核心基因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经过多轮筛选和确认,在48个基因中只有ABCB1(P<0.05,AUC>0.85)基因被保留。在STRING数据库中获得了21个与ABCB1直接相互作用的基因,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对这21个基因进行了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在各种代谢途径发挥作用。GSEA分析结果显示,ABCB1共在112条通路富集,其中40条与ABCB1高表达相关,72条与ABCB1低表达相关。WGCNA分析识别AS中与ABCB1表达相关的基因模块共有14个(β=3),其中绿松石模块与ABCB1相关性最强(Cor=0.98,P<0.001),该模块共包含了4517个基因。对该模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ABCB1在细胞黏附、血管生成、病灶黏附、ECM受体相互作用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在AS组中,活化的肥大细胞和M0、M1、M2巨噬细胞明显增加,而T淋巴细胞、灭活的NK细胞和单核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发现ABCB1在A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在AS患者中有显著表达。这些发现可能为未来AS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方向。
白雪王启彤吴宇碟程乐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ABCB1
ATP6AP1基因在制备抗霉菌毒素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ATP6AP1基因在制备抗霉菌毒素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增强ATP6AP1蛋白的表达或稳定性,直接作用于霉菌毒素引起的细胞损伤机制,提高了治疗效果的针对性;通过减轻DON等霉菌毒素引起的细胞活性下降和活性氧...
包文斌肖叶懿汪劲能王海飞吴正常蔡德敏蔡家嘉
一种重组酶辅助蛋白的ATP酶活性检测方法、产品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酶辅助蛋白的ATP酶活性检测方法、产品及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酶辅助蛋白的ATP酶活性检测的体系,还公开了一种重组酶辅助蛋白的ATP酶活性检测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重组酶辅助蛋白的ATP...
陈佳庆魏瑞梅斯尧秦萍萍张伦刘霄卉
IgA血管炎儿童外周血ATP5B mRNA,UBA52 mRNA表达与肾损伤及疾病复发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究IgA血管炎(IgAV)儿童外周血ATP合成酶β5亚基(ATP5B)mRNA,泛素蛋白A52残基核糖体蛋白融合产物(UBA52)mRNA表达与肾损伤及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IgAV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累及肾脏进一步分为IgAV肾损伤组(n=82)和IgAV肾非损伤组(n=61);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将病例分为复发组(n=44)和未复发组(n=99);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TP5B mRNA,UBA52 mRNA表达水平,对比两者在各组中表达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V患儿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P5B mRNA,UBA52 mRNA表达对IgAV患儿发生肾损伤及疾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IgAV肾非损伤组和IgAV肾损伤组外周血中ATP5B mRNA(1.01±0.21,1.24±0.26,1.46±0.35),UBA52mRNA(1.03±0.19,1.19±0.22,1.42±0.28),Scr(55.69±12.78μmol/L,62.85±13.92μmol/L,76.49±15.34μmol/L),BUN(11.85±2.91mmol/L,13.46±2.78mmol/L,17.54±3.45mmol/L)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666~64.417,均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外周血中ATP5B mRNA(1.52±0.34 vs 1.19±0.20),UBA52 mRNA(1.49±0.31 vs1.08±0.21)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3,9.241,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r,BUN,ATP5B mRNA,UBA52 mRNA是IgAV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外周血中ATP5B mRNA联合UBA52 mRNA预测IgAV患儿发生肾损伤的AUC(95%CI)为0.823(0.607~0.914),明显高于两者单独预测(Z=1.952,2.021,均P<0.05);外周血中ATP5B mRNA联合UBA52 mRNA预测IgAV疾病复发的AUC(95%CI)为0.851(0.617~0.958),亦明显优于两者单独预测(Z=2.035,2.098,均P<0.05)。结论 IgAV患儿外周血中ATP5B mRNA,UBA52 mRNA表达水平与IgAV肾损伤和复发相关,两者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潘晓涛唐辉
关键词:肾损伤
基于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黑逍遥散对APP/PS1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G组(P2X7R特异性拮抗剂,30 mg/kg)及黑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22.10、11.05、5.53 g/kg),以同周龄、同系种雄性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给药90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组织MyD88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6)、抗炎因子(IL-10)及ATP、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RT-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P2X7R、TLR4、MyD88、NF-κB-P 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2X7R、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细胞质染色加深;海马组织MyD88免疫荧光表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6、ATP、Aβ水平升高(P<0.01),P2X7R、TLR4、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黑逍遥散各剂量组及BBG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排列较为整齐;海马组织IL-10水平升高(P<0.01),TNF-α、IL-6、ATP、Aβ水平降低(P<0.05,P<0.01),P2X7R、TLR4、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黑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及BBG组MyD88免疫荧光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黑逍遥散能显著改善APP/PS1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Aβ异常聚集、抑制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脑内神经炎症有关。
孟志鹏吕育洁胡韵韵杨娇陈怡琴王虎平
关键词:黑逍遥散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Β-淀粉样蛋白

相关作者

李东亮
作品数:221被引量:646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孕酮 新生鼠 脑缺血 P2X7受体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高亚东
作品数:69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小鼠 气道炎症 ATP
杨炯
作品数:255被引量:793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哮喘小鼠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 树突状细胞
陈毅斐
作品数:51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炎症 哮喘小鼠 ATP 哮喘气道炎症
胡家豪
作品数:19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ATP 气道炎症 哮喘小鼠 气道高反应性 树突状细胞